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干燥气体实现战斗部弹身参数可调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0483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利用干燥气体实现战斗部弹身参数可调的装置,包括配合左端加气管3和右端加气管4的干燥设备及流量计,环形隔层2为第二圆筒体,环形隔层2的第二圆筒体为回转体,环形隔层2的第二圆筒体的外侧面为第二外圆柱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液相装药战斗部壳体内部加入环形隔层,环形隔层内部加入压缩含能气体燃料,通过调节含能气体燃料的密度,调节含能气体燃料的质量,弥补战斗部质量的误差,使战斗部质量质心均在要求范围以内。含能气体燃料参与抛撒形成活性云团,提高战斗部的爆轰效果。提高战斗部的爆轰效果。提高战斗部的爆轰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干燥气体实现战斗部弹身参数可调的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战斗部壳体
,涉及一种液相装药战斗部壳体,特别涉及利用干燥气体实现战斗部弹身参数可调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液相装药战斗部内部装填高能液相燃料,通过炸药爆炸抛撒驱动作用,高能燃料被抛撒到空气中,高能燃料雾化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大范围的活性云团,再经炸药二次起爆,活性云团产生体爆轰,释放出强烈的冲击波,冲击波威力超过多倍质量TNT的爆炸威力,是威力最大的非核武器之一。液相装药战斗部内部装填的高能液相燃料为流体。
[0003]战斗部在武器平台上应用时,对战斗部的质量质心有着严格的要求,尤其高精度制导武器平台,对战斗部质量质心要求更为苛刻(质量
±
2kg以内,质心
±
5mm以内),一旦质量质心超出允许的范围,将导致制导精度降低,战斗部的飞行偏离预计轨道,远离攻击目标,无法达到对目标的毁伤结果。
[0004]刘家骢等人在文献“壳体材料和壁厚对云爆战斗部爆炸波威力的影响”(含能材料,2002年,第12卷第Z2期384页)中报道:液相装药战斗部壳体越厚,消耗抛撒炸药的能量也越多,抛撒范围越小,体爆轰的冲击波压力越小。通常,为了不影响抛撒范围,液相装药战斗部设计为薄壁壳体结构,内部带有中心抛撒炸药。按照国内机械加工的能力,直径1米长度2米左右的薄壁壳体的壁厚尺寸公差范围为
±
0.3mm以内。液相装药战斗部的壳体尺寸取下限与取上限相比,质量相差约6kg,超出了武器平台对战斗部的质量允许的误差范围。
[0005]为了使战斗部质量质心达到要求的范围以内,通常采用两种方法,增加配重块或调整装药质量。增加配重块即在战斗部前后端增加固体配重块,通过调节配重块的质量来弥补战斗部质量的误差,最终使得战斗部总质量在要求范围以内;调整装药量即在战斗部装填完液相燃料以后,称量总重量,超重则取出液相燃料,重量不足则再加入液相燃料,直至战斗部总重量在要求范围以内。
[0006]使用配重块调节液相装药战斗部的质量,有如下几个问题:
[0007](1)对于液相装药战斗部而言,配重块的重量为呆重,对战斗部发挥爆炸威力不起任何作用,反而浪费战斗部系统的质量,降低战斗部的威力。
[0008](2)配重块在液相战斗部两端,对液相战斗部抛撒后燃料形成云团起阻碍作用,影响云团最终形状,最终影响战斗部的威力。
[0009](3)战斗部在武器平台上应用时,前后端为制导舱和发射舱,配重块占用前后舱的空间,影响前后舱发挥作用。
[0010]通过调整装液相燃料装药量调节液相装药战斗部的质量,有如下几个问题:
[0011](4)通过调整液相燃料质量使战斗部总质量达到目标,势必液相燃料无法完全填满战斗部内部空间,战斗部内部的液相燃料若装不满,液相燃料在战斗部壳体里可以前后移动,在战斗部飞行过程中,液相燃料前后运动过程中受到壳体的冲击,容易形成热点,引起早炸。

技术实现思路

[0012]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利用干燥气体实现战斗部弹身参数可调的装置,在液相装药战斗部壳体内部加入环形隔层,环形隔层内部加入压缩含能气体燃料,通过调节含能气体燃料的密度,调节含能气体燃料的质量,弥补战斗部质量的误差。含能气体燃料参与抛撒形成活性云团,提高战斗部的爆轰效果。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利用干燥气体实现战斗部弹身参数可调的装置,包括战斗部壳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形隔层2、左端加气管3、右端加气管4、压缩活性气体5、挡块6、以及配合左端加气管3和右端加气管4的干燥设备及流量计;
