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效坤专利>正文

一种可适型携带小型号放射性粒子的内外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9680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适型携带小型号放射性粒子的内外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上设有若干纵向半埋于其管壁的用于装载小型号放射性粒子的囊袋,所述囊袋表面光滑,在所述引流管的同轴位层面设置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适型携带小型号放射性粒子的内外引流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引流
,尤其是一种可适型携带小型号放射性粒子的内外引流管。

技术介绍

[0002]引流管是供临床外科引流用,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不同于对胸腹腔、脓腔等的单纯外引流,梗阻性黄疸的胆道引流更加复杂、更加困难。梗阻性黄疸多由胆管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压迫或侵犯胆总管、肝总管及左右肝管主干导致。胆道置管引流往往是肿瘤患者的姑息性治疗,仅可一定程度缓解黄疸症状,无治疗效果。放射性粒子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近距离照射治疗,主要应用于实体瘤组织间插植治疗,对于腔隙性肿瘤无法做到肿瘤内植入治疗。将放射性粒子与胆道引流技术相结合,可以在缓解胆道梗阻的基础上,有效控制局部肿瘤生长,临床效益巨大。目前,已有部分专利公开了利用胆道引流管或支架携带放射性粒子设想,但各有优劣且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
[0003]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0年4月21日公开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01695458A提出了一种胆道放疗支架,该方案在胆道放疗金属支架表面设置用于放置放射粒子的装填囊,利于胆道梗阻开通的同时,放射性粒子发挥控制肿瘤的作用,但缺点在于手术难度较大,支架及粒子分步组装,不易置入人体;支架内狭窄率较高,难以重复操作;放射性粒子失活后,无法更换。
[0004]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6年8月24日公告授权的专利技术专利CN205494633U,于2014年7月2日授权公告的中国专利CN203677727U,以及于2020年2月7日公开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10755759A,基本都是在原胆道引流管基础上,增加1-2个侧腔用于置入携带放射性粒子的细管,缺点在于引流管管径较粗,组装进粒子条后,引流管整体硬度较大,手术过程中穿刺通路创伤较大,置入后局部疼痛刺激较大,患者难以难受;另一方面,粒子提前装载于细管内,多为顺序纵行排列,位于引流管一侧,难以均匀布源,容易出现射线照射冷区,不利于肿瘤控制。
[0005]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4年7月30日公告授权的专利技术专利CN103830836A提出了一种可装载放射性粒子的引流导管,是在引流管管壁沿引流管体设置凹槽,将放射性粒子放置于凹槽内,其缺点在于在管壁内设置凹槽对引流管厚度要求较高,凹槽制作过程中对管壁损伤较大,使得未放置粒子的部分管壁脆弱、支撑力降低、容易断裂,粒子装载后局部管壁增粗,使得引流管腔变窄,进而影响引流管引流效果;粒子放置后需外加套管进行固定,与此同时,引流管直径增粗、手术过程中穿刺通路创伤较大,并且同轴位层面放置粒子数有限,也存在布源不均匀,存在照射冷区。
[0006]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放射性粒子规格为0.8mmm
×
4.5mm,引流管同轴位层面仅可携带1-2颗粒子,内嵌凹槽设计对管壁损伤大,外附细管型设计明显增粗了引流管直径。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小型号放射性粒子(0.6mm
×
4.5mm)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其体积相较于普
通放射性粒子明显缩小,为引流管适型布源提供了技术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携带放射性粒子的引流管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适型携带小型号放射性粒子的内外引流管。
[0008]一种可适型携带小型号放射性粒子的内外引流管,所述引流管上设有若干纵向半埋于其管壁的用于装载小型号放射性粒子的囊袋,所述囊袋表面光滑,在所述引流管的同轴位层面设置3-4个且整体呈螺旋均匀排布。
[0009]优选的,若引流管规格为7-10F,则引流管的同轴位层面设置3个囊袋;若引流管规格为10-14F,则引流管的同轴位层面设置4个囊袋。
[0010]优选的,所述囊袋与所述引流管一体设计,所述囊袋的内壁即为引流管壁,其外壁突出于周边的引流管壁。
[0011]优选的,所述囊袋上设有开口,小型号放射性粒子通过开口置入其中;所述开口方向垂直于引流管轴向;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囊袋1/4处,整体呈帽状结构,更优先的,所述开口的盖帽朝向人体头侧方向。
[0012]优选的,所述引流管远端为猪尾段,中间为半埋囊袋的囊袋段,远端猪尾段和近端靠近囊袋段一侧均设有多个侧孔。
[0013]本专利技术采用小型号放射性粒子在引流管壁螺旋均匀排布且同轴位层面设置3-4个用于装载放射性粒子的囊袋,使得放射性粒子布源不均匀无冷区;小型号放射性粒子结合半埋设计,对管壁厚度影响较小,局部引流管直径层粗较小,技术可行性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囊袋半埋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同轴位层面3囊袋均匀排布示意图;
[0016]图3为同轴位层面4囊袋均匀排布示意图;
[0017]图4为囊袋开口示意图;
[0018]图5为引流管囊袋段置入胆总管梗阻图示;
[0019]图6为引流管囊袋段置入壶腹部梗阻图示;
[0020]图7为引流管囊袋段置入左右肝管梗阻图示;
[0021]图8为引流管囊袋段置入右肝管及肝总管梗阻图示;
[0022]图9为双引流管囊袋段置入左右肝管及肝总管梗阻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专利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0024]实施例1
[0025]一种可适型携带小型号放射性粒子的内外引流管,所述引流管1上设有若干纵向半埋于其管壁的用于装载小型号放射性粒子的囊袋2,如图1所示。囊袋设置方向与引流管长轴平行,大小与小型号放射性粒子一致。所述囊袋表面光滑,在所述引流管的同轴位层面设置3-4个且整体呈螺旋均匀排布,使得放射性粒子布源均匀无冷区。
[0026]若引流管规格为7-10F,则引流管的同轴位层面设置3个囊袋,参照图2,若第一轴位层面为4、8、12点装载放射性粒子,则下一轴位层面为2、6、10点装载放射性粒子,依次类推,放射性粒子整体呈螺旋均匀排布。
[0027]以临床常用的8.5F引流管为例,管长25cm,引流管外径8.5F(2.83mm)、内径约1.32mm,管壁厚度约0.76mm。囊袋直径根据小型号放射性粒子的规格设计为0.6mm,囊袋1/2(即0.3mm)埋于引流管壁内,对管壁厚度影响较小,局部引流管直径层粗较小,技术可行性高。
[0028]若引流管规格为10-14F,则引流管的同轴位层面设置4个囊袋,参照图3,若第一轴位层面均为3、6、9、12点装载放射性粒子,则下一轴位层面为1.5、4.5、7.5、10.5点装载,依次类推,放射性粒子整体呈螺旋均匀排布。
[0029]为了便于加工制造,所述囊袋与所述引流管一体设计,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适型携带小型号放射性粒子的内外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上设有若干纵向半埋于其管壁的用于装载小型号放射性粒子的囊袋,所述囊袋表面光滑,在所述引流管的同轴位层面设置3-4个且整体呈螺旋均匀排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若引流管规格为7-10F,则引流管的同轴位层面设置3个囊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外引流管,其特征在于,若引流管规格为10-14F,则引流管的同轴位层面设置4个囊袋。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内外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囊袋与所述引流管一体设计,所述囊袋的内壁即为引流管壁,其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达张玉媛胡效坤杨莉莉张伟陈高
申请(专利权)人:胡效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