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0773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59
本公开提供一种线圈模块,包括一第一线圈机构。第一线圈机构包含一第一线圈组件以及一第一基座,第一基座是用以承载第一线圈组件,第一线圈组件与第一基座沿着一第一方向排列。第一线圈组件与第一基座沿着一第一方向排列。第一线圈组件与第一基座沿着一第一方向排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圈模块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线圈模块,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无线通信或无线充电的线圈模块。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平板计算机或智能型手机)皆具有无线充电的功能。用户可以将电子装置放置在一无线充电发射端上,以使电子装置中的无线充电接收端利用电磁感应方式或电磁共振方式产生电流来对电池进行充电。由于无线充电的便利性,使得具有无线充电模块的电子装置也逐渐受到大众的喜爱。
[0003]一般而言,无线充电模块都会包括一个导磁性基板,承载一线圈。其中,当线圈通电而操作于一无线充电模式或者是一无线通信模式时,导磁性基板可以使得线圈发出的磁力线更为集中,以获得更好的效能。然而,现有的无线充电(或通信)模块的结构以及线圈的绕线方式并无法满足对于线圈模块的各种要求,例如需要更好的充电、通信效能与更微型化的尺寸。
[0004]因此,如何设计出可满足使用者各种需求的线圈模块,便是现今值得探讨与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圈模块,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0006]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本公开提供一种可用于传输能量或是信号的线圈模块,包括一第一线圈机构。第一线圈机构可包含一第一线圈组件以及一第一基座。第一基座是用以承载第一线圈组件。第一线圈组件与第一基座沿着一第一方向排列。
[0007]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第一线圈机构还包括一第二线圈组件,电性独立于第一线圈组件,第二线圈组件设置于第一基座,并且第一线圈组件以及第二线圈组件的线径不同。
[0008]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第一线圈机构还包含一第二线圈组件,电性独立于第一线圈组件,第二线圈组件设置于第一基座,并且第二线圈组件包括一第二本体以及一第三引线。第三引线横跨至少一部分的第二本体,其中当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三引线的一第三重叠部与第二本体完全重叠,并且当沿着垂直第一方向的一方向观察时,第二本体与第三引线重叠于第一本体的至少一部分。
[0009]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第一线圈组件还包括一第一本体;以及一第一引线。第一引线横跨至少部分第一本体,其中当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一引线的一第一重叠部与第一本体完全重叠,并且第一重叠部与第二线圈组件不重叠。
[0010]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第一重叠部与第三重叠部的延伸方向不平行。
[0011]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第一重叠部具有直线结构且横跨第一本体的至少三分之二,并且第三重叠部具有直线结构且横跨第二本体的至少二分之一。
[0012]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第一线圈组件还包括一第二引线,第二引线具有一第二引出端,平行于第一引线的一第一引出端,并且第一引出端与第三引线的一第三引出端的延伸方向不同。
[0013]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当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一线圈组件的第一引线重叠于第二线圈组件的第三引线的至少一部分。
[0014]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第一线圈组件还包含一第二引线,第二引线与第一引线交错于一第一交错点,第二线圈组件还包含一第四引线,第四引线与第三引线交错于一第二交错点,第一线圈组件的一中心与第一交错点沿着一第一假想线排列,第一线圈组件的中心与第二交错点沿着一第二假想线排列,其中当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一假想线与第二假想线的夹角介于5到45度之间。
[0015]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传输能量或是信号的线圈模块,包括一第一线圈机构。第一线圈机构包括一第一线圈组件以及一第一基座。第一基座用以承载第一线圈组件,其中第一线圈组件与第一基座沿着一第一方向排列。第一基座还包括一第一基座表面,面朝第一线圈组件。
[0016]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第一线圈机构还包括一第二线圈组件,电性独立于第一线圈组件,第二线圈组件设置于第一基座,并且第一线圈组件包括一第一本体、一第一引线以及一第二引线。第一引线电性连接第一本体。第二引线电性连接第一本体。其中当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二线圈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引线以及第二引线之间,并且当沿着第一引线与第二引线的排列方向观察时,第二线圈组件的至少一部分重叠于第一引线。
[0017]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第二线圈组件还包括一第二本体以及一第三引线。第三引线电性连接第二本体,其中第二本体的一侧面朝向第二引线以及第三引线。
[0018]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第一基座具有一第一引线容纳部,容纳第一引线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当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的一方向观察时,第一引线与第一基座部分重叠。
