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祁焕斌专利>正文

一种矿井循环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11480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矿井循环水处理系统,在矿井中沿矿道依次相邻设置的至少两条穿脉巷道的巷道口处设置挡墙,挡墙与穿脉巷道分别形成用于储水的至少一个水处理仓和至少一个供水仓,穿脉巷道之间沿穿脉巷道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水平布置的透水孔,透水孔用于连通相邻的穿脉巷道,透水孔分别与穿脉巷道底部具有一定的间距,从水处理仓朝供水仓方向所述透水孔相对水平面朝下方倾斜设置,水处理仓与污水管道连接,供水仓内设置有供水水泵,供水水泵上连接有供水管道。利用矿井中已有的穿脉巷道,形成独立的水处理仓和供水仓,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在水处理仓内澄清处理后,清水流入到供水仓内即可实现采矿废水的重复回收利用。到供水仓内即可实现采矿废水的重复回收利用。到供水仓内即可实现采矿废水的重复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井循环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采矿
,特别涉及一种矿井循环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水资源短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危机;保护和更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在采矿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水并随之产生大量的废水,如喷雾降尘废水、冲洗废水、降温废水,废水中主要是一些泥沙等颗粒性杂质;因此如何实现对这些废水的重复利用对节约水资源、降低采矿成本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井循环水处理系统,充分利用矿井条件实现对采矿生产中所产生废水的处理和重复利用。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矿井循环水处理系统,在矿井中沿矿道依次相邻设置的至少两条穿脉巷道的巷道口处设置挡墙,所述挡墙与穿脉巷道分别形成用于储水的至少一个水处理仓和至少一个供水仓,所述穿脉巷道之间沿穿脉巷道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水平布置的透水孔,所述透水孔用于连通相邻的穿脉巷道,所述透水孔分别与穿脉巷道底部具有一定的间距,从水处理仓朝供水仓方向所述透水孔相对水平面朝下方倾斜设置,所述水处理仓与污水管道连接,所述供水仓内设置有供水水泵,所述供水水泵上连接有供水管道。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穿脉巷道底部设置为倾斜面,穿脉巷道底部从巷道口处朝另一端方向相对水平面朝下方倾斜设置。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相邻两穿脉巷道之间设置的多个透水孔的孔口位于同一平面上,其所在的平面与穿脉巷道底部平行。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透水孔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为1
°-3°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包括采用依次相邻的三条穿脉巷道形成的两个水处理仓和一个供水仓,所述供水仓位于两个水处理仓之间,供水仓和水处理仓之间分别通过透水孔连通。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包括采用依次相邻的至少三条穿脉巷道形成的一个供水仓和至少两个水处理仓,多个水处理仓依次相邻设置形成水处理仓组,所述供水仓位于水处理仓组一侧,所述相邻水处理仓之间通过透水孔连通,所述供水仓与相邻的水处理仓之间通过透水孔连通。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污水管道连接到位于与供水仓相对一侧的水处理仓。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从位于与供水仓相对一侧的水处理仓到供水仓方向上,所述相邻水处理仓及水处理仓与供水仓之间设置的透水孔所在平面的高度依次减小。
[0013]本技术充分利用矿井中已有的穿脉巷道,形成独立的水处理仓和供水仓,此
时只需要在穿脉巷道之间打孔形成连通的透水孔,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在水处理仓内澄清处理后,清水流入到供水仓内即可实现采矿废水的重复回收利用。
[0014]该系统利用矿井开采形成的结构进行水的处理和回收利用,系统施工量小,节约水资源的同时,降低了采矿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结构平面布局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透水孔布置结构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水处理仓或供水仓截面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结构平面布局示意图。
