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方法、诊断系统及诊断系统的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09467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31
提供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检测长条体的特定举动的诊断方法、诊断系统及诊断系统的控制方法。诊断方法为诊断具有前端和基端的导引导管(30)在生物体管腔内的举动的诊断方法,具有如下步骤:使导引导管(30)从前端插入生物体管腔;从体外向体内照射能量后,在体外检测通过身体的能量;利用检测到的能量确定体内的导引导管(30)的位置;以及将确定的导引导管(30)的位置与期待位置(P1)进行比较,根据导引导管(30)的位置相对于期待位置(P1)的偏离量(D)来检测导引导管(30)的特定举动,所述期待位置(P1)是适当的举动下的导引导管(30)的位置。(P1)是适当的举动下的导引导管(30)的位置。(P1)是适当的举动下的导引导管(30)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诊断方法、诊断系统及诊断系统的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介入手法中使用的诊断方法、诊断系统及诊断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作为下肢的动脉病变部的治疗,进行从手臂的动脉特别是桡动脉导入导管并进行治疗的手法(TRI:Trans Radial Intervention)。从手臂的动脉导入导管具有减小患者的身体的负担并使出院时间提早等效果。
[0003]在导入导管时,为了确定体内的导管的位置及病变部的位置,一般进行X射线造影。然而,由于当进行X射线造影时,患者被辐射,所以优选进行X射线造影的范围较小。因此,较难通过X射线造影来观察插入到生物体的导管的整体。然而,当在X射线造影图像外导管显示出不期望的举动时,有可能增加对生物体的负担。
[0004]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诊断方法:导丝在X射线造影图像内移动时,推定X射线造影图像外的导丝的移动。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公开2011/0160570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9]导管等能够插入生物体的长条体的配置在生物体内的长度能够变化。因此,如果仅根据X射线造影图像内的移动,有时难以正确地掌握长条体的举动。
[0010]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检测长条体的特定举动的诊断方法、诊断系统及诊断系统的控制方法。
[0011]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2]达成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诊断方法为诊断具有前端和基端的长条体在生物体管腔内的举动的诊断方法,其中,所述诊断方法具有如下步骤:将所述长条体从前端插入生物体管腔;从体外向体内照射能量后,在体外检测通过身体的能量;利用检测到的能量确定体内的所述长条体的位置;以及将确定的所述长条体的位置与适当举动下的所述长条体的位置即期待位置进行比较,根据所述长条体的位置相对于所述期待位置的偏离量,检测所述长条体的特定举动。
[0013]达成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诊断系统是诊断具有前端和基端的长条体在体内的举动的诊断系统,其中,具有:照射部,从体外向体内照射能量;检测部,在体外检测通过身体的能量;控制部,利用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能量确定体内的所述长条体的位置;以及通知部,进行能够通过视觉或听觉识别的通知,所述控制部读入或算出适当举动下的所述长条体的位置即期待位置,算出确定出的所述长条体的位置相对于所述期待位置的偏离量,使所述通知部输出与算出的所述偏离量对应的通知。
[0014]达成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诊断系统的控制方法是诊断具有前端和基端的长条体在体内的举动的诊断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具有以下步骤:使照射部照射能量;使检测部检测能量;从所述检测部接受检测到的能量的信息,根据该信息确定所述长条体的位置;确定适当举动下的所述长条体的位置即期待位置;算出所述长条体的位置相对于所述期待位置的偏离量;以及使通知部通知与算出的结果对应的通知,所述通知部进行能够通过视觉或听觉识别的通知。
[0015]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6]按上述方式构成的诊断方法通过检测长条体相对于期待位置的偏离量,从而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检测长条体的特定举动。
[0017]所述诊断方法也可以是,在检测所述长条体的特定举动的步骤中,根据所述长条体的前端向基端侧的偏离量,检测所述能量的照射范围外的所述长条体的弯折。由此,即使限定能量的照射范围,本诊断方法也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检测能量的照射范围外的长条体的弯折。
[0018]所述诊断方法也可以是,具有检测基端长度的步骤,所述基端长度是位于体外的所述长条体的长轴方向上的长度,所述期待位置利用所述长条体的前端的位置和所述基端长度确定,所述长条体的前端的位置利用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能量确定。由此,即使长条体的基端长度发生变化,本诊断方法也能够基于基端长度的变动量正确地确定变化的期待位置。因此,通过检测长条体相对于变化的期待位置的偏离量,从而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检测长条体的特定举动。
