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绿化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0242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47
本申请涉及一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绿化带,其包括修建于住宅区与道路之间并位于地面之下的带槽、设置在带槽内的减震机构和绿化带本体,所述带槽呈上开口结构,所述带槽包括基底和两个竖向设置的隔离墙,两个所述隔离墙分别设置基底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减震部件和过滤部件,所述减震部件设置于带槽的槽底,所述减震部件包括至少两块竖向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的长度方向沿带槽的槽长方向延伸,且至少两块所述隔板沿带槽的槽宽方向间隔设置并与隔离墙形成间距,所述过滤部件设置于减震部件和绿化带本体之间。本申请具有改善绿化带功能单一,不能相对降低汽车行驶时对住宅区的影响,导致住宅区生活质量下降的问题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绿化带


[0001]本申请涉及园林景观设计
,尤其是涉及一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绿化带。

技术介绍

[0002]绿化带,指的是供绿化的条形地带。其直接设置在道路的中间和/或道路的侧边,采用在修建道路时预留修建绿化带所需要的土地、再直接在土地上栽种置物的方式修建;为防止绿化带上的泥土进入道路,绿化带的设计高于地面。绿化带的设计具有消除驾驶员的视觉疲劳、减少交通事故、美化城市以及吸除灰尘、提高道路边侧住宅区生活质量的效果。
[000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修建在道路和道路边侧住宅之间的绿化带功能相对单一,仅具有绿化空气和美化装饰作用,对降低汽车行驶时对住宅区,尤其是对低层的影响的效果不佳,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改善绿化带功能单一,不能相对降低汽车行驶时对住宅区的影响,导致住宅区生活质量下降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绿化带。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绿化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绿化带,包括修建于住宅区与道路之间并位于地面之下的带槽、设置在带槽内的减震机构和绿化带本体,所述带槽呈上开口结构,所述带槽包括基底和两个竖向设置的隔离墙,两个所述隔离墙分别设置基底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减震部件和过滤部件,所述减震部件设置于带槽的槽底,所述减震部件包括至少两块竖向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的长度方向沿带槽的槽长方向延伸,且至少两块所述隔板沿带槽的槽宽方向间隔设置并与隔离墙形成间距,所述过滤部件设置于减震部件和绿化带本体之间。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绿化带本体下侧设置过滤部件,以对绿化带本体上积留的水进行过滤并积留在带槽的底部,并在过滤部件下侧竖向设置多块间隔设置的隔板,形成多个空腔结构,使得汽车行驶时,地面产生的震动水平穿过绿化带朝向住宅区传递时,被该多个空腔结构阻挡,从而达到降低最终传向住宅区的震动频率,改善绿化带功能单一,不能相对降低汽车行驶时对住宅区的影响,导致住宅区生活质量下降的问题;当水经过过滤部件过滤后,可进入到该多个空腔结构内储存起来。
[0007]可选的,所述过滤部件包括支撑板、渗水土工布层以及砂石层,所述支撑板同时固定于多块隔板,所述支撑板沿其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渗水孔,所述渗水土工布层铺设于支撑板背离隔板的一侧,所述砂石层设置于渗水土工布层上,且所述绿化带本体设置于砂石层上。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从绿化带本体下渗时,先后经过砂石层和渗水土工布层过滤后,再从渗水孔下渗并储存在带槽底部;此时,当道路震动穿过带槽朝向住宅区传
递时,被多个隔板形成空腔内的水进一步削弱,使得最终传递给住宅区的震动量更小,从而带槽不仅具有储存水的作用,还具有减震的作用,使用效果相对更佳。
[0009]可选的,多块所述隔板从靠近道路到远离道路的高度逐渐增高;所述隔板沿其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多个流水孔。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隔板高度不同,使得支撑板倾斜且朝向道路侧整体下倾,使得越靠近道路的空腔越小,形成的相邻空腔的容积不同,且越远离道路的空腔的容积更大,从而通过空腔内的水的减震效果相对更佳,最终住宅区受震影响越小,减震效果相对更佳。
[0011]可选的,不同隔板上的所述流水孔到基底的距离随着隔板的高度而增高。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支撑板倾斜,使得水下渗到带槽底部时,进入到隔板与隔离墙形成最小空腔内的几率最大,然后通过流水孔向容积更大的空腔内流动,由于流水孔的高度不同,使得最大空腔存在空气腔结构,从而空腔内的水受震动时,与该空气腔形成共振现象,使得消音效果相对更佳,从而减震效果相对更佳。