[0014]战斗部壳体1为液相装药战斗部壳体,战斗部壳体1为回转体,战斗部壳体1由左端盖、右端盖、壳体和抛撒装置组成,战斗部壳体1的左端盖为第一同心圆板,战斗部壳体1的第一同心圆板左端面为第一左端同心圆平面,战斗部壳体1的第一同心圆板右端面为第一右端同心圆平面,战斗部壳体1的右端盖为第一圆板,战斗部壳体1的第一圆板左端面为第一左端圆平面,战斗部壳体1的第一圆板右端面为第一右端圆平面,战斗部壳体1的壳体为第一圆筒体,战斗部壳体1的第一圆筒体的内侧面为第一内圆柱面,第一圆筒体左端与第一右端同心圆平面边沿连接,第一圆筒体右端与第一左端圆平面边沿连接,战斗部壳体1的抛撒装置为第一圆柱体,战斗部壳体1的第一圆柱体位于第一圆筒体内侧,战斗部壳体1的第一圆柱体左端与第一同心圆板中部连接,战斗部壳体1的第一圆柱体右端与第一左端圆平面中部连接;
[0015]战斗部壳体1的回转体轴线平行于地面,战斗部壳体1的内腔用于装填液相燃料,战斗部壳体1的抛撒装置用于抛撒液相燃料形成云团;
[0016]环形隔层2为第二圆筒体,环形隔层2的第二圆筒体为回转体,环形隔层2的第二圆筒体的外侧面为第二外圆柱面;
[0017]环形隔层2的回转体轴线与战斗部壳体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环形隔层2位于战斗部壳体1的第一圆筒体内侧,环形隔层2的第二圆筒体左端与战斗部壳体1的第一右端同心圆平面连接,环形隔层2的第二圆筒体右端与战斗部壳体1的第一左端圆平面连接;
[0018]左端加气管3为第三圆管;
[0019]左端加气管3的第三圆管位于战斗部壳体1的第一左端同心圆平面边沿,左端加气管3将外部空间与环形隔层2的第二外圆柱面和战斗部壳体1的第一内圆柱面之间的环状空间连通,左端加气管3的左端带有第三开关;
[0020]右端加气管4为第四圆管;
[0021]右端加气管4的第四圆管位于战斗部壳体1的第一右端圆平面边沿,右端加气管4将外部空间与环形隔层2的第二外圆柱面和战斗部壳体1的第一内圆柱面之间的环状空间连通,右端加气管4的右端带有第四开关;
[0022]压缩活性气体5为压缩甲烷气体;
[0023]压缩活性气体5装在战斗部壳体1的第一内圆柱面、战斗部壳体1的第一右端同心圆平面、战斗部壳体1的第一左端圆平面、环形隔层2的第二外圆柱面组成的封闭空间中;
[0024]挡块6为第六圆环体,挡块6的第六圆环体为回转体,挡块6的第六圆环体的内侧面为第六内圆柱面,挡块6的第六圆环体的外侧面为第六外圆柱面;
[0025]挡块6的回转体轴线与战斗部壳体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挡块6位于战斗部壳体1的
第一圆筒体内部中间位置,挡块6的第六内圆柱面与环形隔层2的第二外圆柱面密封连接,挡块6的第六外圆柱面与战斗部壳体1的第一内圆柱面密封连接,挡块6将战斗部壳体1的第一内圆柱面、战斗部壳体1的第一右端同心圆平面、战斗部壳体1的第一左端圆平面、环形隔层2的第二外圆柱面组成的封闭空间分割为左右对称的两个独立空间。
[0026]压缩活性气体5的密度为0.11~0.19g/cm3;
[0027]环形隔层2的第二圆筒体的壁厚为1.3~1.7mm;
[0028]环形隔层2的第二外圆柱面直径与战斗部壳体1的第一内圆柱面直径之比为1:1.08~1.14;
[0029]所述利用干燥气体实现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干燥气体实现战斗部弹身参数可调的装置,包括战斗部壳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形隔层(2)、左端加气管(3)、右端加气管(4)、压缩活性气体(5)、挡块(6)、以及配合左端加气管(3)和右端加气管(4)的干燥设备及流量计;战斗部壳体(1)为液相装药战斗部壳体,战斗部壳体(1)为回转体,战斗部壳体(1)由左端盖、右端盖、壳体和抛撒装置组成,战斗部壳体(1)的左端盖为第一同心圆板,战斗部壳体(1)的第一同心圆板左端面为第一左端同心圆平面,战斗部壳体(1)的第一同心圆板右端面为第一右端同心圆平面,战斗部壳体(1)的右端盖为第一圆板,战斗部壳体(1)的第一圆板左端面为第一左端圆平面,战斗部壳体(1)的第一圆板右端面为第一右端圆平面,战斗部壳体(1)的壳体为第一圆筒体,战斗部壳体(1)的第一圆筒体的内侧面为第一内圆柱面,第一圆筒体左端与第一右端同心圆平面边沿连接,第一圆筒体右端与第一左端圆平面边沿连接,战斗部壳体(1)的抛撒装置为第一圆柱体,战斗部壳体(1)的第一圆柱体位于第一圆筒体内侧,战斗部壳体(1)的第一圆柱体左端与第一同心圆板中部连接,战斗部壳体(1)的第一圆柱体右端与第一左端圆平面中部连接;战斗部壳体(1)的回转体轴线平行于地面,战斗部壳体(1)的内腔用于装填液相燃料,战斗部壳体(1)的抛撒装置用于抛撒液相燃料形成云团;环形隔层(2)为第二圆筒体,环形隔层(2)的第二圆筒体为回转体,环形隔层(2)的第二圆筒体的外侧面为第二外圆柱面;环形隔层(2)的回转体轴线与战斗部壳体(1)的回转体轴线重合,环形隔层(2)位于战斗部壳体(1)的第一圆筒体内侧,环形隔层(2)的第二圆筒体左端与战斗部壳体(1)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忠亮许志峰贾林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