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频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0436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频天线,包括:一接地部;一馈入部,设有相对的第一端缘与第二端缘,第一端缘靠近接地部并与接地部保持一距离;一馈入点,设置于第一端缘处;一第一辐射部,由第二端缘延伸所形成;一第二辐射部,由馈入部延伸所形成,第二辐射部与第一辐射部延伸于馈入部的同一侧;一第三辐射部,由接地部延伸形成,第三辐射部的末端与第一辐射部的末端彼此相对并保持一距离;及一第四辐射部,由接地部延伸形成,第四辐射部与第一辐射部及第二辐射部均在馈入部的同一侧,第四辐射部设置靠近馈入部,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多频天线可在有限体积的情况下增加频段。体积的情况下增加频段。体积的情况下增加频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频天线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天线,尤其是涉及一种在体积有限的情况下增加频段的多频天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高科技通讯产业的蓬勃发展,行动通讯产品越来越广泛,尤其5G通讯越来越普及,因5G技术的发展,5G NR频段、5G毫米波频段、FR1频段也会被利用起来,部分频段也与原有的4G频段重合,因此,对于行动通讯产品例如手机的天线使用频段需求越来越高。
[0003]然,因为市场趋势,行动通讯装置中的天线均收容于装置的内部,因此天线受到了空间的限制,而采用了小型的平板倒F天线(PIFA)做为行动通讯装置的天线,其提升应用频宽与天线面积大小有一定的限制条件,故无法满足多频段的需求。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在体积有限的情况下增加频段的多频天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多频天线。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一种多频天线,包括:一接地部;一馈入部,设有相对的第一端缘与第二端缘,所述第一端缘靠近所述接地部并与所述接地部保持一距离;一馈入点,设置于所述馈入部的所述第一端缘处;一第一辐射部,由所述馈入部的所述第二端缘延伸所形成;一第二辐射部,由所述馈入部延伸所形成,所述第二辐射部与所述第一辐射部延伸于所述馈入部的同一侧,所述第二辐射部设置于所述馈入部、所述接地部与所述第一辐射部的内侧缘之间;一第三辐射部,由所述接地部延伸形成,所述第三辐射部的末端与所述第一辐射部的末端彼此相对并保持一距离;及一第四辐射部,由所述接地部延伸形成,所述第四辐射部与所述第一辐射部及所述第二辐射部均在所述馈入部的同一侧,所述第四辐射部设置于所述馈入部、所述接地部与所述第二辐射部的内侧缘之间,所述第四辐射部设置靠近所述馈入部;所述第一辐射部延伸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辐射部延伸长度,所述第二辐射部延伸长度大于所述第三辐射部延伸长度,所述第三辐射部延伸长度大于所述第四辐射部延伸长度。
[0007]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馈入部垂直于所述接地部,所述第一辐射部垂直于所述馈入部,所述第一辐射部与所述接地部平行。
[0008]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馈入部垂直于所述接地部,所述第二辐射部垂直于所述馈入部,所述第二辐射部与所述接地部平行。
[000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辐射部与所述第二辐射部相互平行。
[001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辐射部包括依序远离所述馈入部延伸的一第一延伸部、一第二延伸部、一连接部与一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一端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一端朝所述接地部方向延伸形成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一端延伸形成所述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延伸部宽度,所述第一延伸部宽度
大于所述第三延伸部宽度,所述第三延伸部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延伸部宽度,所述第三延伸部内侧缘比所述第一延伸部内侧缘更靠近所述第二辐射部,所述第三延伸部内侧缘比所述第二延伸部内侧缘更靠近所述第二辐射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内侧缘比所述第二延伸部内侧缘更靠近所述第二辐射部。
[001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辐射部为一横向设置的平面条形,所述第二辐射部左端连接于所述馈入部。
[001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三辐射部朝向所述第一辐射部方向延伸形成一第四延伸部,所述第四延伸部末端朝向所述第三延伸部末端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五延伸部,所述第五延伸部末端与所述第三延伸部末端保持一距离。