[0013]可选的,所述隔板内部成型有多个蜂窝孔,所述蜂窝孔呈封闭的空腔结构。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空腔结构的蜂窝孔保证隔板的强度的同时,可使得震动穿透隔板时被进一步削弱,从而提高减震、隔音效果。
[0015]可选的,所述隔板厚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吸音层,所述流水孔贯穿吸音层。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吸音层将穿透隔板的震动吸收,以进一步削弱。
[0017]可选的,位于距离道路最远的隔板背离道路一侧的所述隔离墙一侧设置有回水机构,所述回水机构包括隔声墙,所述隔声墙竖向设置于地面并位于带槽背离道路一侧,所述隔声墙包括墙体和设置于墙体上的玻璃钢声屏障,所述墙体内开设有储水腔,所述回水机构还包括用于将带槽底部的水导入储水腔的第一水泵。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玻璃钢声屏障将汽车行驶时产生的噪音相对隔离,减低对住宅区的影响;并设置储水腔,以通过第一水泵将带槽内的水吸出,保证大雨时,绿化带本体上的水可快速下渗,降低水涝的现象。
[0019]可选的,所述回水机构还包括用于将储水腔内的水导出并喷向种植层的第二水泵。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时可通过第二水泵将储水腔内的水导出并灌溉绿化带本体上的绿植,起到回水利用的效果。
[0021]可选的,所述带槽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一端穿过距离道路最近的隔离墙并连通于带槽的底部,所述排污管的另一端设置有阀门并连通于市政排水系统。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带槽长期的储水过程中,靠近道路最近的隔板与隔离墙之间形成的空腔内的水质相对最差,此时,可通过排污管将该污水排出,以保证整个带槽的蓄水效果较佳。
[0023]可选的,所述隔离墙包括墙体本体和减震层,两个所述墙体本体相向设置,两个所述减震层设置于两个墙体本体相背的一侧。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地面产生震动并水平传向住宅区时,可被减震层减低震动频率,从而降低住宅区受震影响。
[00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绿化带本体下侧设置砂石层、渗水土工布以及开设有渗水孔的支撑板,以对绿化带本体上的积水过滤,并在过滤部件下竖向设置多块隔板,使得带槽底部形成多个蓄水的空腔,以增加整个绿化带的蓄水效果;并利用多块隔板形成的空腔结构,降低汽车行驶时,产生的震动水平传向住宅区的震动频率,同时,利用空腔内的水以进一步降低住宅区最终接收到的震动频率,从而改善绿化带功能单一,不能相对降低汽车行驶时对住宅区的影响,导致住宅区生活质量下降的问题;2.通过设置隔声墙将汽车行驶时朝向住宅区的噪音减弱,以增强隔音效果,并利用第一水泵将带槽内的水抽出,储存在储水腔内,并利用第二水泵对绿化带本体浇灌,以形成回水利用的效果,增强水的二次利用。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1、带槽;11、基底;12、隔离墙;121、墙体本体;122、减震层;2、减震部件;21、隔板;211、流水孔;212、蜂窝孔;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绿化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修建于住宅区与道路之间并位于地面之下的带槽(1)、设置在带槽(1)内的减震机构和绿化带本体(4),所述带槽(1)呈上开口结构,所述带槽(1)包括基底(11)和两个竖向设置的隔离墙(12),两个所述隔离墙(12)分别设置基底(11)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减震部件(2)和过滤部件(3),所述减震部件(2)设置于带槽(1)的槽底,所述减震部件(2)包括至少两块竖向设置的隔板(21),所述隔板(21)的长度方向沿带槽(1)的槽长方向延伸,且至少两块所述隔板(21)沿带槽(1)的槽宽方向间隔设置并与隔离墙(12)形成间距,所述过滤部件(3)设置于减震部件(2)和绿化带本体(4)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绿化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部件(3)包括支撑板(31)、渗水土工布层(32)以及砂石层(33),所述支撑板(31)同时固定于多块隔板(21),所述支撑板(31)沿其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渗水孔(311),所述渗水土工布层(32)铺设于支撑板(31)背离隔板(21)的一侧,所述砂石层(33)设置于渗水土工布层(32)上,且所述绿化带本体(4)设置于砂石层(33)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绿化带,其特征在于:多块所述隔板(21)从靠近道路到远离道路的高度逐渐增高;所述隔板(21)沿其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多个流水孔(2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绿化带,其特征在于:不同隔板(21)上的所述流水孔(211)到基底(11)的距离随着隔板(21)的高度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明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亦构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