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文超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中蜂培育蜂王的蜂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0306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中蜂培育蜂王的蜂箱;属于蜂箱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上端开口部的箱盖,所述箱体内沿宽度方向间隔均布有三块隔板,各隔板沿箱体长度方向设置,隔板与箱体配合形成四个相互独立的容置格;在箱体四个侧面下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蜜蜂进出孔,各蜜蜂进出孔与各容置格一一对应导通;在各容置格内可拆卸插设有巢框,在各容置格上端设置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使各容置格均形成一个独立的腔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巧妙,使用方便且效果良好的用于中蜂培育蜂王的蜂箱;用于中蜂培育蜂王。用于中蜂培育蜂王。用于中蜂培育蜂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中蜂培育蜂王的蜂箱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蜂箱,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中蜂培育蜂王的蜂箱。

技术介绍

[0002]蜂箱是养蜂过程中供蜜蜂繁衍生息的处所,是最基本的养蜂工具。众所周知,一群蜜蜂只有一个蜂王,如果出现第二个蜂王,要么打死其中一个,要么其中一个飞逃或分蜂到别处,如果没有进行及时回收,就会造成蜜蜂的大量流失。所以传统的蜂箱只能有一个蜂王,需要经常检查蜜蜂是否有繁育新的蜂王,一旦发现,就需要将新的蜂王的王台破坏。当一箱蜜蜂数量达到一定数量后,如果养殖户不注意,没有进行及时的预培养蜂王进行分箱,也容易造成蜜蜂因数量过多而流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巧妙,使用方便且效果良好的用于中蜂培育蜂王的蜂箱。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中蜂培育蜂王的蜂箱,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上端开口部的箱盖,所述箱体内沿宽度方向间隔均布有三块隔板,各隔板沿箱体长度方向设置,隔板与箱体配合形成四个相互独立的容置格;在箱体四个侧面下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蜜蜂进出孔,各蜜蜂进出孔与各容置格一一对应导通;在各容置格内可拆卸插设有巢框,在各容置格上端设置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使各容置格均形成一个独立的腔室。
[0005]上述的一种用于中蜂培育蜂王的蜂箱中,所述隔板左右两端对应的箱体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竖支板,各隔板通过左右两边的竖支板配合夹持固定;各巢框活动架设在对应的两块竖支板之间且巢框位于容置格中间;所述密封结构由活动架设在各巢框两侧的竖支板之间的密封条与巢框上端定位板构成。
[0006]上述的一种用于中蜂培育蜂王的蜂箱中,所述箱盖上方设置有波浪形的防护瓦,在防护瓦上分布有若干个支撑柱,在箱盖顶部设置有与各支撑柱一一对应的定位套,防护瓦通过支撑柱与各对应的定位套可拆卸插接固定在箱盖上方。
[0007]上述的一种用于中蜂培育蜂王的蜂箱中,在各容置格对应的箱体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散热孔,两个相配合的散热孔错位设置箱体侧壁上,在散热孔内端面设置有第一防尘纱网;在散热孔处铰接有密封板,在密封板外侧的箱体外壁上铰接有定位块,密封板通过定位块固定在散热孔内。
[0008]上述的一种用于中蜂培育蜂王的蜂箱中,所述蜜蜂进出孔外面的箱体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水平导轨,在水平导轨上活动设置有埋蜜蜂进出孔相配合的滑动门,滑动门内端面紧贴箱体外壁;所述滑动门由一体成型且成薄板状的分隔限位部和密封部组成,在分隔限位部上设置有与蜜蜂进出孔相对应的让位缺口,在让位缺口处沿水平方向分布有若干个限位柱,各限位柱沿竖直方向设置;各限位柱之间的间距为0.8-1cm,限位柱下端至蜜蜂进
出孔下端之间的间距为0.4-0.6cm;当滑动门位于水平导轨的左端或右端时,相应的分隔限位部或密封部位于蜜蜂进出孔处。
[0009]上述的一种用于中蜂培育蜂王的蜂箱中,所述密封结构上侧的箱体侧壁上设置有辅助散热孔,在辅助散热孔内端面设置有第二防尘纱网;在辅助散热孔下侧的箱体外壁上设置有定位环,箱盖通过定位环可拆卸套设在箱体开口部;在密封结构上面放置有若干个支撑块,支撑块的高度与辅助散热孔的高度相适应,当进行辅助散热时,支撑块移动至定位环与箱盖之间。
[0010]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三块隔板、和密封结构配合,将箱体分隔成四个独立的腔室,同时在箱体四个面设置与各独立腔室相导通的蜂蜜进出孔,实现一个箱体即可同时培育四个蜂王,而且老蜂王在原箱,可以继续产卵生产,化解因为分蜂热造成停产,断子,工蜂怠工的风险。当原箱中蜜蜂数量过多时,可以方便扩繁。同时也方便替换老蜂王,每年换王,既可提高产子率,又比较容易培育强群。四个不同方向的蜂蜜进出孔,可有效避免归属于不同蜂王的蜜蜂在归巢时进错巢门。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
