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补偿双折射模式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9747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OCB模式LCD装置。该OCB模式LCD装置包括:置于基板之间的液晶单元,其在预定方向上被摩擦;上相位延迟膜,其设置在该液晶单元上;上圆偏振板,其设置在该上相位延迟膜下;下相位延迟膜,其与该上相位延迟膜对称地设置;以及下圆偏振板,其与该上圆偏振板对称地设置且包括与该上圆偏振板的光轴垂直的光轴。所述偏振板的该光轴方向与所述液晶单元的摩擦方向相同,从而补偿由具有弯曲结构的液晶分子导致的相位延迟且实现全黑状态同时确保宽视角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LCD)装置。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宽视角特性、快的响应速度和高分辨率功能的OCB(光学补偿双折射)模式LCD装置。
技术介绍
如本领域所普遍公知的,LCD装置可以以紧凑的尺寸制造,其具有轻的重量、低电压驱动和低能耗功能。由于上述优点,LCD装置代替阴极射线管(CRT)而被广泛开发。特别地,薄膜晶体管(TFT)LCD装置能提供大尺寸显示屏幕同时实现类似CTR的良好图像质量和优异色彩,因此TFT LCD装置已经在各种信息和
受到关注。这样的LCD装置主要包括形成有TFT和象素电极的阵列基板、形成有滤色器(color filter)和对电极(counter electrode)的滤色器基板、以及设置在阵列基板和滤色器基板之间的液晶层。通常主要将扭转向列(TN)模式液晶用于LCD装置。然而,尽管TN模式LCD装置具有高对比度,但是它表现出低的响应速度和窄的视角特性。为此,已经提出了具有改进的视角特性和快的响应速度的OCB(optically compensated bend光学补偿弯曲)模式LCD装置。图1示出传统OCB模式LCD装置的结构。参照图1,传统OCB模式LCD装置包括上基板12a、下基板12b、置于上和下基板12a和12b之间的液晶单元(liquid crystal cell)10、对称地设置在液晶单元10的上部和下部的上和下偏振板(polarizing plate)14a和14b、以及分别置于上和下偏振板14a和14b与液晶单元10之间的相位补偿膜13a和13b。液晶单元10沿预定方向被摩擦且液晶单元10中包含的液晶分子11根据液晶单元10的该摩擦方向排列。当电压施加到液晶单元10时,液晶分子11以弯曲结构重新排列且光透过液晶分子11。上和下偏振板14a和14b是线性偏振板,其中上偏振板14a的光轴(optical axis)垂直于下偏振板14b的光轴取向。另外,如图2所示,上和下偏振板14a和14b的光轴(a和b)分别从摩擦方向(c)倾斜45°角。提供相位补偿膜13a和13b从而补偿LCD装置中产生的相位延迟。即,当通过施加电压到液晶单元10而以弯曲结构的形式重新排列液晶分子11时,相位补偿膜13a和13b可补偿由在上和下基板12a和12b附近未垂直排列的液晶分子11导致的相位延迟。换言之,如果偏振态由于未垂直排列的液晶分子11而变化,则不能在LCD装置正面获得全黑状态(completely darkstate)。在这种情况下,相位补偿膜13a和13b补偿由未垂直排列的液晶分子11导致的相位延迟。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传统OCB模式LCD装置,通过施加电压到液晶单元10来以弯曲结构的形式排列液晶分子11,使得光可通过液晶分子11,且由在上和下基板12a和12b附近未垂直排列的液晶分子11导致的相位延迟借助于相位补偿膜13a和13b被补偿,从而获得全黑状态。这样的全黑状态可通过利用相位补偿膜13a和13b完全补偿相位延迟来实现。为此,必需精确设计相位补偿膜13a和13b,使得它们能够完全补偿液晶分子的相位延迟。然而,很难精确设计相位补偿膜13a和13b,因而难以得到全黑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致力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能够通过仅补偿相位延迟实现全黑状态的OCB模式LCD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OCB模式LCD装置,包括置于一对基板之间的液晶单元,所述一对基板彼此间隔开且其相对表面被摩擦;设置在该液晶单元的上部的上相位延迟膜;设置在该上相位延迟膜的上部的上圆偏振板;与该上相位延迟膜对称地设置在该液晶单元的下部的下相位延迟膜;以及与该上圆偏振板对称地设置在该下相位延迟膜的下部且包括与该上圆偏振板的光轴垂直地取向的光轴的下圆偏振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该上圆偏振板包括上线性偏振板和堆叠在该上线性偏振板上并同时面对该液晶单元的上λ/4相位延迟板,且该下圆偏振板包括下线性偏振板和堆叠在该下线性偏振板上并同时面对该液晶单元的下λ/4相位延迟板。