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眩灯具,包括灯架,所述灯架上设有光源以及设置在所述光源出光方向上的反光杯,所述反光杯为锥形或者类锥形,小端朝向所述光源,所述光源包括通过所述反光杯直接出射的第一光束和通过所述反光杯反射后出射的第二光束,定义所述第一光束的最大出光方向为中心轴,在所述中心轴所在的任一平面中,所述第二光束与所述中心轴的最大夹角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光束与所述中心轴的最大夹角;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照明布置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深度防眩光技术,利用反光杯将光束进行反光配光,达到见光不见灯的效果,使整个空间的视觉非常舒适,并且光效更高更节能。并且光效更高更节能。并且光效更高更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眩灯具以及采用该灯具的照明布置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
,特别是一种防眩灯具以及采用该灯具的照明布置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节能环保的背景下,LED灯具因其具有出光效率高、聚光性能好而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居家、商业照明领域。关于居家、办公室或商业场所的室内灯光设计应用中,视觉的舒适感极为重要。为达到此目的,应选择减少直射眩光和反射眩光的产品。正确放置灯具的位置和使用可减少直射眩光和反射眩光的光学元件,可减少眩光对人的影响或对人眼的伤害。
[0003]要减少眩光,应该尽可能提供均匀的直射光束,并减少与照明空间的水平面平行的横向光束。为此,现有的空间照明主要使用反射板或者遮板,限制照明光束射向不希望照射的方向,或者增大灯具遮光角(即照射光束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散射元件以遮盖明亮的光束,但是会影响光效或者防眩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眩灯具以及采用该灯具的照明布置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一种防眩灯具,包括灯架,所述灯架上设有光源以及设置在所述光源出光方向上的反光杯,所述反光杯为锥形或者类锥形,小端朝向所述光源,所述光源包括通过所述反光杯直接出射的第一光束和通过所述反光杯反射后出射的第二光束,定义所述第一光束的最大出光方向为中心轴,在所述中心轴所在的任一平面中,所述第二光束与所述中心轴的最大夹角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光束与所述中心轴的最大夹角。
[0006]优选的,在垂直所述中心轴的平面中,所述反光杯与该平面相交成正多边形。
[0007]优选的,在垂直所述中心轴的平面中,所述反光杯与该平面相交成矩形或者正六边形。
[0008]优选的,所述中心轴所在的任一平面中,所述反光杯的内表面为两段相对设置的反光结构。
[0009]优选的,所述反光结构至少部分为直线或者曲线,所述反光结构的曲线部分,曲率中心位于所述反光杯外部。
[0010]优选的,所述反光结构由多段曲线连接形成。
[0011]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光杯外壁和灯架之间的遮光罩,所述遮光罩围绕所述光源设置。
[0012]优选的,所述反光杯的反射面为镜面。
[0013]优选的,所述光源设有多个,所述反光杯也对应设有多个。
[0014]优选的,所述光源沿着横向分布有至少一个,沿着纵向分布至少两个,所述反光杯
也对应沿着横向分布有至少一个,沿着纵向分布至少两个。
[0015]优选的,所述反光杯沿着横向和/或沿着纵向间隔分布,相邻反光杯的顶边相互平行设置。
[0016]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光杯外壁和灯架之间的遮光罩,所述遮光罩包括连接各反光杯的顶部遮光区域和设置在所有反光杯外围的侧面遮光区域。
[0017]优选的,所述遮光罩的内表面做吸光处理。
[0018]优选的,所述顶部遮光区域和/或侧面遮光区域的外表面为镜面。
[0019]优选的,所述遮光罩和反光杯一体成型制造。
[0020]优选的,所述防眩灯具还包括承载所述光源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灯架上。
[0021]优选的,所述反光杯与电路板固定连接。
[0022]优选的,所述反光杯背面设有钩部,所述电路板设有与所述钩部卡接的连接孔。
[0023]优选的,所述光源和反光杯之间设有透光绝缘层。
[0024]本专利技术的照明布置方法,采用上述的防眩灯具,包括以下步骤:
[0025](1)两排货架间隔且平行布置,中间为行人通道;
[0026](2)所述行人通道的中间的正上方设有所述的防眩灯具;
[0027](3)在垂直所述行人通道长度方向的平面中,所述防眩灯具的所述第一光束最外侧的光线不超过同一侧的货架顶部的外侧。
[002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
[0029]本专利技术的防眩灯具,具有良好的深度防眩光技术,利用反光杯将光束进行反光配光,达到见光不见灯的效果,使整个空间的视觉非常舒适,并且光效更高更节能。
附图说明
[0030]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防眩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图1的防眩灯具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图1的防眩灯具的另一个角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5]图5为图1的防眩灯具(去掉灯架)在反光杯中段处剖开的剖视示意图。
[0036]图6为图1的防眩灯具(去掉灯架)在钩部处剖开的剖视示意图。