[0019]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当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一引线容纳部与第三引线不重叠。
[0020]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第一线圈机构还包括一黏接组件,设置于第一基座上,第一基座具有一第一引线容纳部,容纳第一引线的至少一部分,并且黏接组件具有一沟槽对应第一引线容纳部。
[0021]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第一线圈机构还包括一第一保护组件,第一保护组件的弹性限度与黏接组件的弹性限度不同,并且第一保护组件具有一第一保护组件沟槽,对应第一引线容纳部。
[0022]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当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的一方向观察时,黏接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引线容纳部重叠。
[0023]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黏接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直接接触第一引线,并且黏接组件不与第一引线容纳部的一侧表面直接接触,其中侧表面不垂直于第一方向。
[0024]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侧表面与第一方向不平行。
[0025]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第一线圈机构还包括一第一保护组件,并且当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一保护组件的最大尺寸大于第一基座的最大尺寸。
[0026]本公开提出一种用于传输能量或信号的线圈模块,包括至少一线圈组件以及至少
一感应基板。感应基板是邻近线圈组件设置,感应基板是配置以于改变线圈组件附近的电磁场分布,使得线圈组件的电磁波更为集中。基于本公开的线圈模块的设计,可以提升机械强度、提升使用效率、提升充电效率、提升散热效率、达成整体小型化、整体轻量化以及降低电磁干扰等。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一线圈模块的爆炸图。
[0028]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线圈模块组装后的俯视图。
[0029]图3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线圈模块组装后沿着Y轴方向观察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图2的放大示意图。
[0031]图5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一线圈模块的爆炸图。
[0032]图6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线圈模块组装后的俯视图。
[0033]图7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线圈模块组装后沿着Y轴方向观察的示意图。
[0034]图8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图7的部分结构的放大图。
[0035]附图标记如下:
[0036]1-100:线圈模块
[0037]1-101:第一线圈组件
[0038]1-1010:第一本体...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圈模块,用于传输能量或是信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线圈机构,包括:一第一线圈组件;以及一第一基座,用以承载该第一线圈组件;其中该第一线圈组件与该第一基座沿着一第一方向排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圈机构还包括一第二线圈组件,电性独立于该第一线圈组件,该第二线圈组件设置于该第一基座,并且该第一线圈组件以及该第二线圈组件的线径不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圈机构还包含一第二线圈组件,电性独立于该第一线圈组件,该第二线圈组件设置于该第一基座,并且该第二线圈组件包括:一第二本体;以及一第三引线,横跨至少一部分的该第二本体,其中当沿着该第一方向观察时,该第三引线的一第三重叠部与该第二本体完全重叠。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圈组件还包括:一第一本体;以及一第一引线,横跨至少部分该第一本体,其中当沿着该第一方向观察时,该第一引线的一第一重叠部与该第一本体完全重叠,并且该第一重叠部与该第二线圈组件不重叠;并且当沿着垂直该第一方向的一方向观察时,该第二本体与该第三引线重叠于该第一本体的至少一部分。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重叠部与该第三重叠部的延伸方向不平行。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重叠部具有直线结构且横跨该第一本体的至少三分之二,并且该第三重叠部具有直线结构且横跨该第二本体的至少二分之一。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圈组件还包括一第二引线,该第二引线具有一第二引出端,平行于该第一引线的一第一引出端,并且该第一引出端与该第三引线的一第三引出端的延伸方向不同。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模块,其特征在于,当沿着该第一方向观察时,该第一线圈组件的该第一引线重叠于该第二线圈组件的该第三引线的至少一部分。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线圈组件还包含一第二引线,该第二引线与该第一引线交错于一第一交错点,该第二线圈组件还包含一第四引线,该第四引线与该第三引线交错于一第二交错点,该第一线圈组件的一中心与该第一交错点沿着一第一假想线排列,该第一线圈组件的该中心与该第二交错点沿着一第二假想线排列,其中当沿着该第一方向观察时,该第一假想线与该第二假想线的夹角介于5到45度之间。10.一种线圈模块,用于传输能量或是信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线圈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凤龙吴仓逢韩元高子杰林建宏李光伦徐湘惠崔树义李国瑞李昆颖陈茂军余泰弦陈威宇李宜儒张贵渊黎韦均赖妮妮罗胜浩彭恒生官月惠林秀珍周艳冰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