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碳石墨体系复合材料生产用浆料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05839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硅碳石墨体系复合材料生产用浆料制备装置,浆料制备装置包括搅拌罐、搅拌组件;搅拌罐上安装有固体进料组件、液体进料组件;搅拌组件包括转轴,安装在转轴上的搅拌桨;搅拌罐通过伞状的隔板分割成搅拌腔、安装腔;气流搅拌组件安装在安装腔内;气流搅拌组件包括进气主管、连接管、三个进气环管、支撑件、多个喷气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混合搅拌效率高;搅拌桨与气流搅拌组件结合使用,使得物料能够在机械搅拌以及气流的作用下加快混合分散,能提高浆料的搅拌效率,节约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固体进料组件、液体进料组件的使用,使得固体物料、液体物料下料更加灵活。灵活。灵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硅碳石墨体系复合材料生产用浆料制备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
,特别是涉及硅碳石墨体系复合材料生产用浆料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石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分为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两种,原料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石墨具有层片状结构,充放电过程中体积变化小,循环稳定性能良好,可缓冲充放电过程中的硅结构重建引发的体积膨胀,避免负极材料结构坍塌,适合作为缓冲基体;同时石墨良好的电子导电性很好地解决硅电子导电性差的问题。但石墨常温条件下化学性质稳定,很难与硅产生强的作用力。
[0003]石墨与硅之间的作用力较弱,很难形成稳定的复合结构。因此,石墨一般被用作导电骨架或介质,与其他硅/碳材料共同构建结构稳定的三元复合体系。对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来说,硅碳石墨体系(即为硅/碳/石墨体系)是现今较为流行也是最早开始研究的三元复合体系。
[0004]对于硅碳石墨体系复合材料而言,硅比容量最大(约3579mA
˙
h/g),为石墨及热解碳的10倍,是决定复合材料容量的关键活性物质,可通过调控硅在复合体系中的含量来设计容量;石墨作为支撑材料,可改善硅的分散效果及导电性;碳指无定形碳,作为粘结剂和包覆碳,将硅粉与石墨有效一结合起来,并与石墨共同形成导电炭网结构,同时,无定形碳还能改善硅与电解液的界面性能。因此,基于硅-无定形碳-石墨3种材料的有机结合,能有效提高硅负极的电化学性能。
[0005]硅碳石墨体系复合材料在制备的过程中,需要将硅粉等一些固体粉末与溶剂配置成浆料,在配置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浆料的均匀性,在进行下一步的制备时,才能获得质量合格的产品。现有技术的浆料制备装置仅仅是通过搅拌桨的搅拌作用,使得固体与液体混合均匀;但在浆料的制备的过程中,固体物料与溶剂之间的密度的差异,会出现固体物料沉底或者浮于表面的情况,延长了浆料的制备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了硅碳石墨体系复合材料生产用浆料制备装置。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0008]硅碳石墨体系复合材料生产用浆料制备装置,所述浆料制备装置包括搅拌罐、搅拌组件;搅拌罐上安装有固体进料组件、液体进料组件;搅拌罐下方右侧有排料管;驱动电机驱动搅拌组件在搅拌罐内转动;搅拌罐底部安装有气流搅拌组件;搅拌罐顶部安装有带阀门的排气管;
[0009]搅拌组件包括转轴,安装在转轴上的搅拌桨;搅拌桨包括上部搅拌桨、中部搅拌桨、底部搅拌桨;上部搅拌桨、中部搅拌桨、底部搅拌桨由上至下依次固定安装在转轴上;上
部搅拌桨包括搅拌板、连接件;连接件将搅拌板与转轴固定连接;搅拌板为一体式结构,包括中间的竖直板,竖直板上方与下方呈中心对称的上弧形板、下弧形板;
[0010]搅拌罐通过伞状的隔板分割成搅拌腔、安装腔;气流搅拌组件安装在安装腔内;
[0011]气流搅拌组件包括进气主管、连接管、三个进气环管、支撑件、多个喷气管;三个进气环管由上至下直径依次增大的安装在安装腔内;进气主管安装在安装腔底部;
[0012]喷气管竖直安装在进气环管上,并与进气环管连通;喷气管顶端穿过隔板伸入到搅拌腔内;喷气管上均有单向阀;进气环管的左侧下端均通过连接管与进气主管连通;进气环管的右侧下端均通过支撑件支撑;
[0013]底部搅拌桨包括连接杆,以及连接杆下部固定的叶片;叶片之间间隔有喷气管的顶端。
[0014]优选的,上部搅拌桨和中部搅拌桨之间,中部搅拌桨和底部搅拌桨之间均有辅助搅拌桨。