该上和下线性偏振板的光轴之一取向在与该基板的摩擦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该上和下λ/4相位延迟板的光轴之一相对于该基板的摩擦方向倾斜45°角。优选地,该上和下相位延迟膜在其正面方向(front direction)上具有约20至100nm的相位延迟范围且在其厚度方向上具有约200至400nm的相位延迟范围。另外,对应于可见光的波长范围,该上和下λ/4相位延迟板具有λ/4相位延迟值。根据本专利技术,该上和下相位延迟膜分别包括正面相位延迟膜和斜向相位延迟膜。优选地,该上和下相位延迟膜分别可用双轴膜替代。附图说明结合附图,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从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更加明显,附图中图1是分解透视图,示出传统OCB模式LCD装置;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偏振板的光轴和液晶单元的摩擦方向的视图;图3是分解透视图,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OCB模式LCD装置;图4A是示出当使用或不使用正面相位延迟膜时作为电压的函数的透射率的模拟结果的曲线图;图4B是示出当使用或不使用正面相位延迟膜时作为电压的函数的透射率的实际测量结果的曲线图;图5是示出图3所示的线性偏振板的光轴和液晶单元的摩擦方向的视图;图6A是示出表示图1所示的传统OCB模式LCD装置的视角特性的模拟值的等高线图;图6B是示出表示图3所示的OCB模式LCD装置的视角特性的模拟值的等高线图;以及图7是透视图,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相位延迟膜。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图3是分解透视图,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OCB模式LCD装置。参照图3,本专利技术的OCB模式LCD装置包括液晶单元110、相位延迟膜120和130、以及圆偏振板140和150。液晶单元110包括液晶分子111且置于沿预定方向被摩擦的一对基板170之间。液晶分子111沿摩擦方向排列。此处,该预定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相位延迟膜120和130包括上相位延迟膜120和下相位延迟膜130。另外,上和下相位延迟膜120和130分别包括上和下正面相位延迟膜(frontphase delay film)121和131以及上和下斜向相位延迟膜(inclined phase delayfilm)122和132。上和下相位延迟膜120和130对称地设置在液晶单元110的上部和下部。另外,上和下正面相位延迟膜121和131面对液晶单元110的同时分别堆叠在上和下斜向相位延迟膜122和132上。提供上和下正面相位延迟膜121和131从而补偿在OCB模式LCD装置正面的相位延迟,所以它们具有与液晶单元110的摩擦方向垂直的光轴。为了实现足够的亮度,上和下正面相位延迟膜121和131在OCB模式LCD装置的开启状态(On-state)具有与延迟值对应的补偿值。图4A和4B是示出当使用或不使用上和下正面相位延迟膜121和131时作为电压的函数的透射率的模拟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的曲线图。在图4A和4B中,“(m)”表示当未使用上和下正面相位延迟膜121和131时的模拟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n)”表示当使用上和下正面相位延迟膜121和131时的模拟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参照图4A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OCB模式LCD装置,包括:液晶单元,其置于一对基板之间,所述一对基板彼此间隔开且其相对的表面被摩擦;上相位延迟膜,其设置在该液晶单元的上部;上圆偏振板,其设置在该上相位延迟膜的上部;下相位延迟膜,其与该 上相位延迟膜对称地设置在该液晶单元的下部;以及下圆偏振板,其与该上圆偏振板对称地设置在该下相位延迟膜的下部且包括与该上圆偏振板的光轴垂直地设置的光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正东徐东瀣金在昌尹台薰田哲圭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显示器科技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