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轨道交通人群疏散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10269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轨道交通人群疏散方法及装置,所述轨道交通人群疏散方法包括步骤:采集轨道交通设备的运行参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对危险进行预测;在获取到警告信号时,计算人流密度;调用Dijkstra算法,并结合所述运行参数、所述警告信号和所述人流密度规划最近逃生路径。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最近逃生路径的动态规划,能避开现有的危险点以及将有的危险点,实现安全、快速地疏散人群。快速地疏散人群。快速地疏散人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物联网的轨道交通人群疏散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安全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轨道交通人群疏散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突发情况下的应急疏散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然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应急疏散问题由于系统的复杂性、人员的不可控性、突发事件的难以预测等原因一直是一个复杂且难以解决的课题。当突发情况发生时,由于影响因素繁多往往不能找到唯一的最优的疏散方案,疏散措施及心理因素等微小的变化均可能对疏散结果造成极大地影响。
[0003]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现场的图纸以及设计初期的疏散方案进行固定的人群疏导,即使加上了人群计数摄像头分流人群,还是同样会存在忽略了大量现场的实际情况,假设在动态规划的路径中遇上了故障中的设备,或者因为事故导致的设备温度超标,导致随时有爆炸的危险。这时动态算法给与乘客规划的就不是一条逃生通道而是危险重重的荆棘之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轨道交通人群疏散方法及装置,其能对最近逃生路径进行动态规划。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0006]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轨道交通人群疏散方法,包括步骤:
[0007]采集轨道交通设备的运行参数;
[0008]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对危险进行预测;
[0009]在获取到警告信号时,计算人流密度;
[0010]调用Dijkstra算法,并结合所述运行参数、所述警告信号和所述人流密度规划最近逃生路径。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人流密度计算方法:
[0012]获取人流数量;
[0013]获取疏散通道的面积;
[0014]根据所述人流数量和所述疏散通道的面积,计算所述人数密度,所述人流密度等于所述人流数量除以所述面积;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警告信号包括:
[0016]第一类警告,用于对危险进行通知;
[0017]第二类警告,用于对需要在四十八小时内处理的危险进行警告;
[0018]第三类警告,用于对需要在十二小时内处理的危险进行警告;
[0019]第四类警告,用于对需要在两小时内处理的危险进行警告;
[0020]第五类警告,用于对需要立即处理的危险进行警告。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用Dijkstra算法,并结合所述警告信号和所述人流密度规划最近逃生路径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
[0022]根据所述警告信号的类别得到第一权重;
[0023]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得到第二权重;
[0024]根据所述人流密度得到第三权重;
[0025]调用Dijkstra算法,并结合所述第一权重、所述第二权重和所述第三权重计算得到所述最近逃生路径。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采集轨道交通设备的运行参数的步骤,包括步骤:
[0027]采用MQTT/HTTP协议接入所述轨道交通设备,以获取所述运行参数。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对危险进行预测的步骤,包括步骤:
[0029]以所述运行参数和所述运行参数下是否发生故障作为危险预测模型的输入,并对所述危险预测模型进行训练。
[003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步骤:
[0031]将所述最近逃生路径发送至物联网应用或物联网系统。
[003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将所述最近逃生路径发送至物联网应用或物联网系统的步骤包括:
[0033]所述物联网应用或所述物联网系统通过消息服务API接入,并获取所述最近逃生路径。
[00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实时采集轨道交通设备的运行参数,对轨道交通的运行情况进行预测,结合疏散通道的人流密度,采用Dijkstra算法规划最近逃生路径,基于此,可以避免轨道交通内部已经发生危险时,由于未能预测到逃生路径上可能发生的二次危险或者逃生路径上已存在拥堵情况,而对乘客带来二次伤害或者使乘客走到一条不利于逃生的道路,本专利技术的运行参数和人流密度都是实时更新的,使得逃生路径的规划也能同步进行更新,对最近逃生路径进行实时、动态规划,对于大型枢纽地铁站来说,能避开现有的危险点以及将有的危险点,实现安全、快速地疏散人群。
[0035]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轨道交通人群疏散装置,包括:
[0036]运行参数获取模块,用于采集轨道交通设备的运行参数;
[0037]危险预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对危险进行预测;
[0038]路径规划模块,用于调用Dijkstra算法,并结合所述运行参数、所述警告信号和所述人流密度规划最近逃生路径。
[003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本专利技术还包括:
[0040]第三方软件接入模块,用于将所述最近逃生路径发送至物联网应用或物联网系统。
附图说明
[004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42]图1为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44]实施例一
[0045]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轨道交通人群疏散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步骤:
[0046]S1、采集轨道交通设备的运行参数,轨道交通设备包括:扶梯运行状态网关,卷闸门网关,电子导引网关,导向灯箱网关等。
[0047]S2、根据运行参数对危险进行预测,当预测到危险时,发出警告信号,在轨道交通枢纽中,可能会发生火灾、爆炸等意外事故,而火灾、爆炸对轨道交通设备进行损害后,轨道交通设备可以发生故障,从而引发二次火灾或者爆炸,或者,轨道交通设备的运行情况不良,引发自身的故障而导致火灾、爆炸,基于此,便需要对根据运行参数对轨道交通设备的危险进行预测。
[0048]S3、在获取到警告信号时,计算人流密度,在有可能发生危险时,及时监控当前疏散通道上的人流密度,为逃生路径规划做准备。
[0049]S4、调用Dijkstra算法,并结合运行参数、警告信号和人流密度规划最近逃生路径。
[0050]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人流密度计算方法:
[0051]S31、获取人流数量,人流量数量的获取可以通过红外传感器或人流计数摄像头实现。
[0052]S32、获取疏散通道的面积,轨道交通车站内所有的疏散通道的布置以及面积均预先存储在物联网平台上,待需要使用时,从物联网平台调用即可。
[0053]S33、根据人流数量和疏散通道的面积,计算人数密度,人流密度等于人流数量除以面积。
[0054]具体的,警告信号包括:第一类警告、第二类警告、第三类警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轨道交通人群疏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采集轨道交通设备的运行参数;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对危险进行预测;在获取到警告信号时,计算人流密度;调用Dijkstra算法,并结合所述运行参数、所述警告信号和所述人流密度规划最近逃生路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人群疏散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流密度计算方法:获取人流数量;获取疏散通道的面积;根据所述人流数量和所述疏散通道的面积,计算所述人数密度,所述人流密度等于所述人流数量除以所述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人群疏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警告信号包括:第一类警告,用于对危险进行通知;第二类警告,用于对需要在四十八小时内处理的危险进行警告;第三类警告,用于对需要在十二小时内处理的危险进行警告;第四类警告,用于对需要在两小时内处理的危险进行警告;第五类警告,用于对需要立即处理的危险进行警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交通人群疏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用Dijkstra算法,并结合所述警告信号和所述人流密度规划最近逃生路径的步骤,包括如下步骤:根据所述警告信号的类别得到第一权重;根据所述运行参数得到第二权重;根据所述人流密度得到第三权重;调用Dijkstra算法,并结合所述第一权重、所述第二权重和所述第三权重计算得到所述最近逃生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建隆郑浩剑蔡昌俊万超俞军燕黄信广祝唯鲁静张芃李永韬田媛媛章效培叶红霞贺继飞古俊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