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浓度碳酸泉生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087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浓度碳酸泉生成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下端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壳体下端靠近进气管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端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壳体内部水平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壳体分成上部的混合区和下部的缓冲区;本设计利用隔板将设备本体分成缓冲区和混合区,缓冲区起到格挡作用,降低流速,有利于气体与水的融合,混合区内设置的螺旋导流片使水呈螺旋状缓慢上升,与固定筒排出的气体充分融合,气孔设置在螺旋流道的中部且与流道一致呈螺旋设计,增大水与气体的接触面,提高了高浓度碳酸泉的生成效率。碳酸泉的生成效率。碳酸泉的生成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浓度碳酸泉生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碳酸泉生成
,具体涉及一种高浓度碳酸泉生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碳酸泉的主要成分为游离二氧化碳,1升水中含有0.25克(250ppm)以上二氧化碳气体的温泉称为碳酸温泉,二氧化碳气体浓度达到1000ppm以上的碳酸温泉具有疗养作用。碳酸气对皮肤知觉神经给予最特殊的刺激,因为碳酸气可以小泡布满于人体皮肤表面,并形成一层碳酸气气体膜,故浴后立即有温暖、愉快、轻松感觉,气泡膜能刺激皮肤末梢感受器,后又经皮肤进人体内,刺激血管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而致皮肤潮红,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
[0003]高浓度的碳酸泉制备主要是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融入到水中,这个过程并不简单,需要考虑到二氧化碳与水的充分融合,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制备高浓度碳酸泉的生产装置,其中一部分是通过结构设计将水分流,扩大与气体的接触面积来实现融合效果,这种对水流速度控制和水的分流设计都有一定的要求,在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设计,来更好的提高二氧化碳和水的融合,提高高浓度碳酸泉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浓度碳酸泉生成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高浓度碳酸泉生成装置结构单一而导致的气水融合效率不佳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浓度碳酸泉生成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下端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壳体下端靠近进气管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端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壳体内部水平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壳体分成上部的混合区和下部的缓冲区,所述进水管与缓冲区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混合区连通,所述隔板上端开设有若干个通孔将缓冲区和混合区连通,所述隔板上端混合区内设置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与壳体之间设置有螺旋导流片,所述固定筒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出气孔,所述固定筒内部设置有移动筒,所述移动筒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出气孔,所述移动筒上端与固定筒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进气管贯穿缓冲区和隔板与固定筒内部连通。
[000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筒设置在壳体内部中心轴线位置处,且固定筒与隔板之间固定密封。
[0007]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导流片呈一体式螺旋上升设置,且螺旋导流片至少螺旋一周,所述螺旋导流片分别与固定筒和壳体固定。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气孔在固定筒表面呈螺旋上升状态排布设置,其螺旋角度与螺旋导流片螺旋角度一致,且第一出气孔距离上下垂直方向的相邻两个螺旋导流片相等。
[0009]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筒嵌入设置在固定筒内部,且移动筒轴向的高度小于固定筒
轴向高度,所述移动筒表面的第二出气孔排列方式与第一出气孔一致,且第二出气孔与第一出气孔一一对应。
[0010]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1]本技术采用全新的结构设计,利用隔板将设备本体分成缓冲区和混合区两部分,缓冲区起到格挡和参透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进水流速,有利于提高气体与水的融合,同时,在混合区内设置有螺旋导流片,使水在装置内部呈螺旋状缓慢上升,装置的内部中心设置有固定筒,气体从进气管通入固定筒中,固定筒内气压增高,将固定筒内部的移动筒向上顶起,位移使固定筒和移动筒上的气孔连通,使气体排入螺旋上升的水中,气孔设置在螺旋流道的中部且与流到一致呈螺栓设置,增大了水与气体的接触面,进一步提高了二氧化碳与水的融合,提高了高浓度碳酸泉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3]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闲置状态结构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工作状态结构图;
[0017]图中:1-壳体、11-缓冲区、12-混合区、2-出水管、3-进气管、31-第一单向阀、4-进水管、41-第二单向阀、5-隔板、51-通孔、6-固定筒、61-第一出气孔、7-移动筒、71-第二出气孔、8-螺旋导流片、9-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如图1-图3所示,设置一种全新的高浓度碳酸泉生成装置,包括圆柱形的壳体1,壳体1的下端设置有进气管3,进气管3上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31,壳体1下端靠近进气管3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4,进水管4上端设置有第二单向阀41,防止气体和水倒流。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出水管2,生成的高浓度碳酸泉从出水管2排出。壳体1内部水平设置有隔板5,隔板5将壳体1分成上部的混合区12和下部的缓冲区11,进水管4与缓冲区11连通,出水管2与混合区12连通,隔板5上端开设有若干个通孔51将缓冲区11和混合区12连通,水从进水管4进入壳体1内部,被隔板5格挡,在通过隔板5上的通孔51参透进入混合区12内,整个过程明显降低
了进水的流速,保证进入混合区12内部的水比较平缓,有利于后面气体融于水中。
[0020]隔板5上端混合区12中心轴线位置处设置有固定筒6,固定筒6与隔板5之间固定密封,防止水参透进来。固定筒6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螺旋导流片8,螺旋导流片8呈一体式螺旋上升设置,螺旋导流片8可螺旋几周圈,螺旋导流片8分别与固定筒6和壳体1固定,这里的结构类似于螺旋送料机构,形成封闭的螺旋上升的流道,将水缓慢抬升。
[0021]固定筒6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出气孔61,第一出气孔61在固定筒6表面呈螺旋上升状态排布设置,其螺旋角度与螺旋导流片8螺旋角度一致,且第一出气孔61距离上下垂直方向的相邻两个螺旋导流片8相等,这样可以使从第一出气孔61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排在螺栓流道的中间,防止流道内气体分布不均,有利于气水融合。固定筒6内部设置有移动筒7,移动筒7嵌入设置在固定筒6内部,移动筒7的外径略小于固定筒6的内径,且移动筒7外表面与固定筒6内表面经过光滑处理,能够相对滑动的同时可以不让水参透进缝隙处。移动筒7轴向的高度小于固定筒6轴向高度,这样,在移动筒7上端与固定筒6之间设置一个弹簧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浓度碳酸泉生成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下端设置有进气管(3),所述进气管(3)上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31),所述壳体(1)下端靠近进气管(3)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4),所述进水管(4)上端设置有第二单向阀(41),所述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出水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水平设置有隔板(5),所述隔板(5)将壳体(1)分成上部的混合区(12)和下部的缓冲区(11),所述进水管(4)与缓冲区(11)连通,所述出水管(2)与混合区(12)连通,所述隔板(5)上端开设有若干个通孔(51)将缓冲区(11)和混合区(12)连通,所述隔板(5)上端混合区(12)内设置有固定筒(6),所述固定筒(6)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螺旋导流片(8),所述固定筒(6)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出气孔(61),所述固定筒(6)内部设置有移动筒(7),所述移动筒(7)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出气孔(71),所述移动筒(7)上端与固定筒(6)之间设置有弹簧(9),所述进气管(3)贯穿缓冲区(11)和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垒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蓝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