基于CATIA的汽车前桥纵置板簧跳动仿真的约束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122188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于CATIA的汽车前桥纵置板簧跳动仿真的约束方法。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简化两侧板簧模型;第二,建立骨架模型;第三步,第一前桥简化线与左侧板簧上的相应M点进行“点曲线接合”,第一前桥简化线与右侧板簧上的相应M点进行“点曲线接合”;同理,进行第二前桥简化线与左侧板簧上的相应M点进行“点曲线接合”;再将两个前桥简化线中点分别与车架纵向中心面进行“点曲面接合”,左侧和右侧板簧上A点在两个前桥纵向中心面上的投影与A点轨迹圆弧沿车辆Y方向拉伸形成半圆柱曲面,对半圆柱曲面进行“点曲面接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转向悬架运动协调性的仿真校核,精确的检查了轮胎与周围零件的动态干涉情况。零件的动态干涉情况。零件的动态干涉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CATIA的汽车前桥纵置板簧跳动仿真的约束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
,具体涉及基于CATIA的汽车前桥纵置板簧跳 动仿真的约束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汽车行驶过程中,由于左右两侧板簧各自独立柔性变形引起的前桥上、 下跳动的轨迹较为复杂,目前基于CATIA的DMU仿真较难处理,尤其在前桥轴 向旋转的自由度方面很难约束。因此,往往在做运动仿真时直接使用菱形 接合简化为上下滑动。简化上下滑动的方法无法进行转向悬架运动协调性 的校核,其次无法精确的检查轮胎与周围零件的动态干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基于CATIA的汽车前桥纵置板簧跳动仿真的约束 方法,实现转向悬架运动协调性的仿真校核,同时精确的检查了轮胎与周 围零件的动态干涉情况。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基于CATIA的汽车前桥纵置板簧跳动仿真的约 束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05]第一步,简化两侧板簧模型:
[0006]将板簧中心点A点的轨迹简化为一圆弧,其圆心为Q点,车辆的左侧板 簧上A点、右两板簧上A点的跳动轨迹均简化为以Q点为轴心的旋转运动, U型螺栓夹紧段内的前桥轴心点M点即为桥简化线与板簧宽度中线横截面 的交点,M点有4个,第一前桥简化线与左侧板簧和右两侧板簧宽度中线 横截面的交点,第二前桥简化线与左侧板簧和右两侧板簧宽度中线横截面 的交点;
[0007]第二,建立骨架模型:根据左侧板簧上A点、右侧板簧上A点、第一 前桥简化线上M点和第二前桥简化线上M点分别采用CATIA中的“CV接 合”指令,实现左侧板簧、右两侧板簧各自带有命令时的自由度为零;
[0008]第三步,第一前桥简化线与左侧板簧上的相应M点进行“点曲线接合”, 第一前桥简化线与右侧板簧上的相应M点进行“点曲线接合”;同理,第二 前桥简化线与左侧板簧上的相应M点进行“点曲线接合”,第二前桥简化线 与右侧板簧上的相应M点进行“点曲线接合”;再将两个前桥简化线中点分 别与车架纵向中心面进行“点曲面接合”,左侧板簧上A点、右侧板簧上A 点在两个前桥纵向中心面上的投影与A点轨迹圆弧沿车辆横截面的水平方 向拉伸形成半圆柱曲面,对半圆柱曲面进行“点曲面接合”。
