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投影充气球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10933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投影充气球幕系统,包括空间壳体、充气球幕体和投影系统,空间壳体内腔包括处于中部的投影空间以及处于投影空间外围的观测空间,充气球幕体悬置于空间壳体内并处于投影空间的上方,投影系统处于投影空间内并分布于充气球幕体的外围;空间壳体底部还设有用于观测者进场并防止进场引起的气流作用到悬置的充气球幕体的缓冲区,缓冲区与观测空间之间设有分隔板,分隔板上开设有用于从缓冲区连通至观测空间的步入通道。空间壳体内采用充气球幕体作为投射影像的载体,充气球幕易于安装装配,且制造成本相对较低,易于制作成各种立体形态,可以呈现多样化的立体场景,适用范围更广,使得系统的整体制造成本降低,安装成本降低。安装成本降低。安装成本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投影充气球幕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立体球幕投影
,特别地,涉及一种外投影充气球幕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球幕投影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展示技术,它打破了以往投影图像只能是平面规则图形的局限。球幕投影技术,投影方式分类,可分为外投方式和内投方式。
[0003]外投方式,是通过多台投影机从多个方向从外部对球幕进行投影,通过边缘融合技术呈现出球形无缝逼真画面,并能保证画面不变形,画质清晰,色彩艳丽。将外投球悬挂在大厅中,即可创造出超炫动感的视觉效果。
[0004]内投方式,是将投影仪置于球幕底部,搭配一台鱼眼镜头,将信号反射并投射到球面屏幕显像。内投球装置,凭借其特种功能树脂质地球幕和高流明投影仪的配用,可在球幕表面形成浑然一体的画面展示,并支持多视窗、多画面的展示,能非常稳定、生动地把设计制作好的文字、图案、动画、视频清晰地投射显示出来,营造出超震撼的动态视觉效果。
[0005]按球幕大小分,可分为巨幕,单人球幕,小型内投球等。大型的巨幕,采用几十台投影仪同时工作,片源主要为星空、海洋等,主要用于科技展览馆;单人球幕,单人用的,一台或多台投影仪同时工作,用于模拟训练,价格昂贵,投影内容稍丰富,但仍有限,小型内投球一般做地球仪用,具有人机交互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外投影充气球幕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外投球幕投影系统,制作成本高,搭建难度大、成本高,且投影内容受限的技术问题。
[0007]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外投影充气球幕系统,包括空间壳体、充气球幕体和投影系统,空间壳体内腔包括处于中部的投影空间以及处于投影空间外围的观测空间,充气球幕体悬置于空间壳体内并处于投影空间的上方,投影系统处于投影空间内并分布于充气球幕体的外围;空间壳体底部还设有用于观测者进场并防止进场引起的气流作用到悬置的充气球幕体的缓冲区,缓冲区与观测空间之间设有分隔板,分隔板上开设有用于从缓冲区连通至观测空间的步入通道。
[0009]进一步地,投影空间与观测空间之间设有透明隔板,以防止观测空间的气流作用到悬置的充气球幕体上;或者观测空间距离充气球幕体外表面的直线距离大于或等于5米。
[0010]进一步地,充气球幕体包括处于外层的用于承载外投影影像的柔性幕布层、用于悬置连接的吊挂接头以及用于牵引在吊挂接头与柔性幕布层内壁面之间的拉绳组件,柔性幕布层围合构成封闭的空腔体,柔性幕布层上设有用于向空腔体内充气的充气嘴,吊挂接头设置于空腔体的顶部并贯穿柔性幕布层空腔体外伸出,吊挂接头的伸出部分与柔性幕布层密封连接。
[0011]进一步地,多组拉绳组件由吊挂接头底部连接至空腔体下部的柔性幕布层内表面
上,呈散射状分布。
[0012]进一步地,吊挂接头与柔性幕布层的内表面之间为球面接触,柔性幕布层上与吊挂接头连接和接触的部位的厚度尺寸比柔性幕布层其它部位的厚度尺寸大,和/或柔性幕布层上与吊挂接头连接和接触的部位的层数比柔性幕布层其它部位的层数多。
[0013]进一步地,柔性幕布层上与吊挂接头连接和接触的部位的表面附着有耐磨层。
[0014]进一步地,拉绳组件包括固接在吊挂接头底部的铰接接头、固接在柔性幕布层内表面上的节点接头以及两端分别铰接在铰接接头和节点接头上的拉绳,节点接头与柔性幕布层内表面之间采用球面接触。
[0015]进一步地,拉绳采用绳长固定的定长绳。
[0016]进一步地,拉绳采用设有长度调节装置的长度可调节的调节绳,长度调节装置包括环绕于调节绳外的外壳、处于外壳内腔中的用于缠绕调节绳的滚轮以及贯穿外壳并插接在滚轮的定位孔内以对滚轮进行定位的定位插销。
[0017]进一步地,空间壳体采用封闭的圆柱空腔体结构,投影系统包括多台投影机,多台投影机分别设于投影空间顶部和底部,并沿空间壳体的周向均匀间隔布设。