[0019]所述诊断方法也可以是,在将所述长条体插入体内的步骤中,将所述长条体从桡动脉插入并使之到达下肢动脉,在检测所述长条体的特定举动的步骤中,检测所述长条体在升主动脉中的弯折。由此,能够一边在能量的照射范围内观察位于进行治疗的下肢动脉中的长条体,一边容易且高精度地检测远离下肢动脉的升主动脉中的长条体的弯折的产生。
[0020]也可以是,所述期待位置是预先设定的生物体管腔的坐标数据的至少一部分,在检测所述长条体的特定举动的步骤中,根据所述偏离量检测所述长条体从生物体管腔分离。由此,能够检测长条体从生物体管腔分离而容易且高精度地检测由长条体导致的生物体管腔的穿孔(perforation)等的产生。
[0021]所述诊断方法也可以是,具有如下步骤:在所述偏离量为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上或超过阈值的情况下,通知能够通过视觉或听觉识别的警告。由此,手术人员能够适当掌握手法的危险性,能够提高手法的安全性。
[0022]也可以是,所述长条体是能够插通其他长条体的导引导管。由此,通过检测导引导管相对于期待位置的偏离量,从而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检测导引导管的特定举动。另外,在操作通过导引导管的内部的治疗用导管或导丝等其他长条体时,通常,导引导管的基端部不相对于生物体移动。该情况下,由于导引导管的期待位置不移动,所以导引导管相对于期待位置的偏离量的检测较容易。因此,通过检测导引导管,从而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检测在导引导管的内部被操作的其他长条体的弯折。
[0023]另外,由于按上述方式构成的诊断系统检测并通知长条体相对于期待位置的偏离量,所以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检测长条体的特定举动。
[0024]也可以是,所述诊断系统的控制部算出所述长条体的前端向基端侧的偏离量。由此,诊断系统能够根据长条体的前端向基端侧的偏离量,检测长条体的前端与基端之间的任意位置处的弯折。因此,诊断系统不仅能够检测能量的照射范围内的长条体的弯折,也能够检测照射范围外的长条体的弯折。
[0025]也可以是,所述诊断系统具有检测位于体外的所述长条体的基端检测部,所述控制部从所述基端检测部接受检测结果,算出作为位于体外的所述长条体的长轴方向上的长度的基端长度,并且利用所述长条体的前端的位置和所述基端长度算出所述期待位置,所述长条体的前端的位置利用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能量确定。由此,即使长条体的基端长度发生变化,诊断系统也能够基于基端长度的变动量正确地确定变化的期待位置。因此,由于能够检测长条体相对于移动的正确的期待位置的偏离量,所以诊断系统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检测长条体的特定举动。
[0026]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将预先设定的生物体管腔的坐标数据的至少一部分设为所述期待位置。由此,能够检测长条体从生物体管腔分离而容易且高精度地检测由长条体导致的生物体管腔的穿孔等特定举动。
[0027]也可以是,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偏离量为预先设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处置方法,为诊断具有前端和基端的长条体在生物体管腔内的举动的诊断方法,所述处置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步骤:将所述长条体从前端插入生物体管腔;从体外向体内照射能量后,在体外检测通过身体的能量;利用检测到的能量确定体内的所述长条体的位置;以及将确定的所述长条体的位置与适当举动下的所述长条体的位置即期待位置进行比较,根据所述长条体的位置相对于所述期待位置的偏离量,检测所述长条体的特定举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所述长条体的特定举动的步骤中,根据所述长条体的前端向基端侧的偏离量,检测所述能量的照射范围外的所述长条体的弯折。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基端长度的步骤,所述基端长度是位于体外的所述长条体的长轴方向上的长度,所述期待位置利用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能量确定出的所述长条体的前端的位置和所述基端长度而确定。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长条体插入体内的步骤中,将所述长条体从桡动脉插入并使之到达下肢动脉,在检测所述长条体的特定举动的步骤中,检测所述长条体在升主动脉中的弯折。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期待位置是生物体管腔的坐标数据的至少一部分,在检测所述长条体的特定举动的步骤中,根据所述偏离量检测所述长条体从生物体管腔分离。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步骤:在所述偏离量为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上或超过阈值的情况下,通知能够通过视觉或听觉识别的警告。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体是能够供其他长条体穿通的导引导管。8.诊断系统,其诊断具有前端和基端的长条体在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楠耕太郎安永光辉关根佑辅
申请(专利权)人:泰尔茂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