[000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将板簧柔性变形简化为刚性的圆弧运动, 通过建立前桥上虚拟的A点并按照平移运动的原则实现点曲面接合,实现 转向悬架运动协调性的仿真校核,同时精确的检查了轮胎与周围零件的动 态干涉情况,本专利技术减小设计人员的计算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计算结 果的准确度,获得转向垂臂任意位置摆角与等效阻力距的函数关系曲线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基于CATIA的汽车前桥纵置板簧跳动仿真的约束方法中简 化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2]本专利技术基于CATIA的汽车前桥纵置板簧跳动仿真的约束方法具体步骤 如下:
[0013]第一步,简化两侧板簧模型:
[0014]汽车行驶过程中,由于左、右两侧板簧各自独立变形引起的前桥上、 下跳动较为复杂,对一般的板簧(对称或近似对称)而言,在前桥上、下 跳动时,U型螺栓夹紧段与前桥一起作平移运动,其中U型螺栓为前桥与 板簧的连接螺栓。第一前桥简化线采用前桥轴线,
[0015]如图1所示,将板簧中心点A点的轨迹简化为一圆弧,其圆心为Q点,Q 点具体位置依据《汽车设计》基础理论,根据实际工况确定。因此,车辆 的左侧板簧上A点、右两板簧上A点的跳动轨迹均可以简化为以Q点为轴 心的旋转运动,U型螺栓夹紧段内的前桥轴心点M点随A点一起作平移运 动。U型螺栓夹紧段内的前桥轴心点M点即为桥简化线与板簧宽度中线横 截面的交点,M点有4个,第一前桥简化线与左侧板簧和右两侧板簧宽度 中线横截面的交点,第二前桥简化线与左侧板簧和右两侧板簧宽度中线横 截面的交点。
[0016]第二,建立骨架模型。根据左侧板簧上A点、右侧板簧上A点、第一 前桥简化线上M点和第二前桥简化线上M点分别采用CATIA中的“CV接 合”指令,实现左侧板簧、右两侧板簧各自带有命令时的自由度为零。
[0017]第三步,第一前桥简化线与左侧板簧上的相应M点进行“点曲线接合”, 第一前桥简化线与右侧板簧上的相应M点进行“点曲线接合”。同理,第二 前桥简化线与左侧板簧上的相应M点进行“点曲线接合”,第二前桥简化线 与右侧板簧上的相应M点进行“点曲线接合”;再将两个前桥简化线中点分 别与车架(即车辆)纵向中心面(即X-Z平面,Z为垂直方向,X为纵截面 的水平方向)进行“点曲面接合”,左侧板簧上A点、右侧板簧上A点在两 个前桥纵向中心面(即X-Z平面)上的投影与A点轨迹圆弧沿车辆Y(横 截面的水平方向)方向拉伸形成半圆柱曲面,对半圆柱曲面进行“点曲面 接合”,从而实现了前桥板簧的自由度为零,即F=6-2-2-1-1=0,此方法可 以准确的模拟前桥跳动,且左侧板簧与右侧板簧跳动对称。
[0018]通过上述接合约束、整车转向模拟,从而建立对转向垂臂和所有轮胎 的角速度和角度监测、将车辆右转极限位置至左转极限位置的全过程模拟 仿真结果导出;计算轮胎原地转向阻力距:逐个计算出每个轮胎的转向阻 力距,绘制轮胎原地转向等效转向阻力矩曲线,横坐标为转向垂臂摆角, 纵坐标为轮胎原地转向等效转向阻力矩。本专利技术减小设计人员的计算量, 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度,获得转向垂臂任意位置摆角与等 效阻力距的函数关系曲线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CATIA的汽车前桥纵置板簧跳动仿真的约束方法,其特征是: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简化两侧板簧模型:将板簧中心点A点的轨迹简化为一圆弧,其圆心为Q点,车辆的左侧板簧上A点、右两板簧上A点的跳动轨迹均简化为以Q点为轴心的旋转运动,U型螺栓夹紧段内的前桥轴心点M点即为桥简化线与板簧宽度中线横截面的交点,M点有4个,第一前桥简化线与左侧板簧和右两侧板簧宽度中线横截面的交点,第二前桥简化线与左侧板簧和右两侧板簧宽度中线横截面的交点;第二,建立骨架模型:根据左侧板簧上A点、右侧板簧上A点、第一前桥简化线上M点和第二前桥简化线上M点分别采用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宾苏国华姚宗宽嵇岩杨世琦
申请(专利权)人: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