[0013]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四辐射部具有一连接所述接地部并朝向所述第二辐射部方向延伸的一第六延伸部,所述第六延伸部末端朝所述第三辐射部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七延伸部,所述第六延伸部与所述馈入部互相平行,所述第七延伸部与所述第二辐射部相互平行。
[0014]如上所述,本技术多频天线通过馈入点馈入电信号,所述第一辐射部频段为704MHZ-960MHZ,所述第二辐射部频段为1710MHZ-2170MHZ,所述第三辐射部频段为2300MHZ-2690MHZ,所述第四辐射部频段为3300MHZ-3800MHZ。因此,本技术多频天线能在有限体积的情况下增加频段,适应电子产品微型化的发展趋势。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多频天线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多频天线的电压驻波比(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VSWR)测试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多频天线的史密斯图(Smith Chart)。
[0018]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19]多频天线
ꢀꢀꢀꢀꢀꢀꢀꢀꢀꢀꢀꢀ
100
ꢀꢀꢀꢀꢀꢀꢀꢀꢀꢀꢀꢀ
馈入点
ꢀꢀꢀꢀꢀꢀꢀꢀꢀꢀꢀꢀꢀꢀꢀꢀ1[0020]馈入部
ꢀꢀꢀꢀꢀꢀꢀꢀꢀꢀꢀꢀꢀꢀ2ꢀꢀꢀꢀꢀꢀꢀꢀꢀꢀꢀꢀꢀꢀ
第一端缘
ꢀꢀꢀꢀꢀꢀꢀꢀꢀꢀꢀꢀ
21
[0021]第二端缘
ꢀꢀꢀꢀꢀꢀꢀꢀꢀꢀꢀꢀ
22
ꢀꢀꢀꢀꢀꢀꢀꢀꢀꢀꢀꢀꢀ
第一辐射部
ꢀꢀꢀꢀꢀꢀꢀꢀꢀ
10
[0022]第一延伸部
ꢀꢀꢀꢀꢀꢀꢀꢀꢀꢀ
11
ꢀꢀꢀꢀꢀꢀꢀꢀꢀꢀꢀꢀꢀ
第二延伸部
ꢀꢀꢀꢀꢀꢀꢀꢀꢀ
12
[0023]连接部
ꢀꢀꢀꢀꢀꢀꢀꢀꢀꢀꢀꢀꢀꢀ
13
ꢀꢀꢀꢀꢀꢀꢀꢀꢀꢀꢀꢀꢀ
第三延伸部
ꢀꢀꢀꢀꢀꢀꢀꢀꢀ
14
[0024]第二辐射部
ꢀꢀꢀꢀꢀꢀꢀꢀꢀꢀ
20
ꢀꢀꢀꢀꢀꢀꢀꢀꢀꢀꢀꢀꢀ
第三辐射部
ꢀꢀꢀꢀꢀꢀꢀꢀꢀ
30
[0025]第四延伸部
ꢀꢀꢀꢀꢀꢀꢀꢀꢀꢀ
31
ꢀꢀꢀꢀꢀꢀꢀꢀꢀꢀꢀꢀꢀ
第五延伸部
ꢀꢀꢀꢀꢀꢀꢀꢀꢀ
32
[0026]第四辐射部
ꢀꢀꢀꢀꢀꢀꢀꢀꢀꢀ
40
ꢀꢀꢀꢀꢀꢀꢀꢀꢀꢀꢀꢀꢀ
第六延伸部
ꢀꢀꢀꢀꢀꢀꢀꢀꢀ
41
[0027]第七延伸部
ꢀꢀꢀꢀꢀꢀꢀꢀꢀꢀ
42
ꢀꢀꢀꢀꢀꢀꢀꢀꢀꢀꢀꢀꢀ
接地部
ꢀꢀꢀꢀꢀꢀꢀꢀꢀꢀꢀꢀꢀꢀꢀꢀ
50
[0028]电路板
ꢀꢀꢀꢀꢀꢀꢀꢀꢀꢀꢀꢀꢀꢀ
60。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详细说明本技术多频天线100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成的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予说明。
[0030]请参阅图1,本技术多频天线100设于一电路板60上,本技术多频天线100
包括一馈入点1、一馈入部2、一第一辐射部10、一第二辐射部20、一第三辐射部30、一第四辐射部40及一接地部50,所述馈入点1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频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接地部;一馈入部,设有相对的第一端缘与第二端缘,所述第一端缘靠近所述接地部并与所述接地部保持一距离;一馈入点,设置于所述馈入部的所述第一端缘处;一第一辐射部,由所述馈入部的所述第二端缘延伸所形成;一第二辐射部,由所述馈入部延伸所形成,所述第二辐射部与所述第一辐射部延伸于所述馈入部的同一侧,所述第二辐射部设置于所述馈入部、所述接地部与所述第一辐射部的内侧缘之间;一第三辐射部,由所述接地部延伸形成,所述第三辐射部的末端与所述第一辐射部的末端彼此相对并保持一距离;及一第四辐射部,由所述接地部延伸形成,所述第四辐射部与所述第一辐射部及所述第二辐射部均在所述馈入部的同一侧,所述第四辐射部设置于所述馈入部、所述接地部与所述第二辐射部的内侧缘之间,所述第四辐射部设置靠近所述馈入部;所述第一辐射部延伸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辐射部延伸长度,所述第二辐射部延伸长度大于所述第三辐射部延伸长度,所述第三辐射部延伸长度大于所述第四辐射部延伸长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入部垂直于所述接地部,所述第一辐射部垂直于所述馈入部,所述第一辐射部与所述接地部平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入部垂直于所述接地部,所述第二辐射部垂直于所述馈入部,所述第二辐射部与所述接地部平行。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部与所述第二辐射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裕源王致中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能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