[0018]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的外投影充气球幕系统,采用具有内部空间的的空间壳体作为整个系统的载体,空间壳体可以建于室内也可以建于室外露天环境;空间壳体内采用充气球幕体作为投射影像的载体,充气球幕易于安装装配,且制造成本相对较低,易于制作成各种立体形态,可以呈现出多样化的立体场景,适用范围更广,使得系统的整体制造成本降低,安装成本降低;空间壳体内腔划分为用于进行外投影展示的投影空间,以及用于观测者从各个角度对投影空间内投射在充气球幕体上的投射影像进行观测的观测空间,以避免两个空间之间相互产生影像;空间壳体顶部为四周密闭的空间,充气球幕体悬置于顶部,受到的气流影响小,不易受到气流影响而晃动,进而提高充气球幕体的稳定性,提高投影的真实性;空间壳体底部设有缓冲区,并采用分隔板与投影空间进行隔离,缓冲区用于观测者进场时的临时滞留,避免观测者大批量进入引起投影空间内的空间气流流动导致充气球幕体晃动,进而确保悬置的充气球幕体的结构稳定性,以及确保投射效果;充气球幕体主要采用充气的方式进行成型,使得表面膨胀形成更加平滑且形态固定的规则表面,使得投影呈现的效果更好。采用充气球幕体能够方便悬置高度的调节以及更换,当需要更换不同外形的充气球幕体或者维护时,通过将充气球幕体下放至地面,放出内部的气体,即可进行更换或者收纳,简单易于操作;充气球幕体收纳后的空间壳体,还能够用于其他用途,进而最大化的提高场地的利用率。
[0020]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外投影充气球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3]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外投影充气球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4]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充气球幕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带维护开口的充气球幕体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充气球幕体的维护开口的密封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例说明:
[0028]1、空间壳体;2、充气球幕体;201、柔性幕布层;202、吊挂接头;203、拉绳组件;2031、铰接接头;2032、节点接头;2033、拉绳;3、投影系统;301、投影机;4、分隔板;5、步入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0030]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外投影充气球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外投影充气球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充气球幕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投影充气球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间壳体(1)、充气球幕体(2)和投影系统(3),所述空间壳体(1)内腔包括处于中部的投影空间以及处于投影空间外围的观测空间,所述充气球幕体(2)悬置于所述空间壳体(1)内并处于投影空间的上方,所述投影系统(3)处于投影空间内并分布于所述充气球幕体(2)的外围;所述空间壳体(1)底部还设有用于观测者进场并防止进场引起的气流作用到悬置的所述充气球幕体(2)的缓冲区,所述缓冲区与所述观测空间之间设有分隔板(4),所述分隔板(4)上开设有用于从缓冲区连通至观测空间的步入通道(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投影充气球幕系统,其特征在于,投影空间与观测空间之间设有透明隔板,以防止观测空间的气流作用到悬置的所述充气球幕体(2)上;或者观测空间距离所述充气球幕体(2)外表面的直线距离大于或等于5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投影充气球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球幕体(2)包括处于外层的用于承载外投影影像的柔性幕布层(201)、用于悬置连接的吊挂接头(202)以及用于牵引在所述吊挂接头(202)与所述柔性幕布层(201)内壁面之间的拉绳组件(203),所述柔性幕布层(201)围合构成封闭的空腔体,所述柔性幕布层(201)上设有用于向空腔体内充气的充气嘴,吊挂接头(202)设置于空腔体的顶部并贯穿柔性幕布层(201)空腔体外伸出,吊挂接头(202)的伸出部分与柔性幕布层(201)密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投影充气球幕系统,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拉绳组件(203)由所述吊挂接头(202)底部连接至空腔体下部的所述柔性幕布层(201)内表面上,呈散射状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投影充气球幕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江波曾静张帆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奇迹之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