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随取土机构位移的输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0036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43
本申请涉及一种随取土机构位移的输送机构,其包括安装在钻土设备的出土口处的出料环,出料环背离钻土设备的一端安装有输送管道,输送管道由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依次连接而成,第一连接管包括第一直管、连接在第一直管一侧与第一直管配合使用的第一柔性管;第二连接管包括第二直管、连接在第二直管一侧与第二直管配合使用的第二柔性管;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的内部均设置有绞龙件,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的外部设置有驱动绞龙进行转动的驱动件。本申请具有土壤输送效果较高的效果。本申请具有土壤输送效果较高的效果。本申请具有土壤输送效果较高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随取土机构位移的输送机构


[0001]本申请涉及土方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随取土机构位移的输送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逆作法是一种超常规的施工方法,一般是在深基础、地质复杂、地下水位高等特殊情况下采用。先沿建筑物地下室轴线或周围施工地下连续墙或其他支护结构,同时建筑物内部的有关位置浇筑或打下中间支承桩和柱,作为施工期间于底板封底之前承受上部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的支撑。然后开挖土方至第一层地下室底面标高,并完成该层的梁板楼面结构。楼板上成型有一个出土口,地下室内部的取土机构位于楼板的底部,取土机构对土进行挖掘,挖掘的土壤输送至出土口处,然后再由楼板上部的挖掘机将土壤输送至楼板的顶部。
[0003]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6111196U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地下管廊暗挖掘进取土机,包括行走机构、回转支承、回转平台、操纵室、动力系随取土机构位移的输送机构统、大臂、小臂、取土器,所述行走机构上设置有回转支承,所述回转支随取土机构位移的输送机构承上部设置有回转平台,所述回转平台后部设置有动力系统,中部设置有操随取土机构位移的输送机构纵室,前端设置有大臂,所述大臂后端下部设置有大臂油缸,前端下部设置有随取土机构位移的输送机构连杆一,上部设置有小臂油缸,前部设置有小臂,所述小臂前端下部设置有随取土机构位移的输送机构连杆二,所述连杆一和连杆二下部设置有取土器。所述取土器尾部设置有动力头,所述动力头上安装有螺旋钻杆,所述螺旋钻杆外部设置有钢套筒,前部设置有掘进钻头,所述钢套筒底部设置有出土漏斗;所述出土漏斗下部设置有传送带及传送装置。
[0004]上述相关技术中,螺旋钻杆对土方进行钻进,土方内部的土壤沿钢套筒进行移动,从出土漏斗内排出到传送带的上部,但是螺栓钻杆需要沿挖掘处进行移动,当螺栓钻杆进行移动时,传送装置无法与螺栓钻杆进行配合使用,导致土壤的输送效率较低。
[000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土壤输送效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提高土壤的输送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随取土机构位移的输送机构。
[000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随取土机构位移的输送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随取土机构位移的输送机构,安装在钻土设备的出土口处,包括由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依次拼接而成的输送管道,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第一直管、连接在第一直管一侧与第一直管配合使用的第一柔性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包括第二直管、连接在第二直管一侧与第二直管配合使用的第二柔性管;所述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的内部均设置有绞龙件,所述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的外部设置有驱动绞龙进行转动的驱动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钻土设备对土方进行挖土,使得土方内部的土进入至第一直管内部,驱动件驱动位于第一直管内部的绞龙件进行转动,绞龙件转动的同时
即可将第一直管内部的土输送至第一柔性管内部,随着土壤慢慢的向第一柔性管内部进行输送,位于原第一柔性管内部的土被挤压至第二直管的内部,位于第二直管内部的绞龙件将第二直管内部的土输送至第二柔性管内部,土方沿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依次进行输入,即可使得土方内的土进行输送,提高了土壤的输送效率。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之间安装有角度限制件,所述角度限制件包括安装在第一直管外顶面上的第一竖杆、安装在第二直管外顶面上的第二竖杆,所述第一竖杆上套设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背离第一竖杆一端铰接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背离第一连杆的一端套设在第二竖杆上;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面安装有限位块,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垂直时,所述限位块的外侧壁与第二连杆的长度外侧壁抵接。