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聚碳酸酯及其制造方法、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710094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用光学聚碳酸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所述聚碳酸酯树脂包含通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具有较高折射率,具有较好的硬度和合适的加工温度。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聚碳酸酯树脂制得的光学透镜因其高折射率、低阿贝数、高稳定性而能够用于望远镜、双筒望远镜、无人驾驶镜头、VR/AR镜头等高端领域。VR/AR镜头等高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聚碳酸酯及其制造方法、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聚碳酸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光学镜头用光学聚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摄像头具有静态图像捕捉、视频摄像功能,是重要的成像设备,主要由镜头、马达、滤光片、图像传感器、图像信号处理器等部件组成,其中镜头是关键部件,而镜头中镜片材料是决定镜头成像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镜片材料主要有光学玻璃和光学树脂两种,其各有优缺点,光学玻璃材料稳定性好,但制造难度大,重量大;光学树脂极端环境耐受性有待进一提升,但成型容易,生产效率高,目前越来越多的镜片采用光学树脂材料。
[0003]镜头下游主要应用于消费品等移动终端,厂商和消费者的需求使得镜头朝着质量轻、厚度薄、成像质量高的趋势发展。要想契合这一发展趋势,就要去镜片材料用的光学树脂的折射率提高,树脂折射率提高,可以使得镜片厚度减小、质量减轻、同时提高材料成像质量。越来越多的厂商和研究机构,开始竞相开放折射率更高的光学树脂材料。
[0004]专利CN201310062561.X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光学透镜的聚碳酸酯树脂及其制造方法,采用9,9-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作为共聚单体,所得聚碳酸酯折射率可达1.64,但该折射率产品在市场上目前已濒临淘汰。
[0005]专利CN201810165983.2公开了一种可用于光学成形体的聚碳酸酯树脂及其制造方法,主要采用2,2-双-(2-羟基乙氧基)-1,1-联萘作为共聚单体,其实施例中所得聚碳酸酯折射率最高只能达到1.668,目前市场上镜头产品对光学聚碳酸酯折射率的要求已经提高到1.7以上,该折射率产品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0006]综上所述,随着光学镜头向轻薄高成像质量的方向发展,要求光学树脂的折射率进一步提高,如何设计和制造一种射线率高、制造方法简单、具有工业化前景的光学树脂,成为行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塑性光学聚碳酸酯树脂及其制造方法,该树脂折射率高、稳定性好,可满足光学镜头使用要求,制造方法简单,具有工业化前景。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碳酸酯树脂,包含下述通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
[0009][0010]通式(1)中,X表示碳原子数为1~8的亚烷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6的亚烷基,更优选亚甲基、亚乙基、-CH
2-CH
2-CH
2-、-CH
2-CH
2-CH
2-CH
2-。
[0011]本专利技术中,还包括通式(2)所述的结构单元,
[0012][0013]通式(2)中,Z表示碳原子数为1~10的亚烷基,或碳原子数为1-8的、主链上有1-2个碳原子被硫原子取代的连接基团;R1~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氧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
[0014]优选的,Z表示碳原子数为1~6的亚烷基,或碳原子数为1-6的、主链上有1-2个碳原子被硫原子取代的连接基团;R1~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碳原子数5~12的环烷氧基、碳原子数6~12的芳基或碳原子数6~12的芳氧基。
[0015]更优选的,Z表示亚甲基、亚乙基、-CH
2-S-CH
2-、-CH
2-CH
2-S-CH
2-CH
2-,R1~R4分别独立地表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甲氧基、乙氧基、环戊基、环己基、环辛基、环十二烷基、十二氢化萘基、苯基、萘基、苯氧基、萘氧基、联苯基等。
[001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还可包含下述通式(3)所示的结构单元。
[0017][0018]优选的,本专利技术所述聚碳酸酯树脂包括通式(1)~(3)所示的结构单元,其中通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比例为1~100mol%,通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比例为0~80mol%,通式(3)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比例为0~30mol%,以通式(1)、通式(2)、通式(3)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总量为100mol%计。
[0019]更优选的,本专利技术所述聚碳酸酯树脂包括通式(1)~(3)所示的结构单元,其中通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比例为5~85mol%,例如10mol%、15mol%、20mol%、25mol%、30mol%、40mol%、50mol%、60mol%、65mol%、70mol%、75mol%、80mol%,通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比例为10~70mol%,例如15mol%、20mol%、25mol%、30mol%、40mol%、50mol%、60mol%、65mol%,通式(3)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比例为5~25mol%,例如10mol%、15mol%、20mol%,以通式(1)、通式(2)、通式(3)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总量为100mol%计。当所述聚碳酸酯树脂包含上述比例的通式(1)、(2)和通式(3)所述结构单元时,具有优异的产品加工流动性和更高的硬度。
