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岩面施工的爬壁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2140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岩面施工的爬壁小车,涉及爬壁小车技术领域,包括载人箱体、爬壁轮组和支撑轮组,爬壁轮组包括连接架和三个车轮,各车轮与连接架枢转连接,支撑轮组包括支撑杆和设置于支撑杆一端的滚轮,载人箱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与吊运机连接的吊耳,载人箱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爬壁轮组和支撑轮组,连接架与载人箱体枢转连接,支撑杆与载人箱体连接,支撑杆与载人箱体的相对位置可调节,车轮和滚轮朝向载人箱体用于攀爬岩面的一侧,滚轮位于车轮上方,载人箱体预留有供施工人员施工的操作口,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直接悬吊施工人员来进行垂直不规则岩面的施工作业导致安全风险大、施工效率低的问题。施工效率低的问题。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岩面施工的爬壁小车


[0001]本技术属于爬壁小车
,具体提供一种用于岩面施工的爬壁小车。

技术介绍

[0002]在山区项目施工中,经常面临崖岩面爆破、危石清理等防护整治工作,而受地形地质影响,往往无法搭设脚手架平台。因此,现场通常采用悬挂吊人的方式进行施工,这种方式不仅施工效率低下、施工质量难以保证,而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针对垂直不规则的岩面,如何在保证施工人员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更高效、便捷地施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用于岩面施工的爬壁小车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岩面施工的爬壁小车,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直接悬吊施工人员来进行垂直不规则岩面的施工作业导致安全风险大、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岩面施工的爬壁小车包括载人箱体、爬壁轮组和支撑轮组,所述爬壁轮组包括连接架和至少三个车轮,各所述车轮与所述连接架枢转连接,所述支撑轮组包括支撑杆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一端的滚轮,所述载人箱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与吊运机连接的吊耳,所述载人箱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爬壁轮组和所述支撑轮组,所述爬壁轮组通过所述连接架与所述载人箱体枢转连接,所述支撑轮组通过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载人箱体连接,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载人箱体的相对位置可调节,所述车轮和滚轮朝向所述载人箱体用于攀爬岩面的一侧,所述滚轮距所述载人箱体顶部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车轮距所述载人箱体顶部的垂直距离,所述载人箱体预留有供施工人员施工的操作口。
[0006]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本方案的爬壁小车结构简单实用,通过在岩顶设置吊运机牵引爬壁小车进行垂直升降,有效解决了不规则岩面下施工人员无作业平台,悬吊操作危险性大等问题;通过设置爬壁轮组,保证了局部凹凸不平等不规则岩面的爬升需求;设置可调节的支撑杆,提高了支撑轮组与载人箱体连接的强度,同时通过支撑杆的支撑,加强了作业时载人箱体的稳定性,同时避免了凸岩与载人箱体顶部发生碰撞的风险;载人箱体上开设操作口在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的基础上满足作业需求。
[0007]在上述用于岩面施工的爬壁小车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爬壁轮组包括三个车轮,各所述车轮与所述连接架的枢转连接位置之间的连线形成正三角形,所述连接架与所述载人箱体的枢转连接位置位于所述正三角形的中心。
[0008]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将爬壁轮组设置为包括三个车轮,尽量减轻爬壁小车的自重的基础上,保证爬壁小车在凹凸不平整等不规则岩面的爬升能力;正三角形的设置方式使得爬壁轮组结构稳定,且在三个车轮爬壁翻转的过程中保证爬壁小车的稳定性。
[0009]在上述用于岩面施工的爬壁小车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爬壁轮组包括两个所述连接架,两个所述连接架固定连接,所述车轮设置于两个连接架之间。
[0010]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提高爬壁轮组的强度和自身稳定性。
[0011]在上述用于岩面施工的爬壁小车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载人箱体的两侧设置有第一耳板,所述支撑杆贯穿所述第一耳板设置,所述支撑杆位于第一耳板两侧的部分螺接有螺母,以固定支撑杆与第一耳板的相对位置。
[0012]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在爬壁小车提升至工作区域时,岩面可能是凹陷进去的,这样支撑轮组的滚轮无法与岩面接触,此时可以第一沿耳板调整支撑杆,使滚轮抵靠于岩面上,之后通过螺母固定支撑杆与第一耳板的相对位置,从而使得支撑轮组和爬壁轮组共同对载人箱体形成支撑,提高了作业时载人箱体的稳定性,保证了施工人员的安全,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0013]在上述用于岩面施工的爬壁小车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杆包括连接杆和调节杆,所述连接杆套设于所述调节杆外侧,所述连接杆内设置有弹簧,所述调节杆位于所述连接杆内的一端抵靠于所述弹簧,所述滚轮与所述调节杆背离弹簧的一端枢转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耳板连接。
[0014]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在吊运机提升爬壁小车上升的过程中,滚轮抵靠在岩面上,根据岩面的凹凸情况,调节杆相对连接杆伸缩,在岩面凹凸程度不大的情况下使滚轮始终抵靠在岩面上,以保证载人箱体的稳定性,同时在岩面凸出程度较大时,滚轮挤压调节杆缩回连接杆中,避免载人箱体距岩面的距离过大,增加作业难度和提升难度。
[0015]在上述用于岩面施工的爬壁小车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载人箱体包括箱体框架和防护网,所述箱体框架由方钢管焊接形成,所述箱体框架的底部焊接有支撑钢板,所述防护网围设于所述箱体框架的侧壁,且预留有供施工人员施工的操作口。
[0016]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方钢管为常用建筑钢材,强度高、易批量生产,载人箱体由方钢管焊接形成,结构简单、易生厂加工、实用性高;采用防护网封闭箱体框架的侧壁,满足施工人员安全的同时减轻载人箱体的自重。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用于岩面施工的爬壁小车的吊装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用于岩面施工的爬壁小车的正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用于岩面施工的爬壁小车的侧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用于岩面施工的爬壁小车的支撑轮组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列表:1、载人箱体;11、吊耳;12、箱体框架;13、防护网;14;第一耳板;15、第二耳板;2、爬壁轮组;21、连接架;22、车轮;3、支撑轮组;31、支撑杆;32、滚轮;33、连接件;34、连接杆;35、调节杆;36、弹簧;4、吊运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岩面施工的爬壁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载人箱体、爬壁轮组和支撑轮组,所述爬壁轮组包括连接架和至少三个车轮,各所述车轮与所述连接架枢转连接,所述支撑轮组包括支撑杆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一端的滚轮,所述载人箱体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与吊运机连接的吊耳,所述载人箱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爬壁轮组和所述支撑轮组,所述爬壁轮组通过所述连接架与所述载人箱体枢转连接,所述支撑轮组通过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载人箱体连接,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载人箱体的相对位置可调节,所述车轮和滚轮朝向所述载人箱体用于攀爬岩面的一侧,所述滚轮距所述载人箱体顶部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车轮距所述载人箱体顶部的垂直距离,所述载人箱体预留有供施工人员施工的操作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岩面施工的爬壁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壁轮组包括三个车轮,各所述车轮与所述连接架的枢转连接位置之间的连线形成正三角形,所述连接架与所述载人箱体的枢转连接位置位于所述正三角形的中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坦刘金明刘庆辉李亚飞李家星刘新华何朝张英张春然王利平陈奇颜子一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