[0015]优选的,固体进料组件包括进料管、延长管、密封盖;
[0016]进料管固定安装在搅拌罐的上端,进料管内壁有螺纹;延长管上端螺纹连接有密封盖;延长管与进料管螺纹连接,延长管的下端伸入到搅拌腔内;
[0017]延长管上端有挡圈;挡圈的下端面与进料管的上端面接触。
[0018]优选的,液体进料组件包括进液管、进液环管;
[0019]进液环管通过多个支撑套环固定在搅拌腔的上方;进液管贯穿搅拌罐上端面与进液环管连通;进液管上有阀门;
[0020]支撑套环之间的进液环管的下部均有喷液孔。
[0021]优选的,喷液孔包括内喷液孔、外喷液孔;内喷液孔倾斜指向转轴,外喷液孔倾斜指向搅拌罐侧壁。
[0022]优选的,进液管上还通过三通接头连通有进气管,进气管上有阀门。
[0023]优选的,延长管位于进液环管内;延长管底端低于进液环管底端。
[0024]优选的,进气管、进气主管均与纯净空气泵连通。
[0025]优选的,挡圈与进料管之间有弹性垫圈。
[0026]本专利技术作用原理如下:
[0027]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先将固体物料从固体进料组件投入到搅拌罐内,固体物料投放完毕后,将液体物料从液体进料组件内投入搅拌罐内。液体物料从进液环管进入,进液环管的内喷液孔、外喷液孔喷洒液体,可将附着在搅拌罐内壁,以及搅拌桨上的固体物料带入罐体内。随后在搅拌的过程中,搅拌桨的搅拌,并结合底部气流搅拌组件鼓入的气流的搅动,对搅拌罐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搅拌完成后,将得到的浆料从排料管排出即可。
[0028]上部搅拌浆的结构类似于S型,在搅拌的过程中,搅拌方向顺着上弧形板指向的方向转动,上弧形板可将浮在表面的物料带动并与液体混合;转动一段时间后,可将转动方向顺着下弧形板指向的方向,转动的过程中,液体顺着搅拌板,可将上弧形板上的物料冲下,避免搅拌板上残留过多固体物料。底部搅拌桨错开喷气管,可结合喷气管将底部沉积的固体物料带动,促进固体与液体混合搅拌。中部搅拌桨、辅助搅拌桨均促进搅拌。
[0029]气流搅拌组件中,纯净空气通过纯净空气泵,泵入进气主管,顺着连接管进入到进气环管,再由喷气管喷出。喷气管上有单向阀,防止搅拌罐内液体倒流。伞状的隔板可以使
得进气环管的安装空间变大,同时也方便浆料排出。
[0030]固体进料组件方便物料进入,且延长管方便拆卸清理,还可防止固体物料洒在进液环管上。液体进料组件上的进液环管还可通入清洗液对搅拌罐进行清洗。纯净空气通过纯净空气泵如进气管,再进入进液环管保持进液环管通畅,避免搅拌过程中的浆料将喷液孔堵塞。
[0031]本专利技术达到了以下有益效果:
[0032]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混合搅拌效率高;搅拌桨与气流搅拌组件结合使用,使得物料能够在机械搅拌以及气流的作用下加快混合分散,能提高浆料的搅拌效率,节约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固体进料组件、液体进料组件的使用,使得固体物料、液体物料下料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图1中沿E-E线的剖视图;
[0035]图3为图1中沿F-F线的剖视图;
[0036]图4为图3中沿G-G线的剖视图;
[0037]图5为图1中H处的放大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硅碳石墨体系复合材料生产用浆料制备装置,所述浆料制备装置包括搅拌罐、搅拌组件;搅拌罐上安装有固体进料组件、液体进料组件;搅拌罐下方右侧有排料管;驱动电机驱动搅拌组件在搅拌罐内转动;其特征在于:搅拌罐底部安装有气流搅拌组件;搅拌罐顶部安装有带阀门的排气管;搅拌组件包括转轴,安装在转轴上的搅拌桨;搅拌桨包括上部搅拌桨、中部搅拌桨、底部搅拌桨;上部搅拌桨、中部搅拌桨、底部搅拌桨由上至下依次固定安装在转轴上;上部搅拌桨包括搅拌板、连接件;连接件将搅拌板与转轴固定连接;搅拌板为一体式结构,包括中间的竖直板,竖直板上方与下方呈中心对称的上弧形板、下弧形板;搅拌罐通过伞状的隔板分割成搅拌腔、安装腔;气流搅拌组件安装在安装腔内;气流搅拌组件包括进气主管、连接管、三个进气环管、支撑件、多个喷气管;三个进气环管由上至下直径依次增大的安装在安装腔内;进气主管安装在安装腔底部;喷气管竖直安装在进气环管上,并与进气环管连通;喷气管顶端穿过隔板伸入到搅拌腔内;喷气管上均有单向阀;进气环管的左侧下端均通过连接管与进气主管连通;进气环管的右侧下端均通过支撑件支撑;底部搅拌桨包括连接杆,以及连接杆下部固定的叶片;叶片之间间隔有喷气管的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碳石墨体系复合材料生产用浆料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部搅拌桨和中部搅拌桨之间,中部搅拌桨和底部搅拌桨之间均有辅助搅拌桨。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伟斌杨锦张权张洋岳
申请(专利权)人:焦作熔创石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