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龙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0914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龙头,涉及流体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水龙头中热水热量易损失、外管温度高的技术问题。该水龙头包括龙头本体、滤芯组件和出水管,龙头本体上设置有净水开关阀阀芯控制的净水流道以及由冷热开关阀阀芯控制的冷热出水流道,出水管与龙头本体相连并置于龙头本体一侧,出水管为管中管构造,包括套接在一起的内管和外管,内管为冷热出水通道,外管和内管之间为净水通道;内管末端设置有能调节水流形式的调节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出水管的内管作为冷热出水通道,由于内管和外管之间有空气,形成隔热层,不仅减少热量损失,而且还能避免外管发热烫手,提高使用舒适性;通过设置调节组件,能够对内管流出的冷热水进行水流调节。水流调节。水流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龙头


[0001]本技术涉及流体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冷热水与净水一体化的双功能水龙头。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贫困地区,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峻起来,水资源的日益污染,饮用水安全问题屡屡触动人们脆弱的神经,并逐渐成为全球性的挑战,水资源的污染对工矿企业的影响也很严重,基本上是有条件的工矿企业使用自来水,无条件的打井取水引用,这些地下水普遍污染,其污染更是令人发指,尤其是地下水中的抗生素、性激素、铁、锰、悬浮物、胶体物、毒副产物、细菌、泥沙、铁锈、固体杂质污染危害,即使是有井有水,也严重超标,无法使用,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及机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城镇及乡镇自来水部分超标,达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而上述污染的现状构成了对城乡人员健康的极大威胁,为此现在家庭所用的饮用水通常都是采用冷热水与净水一体化双功能滤水龙头。
[0003]现有中国技术专利CN201621219033.6公开了一种新型滤水龙头,通过将滤芯组件设置与龙头本体上部,并在龙头本体上部设置可取出更换滤芯的可拆装上盖,并在上盖上设置开启部,使得更换滤芯时通过开启部即可快速开启上盖,拆装速度快、省时省力,更换方便。
[0004]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0005]上述的新型滤水龙头内管为净水管、内管和外管之间为冷热出水通道,由于热水在外管内流动,会有一部分热量经外管扩散,不仅造成热量损失,而且还会使外管温度高易造成烫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龙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水龙头中热水热量易损失、外管温度高的技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龙头,包括龙头本体、滤芯组件和出水管,所述龙头本体上设置有净水开关阀阀芯控制的净水流道以及由冷热开关阀阀芯控制的冷热出水流道,所述出水管与所述龙头本体相连并置于所述龙头本体一侧,所述出水管为管中管构造,包括套接在一起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为冷热出水通道,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为净水通道;
[0009]所述龙头本体的冷热出水流道出口与所述出水管的冷热出水通道入口连通,所述滤芯组件设于所述龙头本体的上部内,所述滤芯组件的滤芯进水口与所述龙头本体上的净水流道相通,所述滤芯组件的滤芯出水口与所述出水管的净水通道连通,所述龙头本体位于所述滤芯组件上方设有可拆装的上盖,所述上盖上设有辅助开启或锁紧所述上盖的开启
部;
[0010]所述内管末端设置有能调节水流形式的调节组件。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挡板和转杆,所述挡板形状和规格与所述内管内腔形状规格相同,所述挡板两端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内管上,所述转杆转动设置在所述外管上,且一端与所述挡板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外管。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杆自由端上设置有方便抓握的手柄。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管内设置用于对所述挡板进行水平和竖直限位的限位件。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件包括水平限位件和竖直限位件,所述水平限位件和所述竖直限位件均为半圆形凸起结构,所述水平限位件在竖直方向位于所述转轴下方,所述竖直限位件在水平方向位于所述转轴远离所述水平限位件的一侧。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龙头本体顶部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段,所述上盖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有裙部,所述裙部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段,所述龙头本体与所述上盖通过螺纹连接。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龙头本体顶沿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上盖底沿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当所述上盖和所述龙头本体连接在一起时,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和所述第二环形凹槽正对设置,还包括过盈配合埋设在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和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的密封环。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和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001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启部包括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上盖两侧的肋条,所述肋条沿所述上盖高度方向贯穿设置。
[002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肋条上设置有增加摩擦力的防滑纹。
[002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净水开关阀和冷热开关阀分别安装于所述龙头本体的中部两侧。
[002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本技术提供的水龙头,通过将出水管的内管作为冷热出水通道,将外管作为净水通道,在供应热水时,由于内管和外管之间有空气,形成隔热层,不仅减少热量损失,而且还能避免外管发热烫手,提高使用舒适性;通过设置调节组件,能够对内管流出的冷热水进行水流调节,当挡板水平设置时,水流为花洒型,当挡板竖直时,水流为柱形;通过设置环形凹槽和密封环,提高上盖和龙头本体之间的密封性;通过设置肋条,肋条上设置防滑纹,能够辅助上盖的开启或锁紧。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是本技术水龙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水龙头中出水管从端口看过去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技术水龙头中出水管的截面图;
[0028]图4是本技术水龙头中上盖从下部往上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龙头本体;2、出水管;21、内管;22、外管;3、净水开关阀;4、冷热开关阀;5、上盖;51、裙部;52、第二环形凹槽;6、开启部;7、调节组件;71、挡板;72、转杆;73、手柄;74、限位件;741、水平限位件;742、竖直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3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龙头,包括龙头本体1、滤芯组件和出水管2,龙头本体1上设置有净水开关阀3阀芯控制的净水流道以及由冷热开关阀4阀芯控制的冷热出水流道,出水管2与龙头本体1相连并置于龙头本体1一侧,出水管2为管中管构造,包括套接在一起的内管21和外管22,内管21为冷热出水通道,外管22和内管21之间为净水通道;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龙头本体、滤芯组件和出水管,所述龙头本体上设置有净水开关阀阀芯控制的净水流道以及由冷热开关阀阀芯控制的冷热出水流道,所述出水管与所述龙头本体相连并置于所述龙头本体一侧,所述出水管为管中管构造,包括套接在一起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为冷热出水通道,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为净水通道;所述龙头本体的冷热出水流道出口与所述出水管的冷热出水通道入口连通,所述滤芯组件设于所述龙头本体的上部内,所述滤芯组件的滤芯进水口与所述龙头本体上的净水流道相通,所述滤芯组件的滤芯出水口与所述出水管的净水通道连通,所述龙头本体位于所述滤芯组件上方设有可拆装的上盖,所述上盖上设有辅助开启或锁紧所述上盖的开启部;所述内管末端设置有能调节水流形式的调节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挡板和转杆,所述挡板形状和规格与所述内管内腔形状规格相同,所述挡板两端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内管上,所述转杆转动设置在所述外管上,且一端与所述挡板连接,另一端伸出所述外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自由端上设置有方便抓握的手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内设置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良李晓亮罗熙郭琦张亚刚刘斌党宇辰付晓宇兰鹏伟何姗颜世通李今朝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天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