[0020]优选的,本专利技术的聚碳酸酯树脂包含通式(1)和通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通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比例为30~95mol%,通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比例为5~70mol%,以通式(1)和通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总量为100mol%计。
[0021]更优选的,本专利技术的聚碳酸酯树脂包含通式(1)和通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通式
(1)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比例为45~90mol%,例如50mol%、60mol%、65mol%、70mol%、75mol%、80mol%,通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比例为10~55mol%,例如15mol%、20mol%、25mol%、30mol%、40mol%、50mol%,以通式(1)和通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总量为100mol%计。当所述聚碳酸酯树脂包含上述比例的通式(1)和通式(2)所述结构单元时,有利于获得加工流动性更好的产品。
[0022]优选的,本专利技术的聚碳酸酯树脂包含通式(1)和通式(3)所示的结构单元,优选通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比例为60~99mol%,通式(3)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比例为1~40mol%,以通式(1)和通式(3)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总量为100mol%计。
[0023]更优选的,本专利技术的聚碳酸酯树脂包含通式(1)和通式(3)所示的结构单元,优选通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比例为80~95mol%,例如85mol%、90mol%,通式(3)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比例为5~20mol%,例如10mol%、15mol%,以通式(1)和通式(3)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总量为100mol%计。当所述聚碳酸酯树脂包含上述比例的通式(1)和通式(3)所述结构单元时,有利于获得硬度、强度更高的产品。
[0024]在不损害专利技术效果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碳酸酯树脂,其特征在于,包含下述通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通式(1)中,X表示碳原子数为1~8的亚烷基,优选碳原子数为1~6的亚烷基,更优选亚甲基、亚乙基、-CH
2-CH
2-CH
2-、-CH
2-CH
2-CH
2-CH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特征在于,包括通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通式(2)中,Z表示碳原子数为1~10的亚烷基,或碳原子数为1-8的、主链上有1-2个碳原子被硫原子取代的连接基团;R1~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基、碳原子数5~20的环烷氧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优选的,Z表示碳原子数为1~6的亚烷基,或碳原子数为1-6的、主链上有1-2个碳原子被硫原子取代的连接基团;R1~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5~12的环烷基、碳原子数5~12的环烷氧基、碳原子数6~12的芳基或碳原子数6~12的芳氧基;更优选的,Z表示亚甲基、亚乙基、-CH
2-S-CH
2-、-CH
2-CH
2-S-CH
2-CH
2-,R1~R4分别独立地表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甲氧基、乙氧基、环戊基、环己基、环辛基、环十二烷基、十二氢化萘基、苯基、萘基、苯氧基、萘氧基、联苯基。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下述通式(3)所示的结构单元,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特征在于,包含通式(1)~(3)所示的结构单元,其中通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比例为1~100mol%,优选5~85mol%,通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比例为0~80mol%,优选10~70mol%,通式(3)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比例为0~30mol%,优选5~25mol%,以通式(1)、通式(2)、通式(3)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总量为100mol%计。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其特征在于,包含通式(1)~(2)所示的结构单元,其中通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比例为30~95mol%,优选45~90mol%,通式(2)
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比例为5~70mol%,优选10~55mol%,以通式(1)和通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的总量为100mol%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伟隋东武李强王晓东王磊黎源赵欣靳少华黎雷
申请(专利权)人: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