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之间的角度过小时,可能会导致第一直管内的物料在穿过第一柔性管进入到第二直管内部的速度较慢,而在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之间设置有角度限制件,使得当第二直管相对第一直管进行转动时,此时第二直管带动第二连杆进行转动,此时第二连杆沿与第一连杆的铰接处进行转动,当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垂直时,此时第二连杆的外侧壁与限位块的侧壁抵接,从而使得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之间的角度范围较为稳定,可减小第一直管因与第二直管之间夹角过小,使第一直管内的土输送至第二直管内所受到的阻力较大的情况,使得第一直管和第二直管内部物料的输送效果较好。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外侧壁上滑动设置有可沿第一连杆长度方向滑动的第一滑动板,所述第一滑动板的下端面高于第一连杆的下端面。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第一直管与第二直管的延伸方向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时,将第一滑动板向第二连杆的一侧进行移动,随着第一滑动板的移动即可将第二连杆进行推动,从而使得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处于同一延伸线上,从而使得第一直管与第二直管处于同一延伸线,从而使得物料从第一直管进入到第二直管内所受到的阻力较小,物料传输的速度较快。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直管的上开设有滑动口,所述第一直管内设置有驱动第一滑动板移动的推动块,所述推动块竖直插接在滑动口的内部,所述推动块朝向第一滑动板的一侧形成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滑动板的端部形成有与第一斜面抵接的第二斜面,所述推动块的外侧壁上安装有位于第一直管外部的滑动板,所述推动块朝向土壤的进料方向成型有向下倾斜延伸的进料斜面。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土壤汇入到第一直管内部后,此时土壤朝向推动块的一侧移动,土壤在进行水平移动时,土壤对进料斜面进行推动,随着土壤对进料斜面进行推动,此时推动块向上移动,推动块在上移时带动第一斜面同步进行上移,第一斜面上移的同时对第二斜面进行抵接,此时第一滑动板便沿第一连杆向第二连杆的一侧进行移动,第二连杆便与第一连杆平行;通过土壤的进料,驱动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平行,从而使得第一直管与第二直管平行,即可使得土壤顺利的从第一直管内进入到第二直管内部,从而使得土壤的输送效率较高。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上安装有对第一滑动板进行推动的第二复位件,所述第二复位件包括安装在第一连杆上端面的安装板、安装在安装板底部的第一块,所述第一块位于第一滑动板背离第一连杆的一侧,所述第一滑动板背离第一连杆的一侧安装有第二块,
所述第一块与第二块之间安装有第二弹簧。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直管内无物料通过时,此时第二弹簧将第二块向背离第一块一侧进行推动,由于第二块安装在第一滑动板上,第二块便带动第一滑动板便向推动块的一侧进行移动,随着第一滑动板的移动即可将推动块向下进行推动,使得推动块的底部向下进行移动恢复至初始位置。
[0017]优选的,所述第一直管的上端面还设置有对推动块进行复位的第一复位件,所述第一复位件包括安装在第一直管外顶面的竖板,所述竖板上开设有竖直延伸的一形孔,所述滑动板伸入一形孔内且可沿一形孔进行竖直移动,所述竖板的顶部安装有水平延伸的横板,所述横板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底端与滑动板的顶部抵接。
[0018]通过采用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随取土机构位移的输送机构,包括安装在钻土设备(1)的出土口处的出料环(13),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环(13)背离钻土设备(1)的一端安装有输送管道,输送管道由第一连接管(2)、第二连接管(3)依次连接而成,所述第一连接管(2)包括第一直管(21)、连接在第一直管(21)一侧与第一直管(21)配合使用的第一柔性管(22);所述第二连接管(3)包括第二直管(31)、连接在第二直管(31)一侧与第二直管(31)配合使用的第二柔性管(32);所述第一直管(21)和第二直管(31)的内部均设置有绞龙件(23),所述第一直管(21)和第二直管(31)的外部设置有驱动绞龙进行转动的驱动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随取土机构位移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管(21)和第二直管(31)之间安装有角度限制件(5),所述角度限制件(5)包括安装在第一直管(21)外顶面上的第一竖杆(511)、安装在第二直管(31)外顶面上的第二竖杆(521),所述第一竖杆(511)上套设有第一连杆(53),所述第一连杆(53)背离第一竖杆(511)一端铰接连接有第二连杆(55),所述第二连杆(55)背离第一连杆(53)的一端套设在第二竖杆(521)上;所述第一连杆(53)的下端面安装有限位块(57),所述第一连杆(53)与第二连杆(55)垂直时,所述限位块(57)的外侧壁与第二连杆(55)的长度外侧壁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随取土机构位移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53)的长度外侧壁上滑动设置有可沿第一连杆(53)长度方向滑动的第一滑动板(6),所述第一滑动板(6)的下端面高于第一连杆(53)的下端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随取土机构位移的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管(21)的上开设有滑动口(512),所述第一直管(21)内设置有驱动第一滑动板(6)移动的推动块(7),所述推动块(7)竖直插接在滑动口(512)的内部,所述推动块(7)朝向第一滑动板(6)的一侧形成有第一斜面(71),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开伟罗成名胡志琴谭永强曹端英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中恒地下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