[0019]图中:1、矿道,2、穿脉巷道,3、挡墙,401、水处理仓,402、供水仓,5、透水孔,6、污水管道,7、供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1]实施例一
[0022]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矿井循环水处理系统,利用矿井中沿矿道1依次相邻设置的三条穿脉巷道2,在各个穿脉巷道2的巷道口处设置挡墙3,挡墙对巷道口进行封堵,使挡墙与穿脉巷道分别形成能够用于储水的水处理仓401和供水仓402。挡墙与巷道口之间可设置为活动的闸门式连接结构,以在需要对水处理仓和供水仓内进行清淤处理时将挡墙升起,以方便清淤操作。
[002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矿井循环水处理系统包括两个水处理仓401和一个供水仓402,供水仓402位于两个水处理仓401之间,在供水仓402和水处理仓401之间分别设置透水孔5进行连通。
[0024]如图2,各相邻设置的穿脉巷道之间沿穿脉巷道长度方向分别开设有多个呈水平布置的透水孔5,这些透水孔5分别用于连通两个相邻的穿脉巷道,实现水处理仓与供水仓之间水的流通。
[0025]水处理仓401分别与污水管道6连接,采矿生产产生的废水经污水管道排入到水处理仓内,为使废水在水处理废水在水处理仓内经过沉淀处理后得到的上清液经透水孔流入到供水仓内;供水仓402内设置有供水水泵,供水水泵上连接供水管道7,将供水仓内的水泵出,为采矿提供生产用水。为使废水在水处理仓内得到充分的沉淀,这里污水管道的出口端伸入到水处理仓的底部。
[0026]为使废水在水处理仓内得到充分的沉淀,透水孔5分别与穿脉巷道底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该间距高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同时,也可以采用在透水孔的孔口设置L型弯管的方式,以根据需要改变透水孔入口的高度,从而根据不同废水中杂质的情况对废水进行充分的沉淀处理。从水处理仓朝供水仓方向各个透水孔5相对水平面朝下方倾斜设置,透水孔5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为1
°-3°
,使水处理仓内的水能够顺利流入到供水仓内。
[0027]如图3,在原有穿脉巷道2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施工,使各穿脉巷道2底部呈倾斜面,使穿脉巷道底部从巷道口处朝另一端方向上相对水平面朝下方倾斜,即外浅内深的结构。
采用这种结构可有效增加水处理仓和供水仓的储水容积,同时通过设置倾斜面,可使仓底沉淀形成的污泥朝一侧堆积,方便后期对污泥的清理。
[0028]同时,相邻穿脉巷道之间设置的多个透水孔5的孔口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使多个透水孔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呈一定的夹角,也就是说,各透水孔相对于水平面设置的高度不同,如图2所示,当水位达到高度最低的透水孔孔口位置时,水通过该透水孔流入到供水仓内,依此类推,当废水量较大时,水位较高时,可同时通过多个透水孔使水流入到供水仓内。
[0029]这里位于同一穿脉巷道内的透水孔孔口所在的平面与穿脉巷道底部平行,两者朝相同的方向倾斜。这样当供水仓的用水量大于水处理仓内的废水供给量时,保证处理后的水能够及时排入到供水仓内,供应生产用水;当水处理仓内的废水供给量大于供水仓的用水量时,使处理后的水能够及时排入到供水仓内,并使水处理仓内的废水能够得到充分的处理。
[0030]本实施例中,透水孔5的孔径为50-60mm,在透水孔5的两端孔口位置还可设置滤网,以进一步过滤杂质。
[0031]实施例二
[0032]如图4,本实施例中的矿井循环水处理系统采用依次相邻三条穿脉巷道形成一个供水仓402和两个水处理仓401,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这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井循环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矿井中沿矿道依次相邻设置的至少两条穿脉巷道的巷道口处设置挡墙,所述挡墙与穿脉巷道分别形成用于储水的至少一个水处理仓和至少一个供水仓,所述穿脉巷道之间沿穿脉巷道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水平布置的透水孔,所述透水孔用于连通相邻的穿脉巷道,所述透水孔分别与穿脉巷道底部具有一定的间距,从水处理仓朝供水仓方向所述透水孔相对水平面朝下方倾斜设置,所述水处理仓与污水管道连接,所述供水仓内设置有供水水泵,所述供水水泵上连接有供水管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循环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脉巷道底部设置为倾斜面,穿脉巷道底部从巷道口处朝另一端方向相对水平面朝下方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井循环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穿脉巷道之间设置的多个透水孔的孔口位于同一平面上,其所在的平面与穿脉巷道底部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井循环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与水平面之间的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焕斌李新本
申请(专利权)人:祁焕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