[0037]图7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照明布置方法的防眩灯具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9]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防眩灯具1000,包括灯架100,所述灯架100上设有光源200以及设置在所述光源200出光方向上的反光杯300,所述反光杯300大致呈锥形,小端朝向所述光源200。反光杯作为一种反光器,应用在照明
已经很常见,其大致呈锥形,大端为出光口,小端布置光源,内表面将部分光反射出大端。
[0040]采用反光杯300后,会产生所述光源200包括通过所述反光杯300直接出射的第一光束201和通过所述反光杯300反射后出射的第二光束202,为了方便描述,定义所述第一光束201的最大出光方向为中心轴400。
[0041]在所述中心轴400所在的任一平面中,可以看到反光杯300对光源200的第二光束202的配光,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反光杯300的内表面进行计算设计,在所述中心轴400所在的任一平面中,所述第二光束202与所述中心轴400的最大夹角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光束201与所述中心轴400的最大夹角。
[0042]所述第一光束201与所述中心轴400的最大夹角也是反光杯300的遮光角,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将所有反射光的角度限定在遮光角内,进而实现在反光杯300外,没有反射光会进入人眼,从而实现黑光照明,既能满足照明需求,又不会给人带来眩目的感觉,营造出非常舒适的照明效果。黑光照明效果顾名思义就是人从一定的角度区域观看灯具发光面时,发光面是黑的,看不到灯具发出的任何光线,感觉灯没有点亮的感觉,带来了极好的照明体验,解决了刺眼、眩光重的问题。
[0043]在垂直所述中心轴400的平面中,反光杯300对第二光束202也会进行配光,其形状可以是圆形或者多边形,为了提高出光均匀性,在垂直所述中心轴400的平面中,所述反光杯300与该平面相交成正多边形。正多边形可以是三角形、矩形、五边形等等,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在垂直所述中心轴400的平面中,所述反光杯300与该平面相交成矩形或者正六边形。矩形更容易实现多个排布的情况,六边形也是较好的选择,可以形成蜂窝状排布。...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眩灯具(1000),包括灯架(100),所述灯架(100)上设有光源(200)以及设置在所述光源(200)出光方向上的反光杯(300),所述反光杯(300)为锥形或者类锥形,小端朝向所述光源(200),所述光源(200)包括通过所述反光杯(300)直接出射的第一光束(201)和通过所述反光杯(300)反射后出射的第二光束(202),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第一光束(201)的最大出光方向为中心轴(400),在所述中心轴(400)所在的任一平面中,所述第二光束(202)与所述中心轴(400)的最大夹角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光束(201)与所述中心轴(400)的最大夹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灯具(1000),其特征在于,在垂直所述中心轴(400)的平面中,所述反光杯(300)与该平面相交成正多边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灯具(1000),其特征在于,在垂直所述中心轴(400)的平面中,所述反光杯(300)与该平面相交成矩形或者正六边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灯具(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400)所在的任一平面中,所述反光杯(300)的内表面为两段相对设置的反光结构(30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灯具(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结构(301)至少部分为直线或者曲线,所述反光结构(301)的曲线部分,曲率中心位于所述反光杯(300)外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眩灯具(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结构(301)由多段曲线连接形成。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防眩灯具(10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光杯(300)外壁和灯架(100)之间的遮光罩(500),所述遮光罩(500)围绕所述光源(200)设置。8.如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防眩灯具(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杯(300)的反射面为镜面。9.如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防眩灯具(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200)设有多个,所述反光杯(300)也对应设有多个。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眩灯具(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200)沿着横向分布有至少一个,沿着纵向分布至少两个,所述反光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云,徐凯,何祖平,曾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赛尔富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