[0012]图1是本技术蜜蜂进出孔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水平导轨和滑动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图3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本技术蜜蜂进出孔打开同时启用辅助散热孔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箱体;1a、竖支板;1b、散热孔;1c、第一防尘纱网;1d、密封板;1e、定位块;2、箱盖;2a、定位套;3、隔板;4、容置格;4a、蜜蜂进出孔;4b、巢框;5、密封条;6、防护瓦;6a、支撑柱;7、水平导轨;8、滑动门;8a、分隔限位部;8b、密封部;8c、让位缺口;8d、限位柱;9、辅助散热孔;9a、第二防尘纱网;10、定位环;11、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中蜂培育蜂王的蜂箱,包括箱体1和设置在箱体1上端开口部的箱盖2,所述箱体1内沿宽度方向间隔均布有三块隔板3,各隔板3沿箱体1长度方向设置,隔板3与箱体1配合形成四个相互独立的容置格4;在箱体1四个侧面下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蜜蜂进出孔4a,各蜜蜂进出孔4a与各容置格4一一对应导通。
[0019]在各容置格4内可拆卸插设有巢框4b,在各容置格4上端设置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使各容置格4均形成一个独立的腔室。
[0020]根据箱体四个面,设置四个独立腔室,使每个腔室上的蜜蜂进出孔均朝向不同的方向,因为蜜蜂进出蜂巢是根据方向来判断的,所以有效保证了四个腔室内的蜜蜂在归巢时不会进错门。
[0021]优选地,在隔板3左右两端对应的箱体1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竖支板1a,各隔板3通过左右两边的竖支板1a配合夹持固定;各巢框4b活动架设在对应的两块竖支板1a之间且巢框
4b位于容置格4中间;所述密封结构由活动架设在各巢框4b两侧的竖支板1a之间的密封条5与巢框4b上端定位板构成。巢框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通过巢框上端定位板和密封条配合,密封容置格上端,使其形成独立的腔室,避免四个巢框的蜜蜂相互打架造成蜜蜂数量损耗。
[0022]同时,在箱盖2上方设置有波浪形的防护瓦6,在防护瓦6上分布有若干个支撑柱6a,在箱盖2顶部设置有与各支撑柱6a一一对应的定位套2a,防护瓦6通过支撑柱6a与各对应的定位套2a可拆卸插接固定在箱盖2上方。由于蜂箱一般是木质结构,为避免风吹日晒,在箱盖上方设置防护瓦。并且,在箱盖和防护瓦之间预留间隙,可以有效地降低夏天时箱体内的温度,保证蜜蜂正常的工作及繁衍。
[0023]优选地,在各容置格4对应的箱体1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散热孔1b,两个相配合的散热孔1b错位设置箱体1侧壁上,在散热孔1b内端面设置有第一防尘纱网1c;在散热孔1b处铰接有密封板1d,在密封板1d外侧的箱体1外壁上铰接有定位块1e,密封板1d通过定位块1e固定在散热孔1b内。错位设置散热孔,可以在夏天时有效地保证箱体内的空气流动,以降低内部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中蜂培育蜂王的蜂箱,包括箱体(1)和设置在箱体(1)上端开口部的箱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沿宽度方向间隔均布有三块隔板(3),各隔板(3)沿箱体(1)长度方向设置,隔板(3)与箱体(1)配合形成四个相互独立的容置格(4);在箱体(1)四个侧面下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蜜蜂进出孔(4a),各蜜蜂进出孔(4a)与各容置格(4)一一对应导通;在各容置格(4)内可拆卸插设有巢框(4b),在各容置格(4)上端设置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使各容置格(4)均形成一个独立的腔室;所述箱盖(2)上方设置有波浪形的防护瓦(6),在防护瓦(6)上分布有若干个支撑柱(6a),在箱盖(2)顶部设置有与各支撑柱(6a)一一对应的定位套(2a),防护瓦(6)通过支撑柱(6a)与各对应的定位套(2a)可拆卸插接固定在箱盖(2)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中蜂培育蜂王的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左右两端对应的箱体(1)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竖支板(1a),各隔板(3)通过左右两边的竖支板(1a)配合夹持固定;各巢框(4b)活动架设在对应的两块竖支板(1a)之间且巢框(4b)位于容置格(4)中间;所述密封结构由活动架设在各巢框(4b)两侧的竖支板(1a)之间的密封条(5)与巢框(4b)上端定位板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中蜂培育蜂王的蜂箱,其特征在于,在各容置格(4)对应的箱体(1)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散热孔(1b),两个相配合的散热孔(1b)错位设置箱体(1)侧壁上,在散热孔(1b)内端面设置有第一防尘纱网(1c);在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超
申请(专利权)人:吴文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