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电动机、送风机及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9265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26
转子具有转子铁芯和永久磁铁,所述转子铁芯具有包围中心轴的环状的外周和沿着外周形成的磁铁插入孔,所述永久磁铁配置于磁铁插入孔。由永久磁铁构成第1磁极,由转子铁芯的一部分构成第2磁极。转子铁芯在第2磁极具有多个狭缝。多个狭缝相对于连结第2磁极的极中心和该中心轴的磁极中心线对称地形成。多个狭缝在以该中心轴为中心的周向上的磁极中心线的一侧具有第1狭缝和第2狭缝,所述第1狭缝最靠近磁极中心线,所述第2狭缝在周向上相对于第1狭缝邻接。从第1狭缝到转子铁芯的外周的最短距离L1和从第2狭缝到转子铁芯的外周的最短距离L2满足L1<L2。满足L1<L2。满足L1<L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转子、电动机、送风机及空调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子、电动机、送风机及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为了减少安装于电动机的转子的永久磁铁的数量,开发出具备磁铁磁极和虚拟磁极(pseudo magnetic pole)的交替极型的转子。另外,为了降低噪音,还提出了在交替极型的转子上形成狭缝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44783号公报(参照图14)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然而,在转子上形成有狭缝的情况下,存在永久磁铁的磁通被狭缝遮挡而电动机的输出降低的课题。
[0008]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降低电动机的噪音的同时抑制输出的降低。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本专利技术的转子具有转子铁芯和永久磁铁,所述转子铁芯具有包围中心轴的环状的外周和沿着外周形成的磁铁插入孔,所述永久磁铁配置于磁铁插入孔。由永久磁铁构成第1磁极,由转子铁芯的一部分构成第2磁极。转子铁芯在第2磁极具有多个狭缝。多个狭缝相对于连结第2磁极的极中心和该中心轴的磁极中心线对称地形成。多个狭缝在以该中心轴为中心的周向上的磁极中心线的一侧具有第1狭缝和第2狭缝,所述第1狭缝最靠近磁极中心线,所述第2狭缝在周向上相对于第1狭缝邻接。从第1狭缝到转子铁芯的外周的最短距离L1和从第2狭缝到转子铁芯的外周的最短距离L2满足L1<L2。
[0011]专利技术效果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第1狭缝和第2狭缝,能够将转子的磁通集中于第2磁极的极中心,因此,能够抑制转矩脉动而降低电动机的噪音,另外,能够抑制电动机的输出降低。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0014]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转子铁芯及永久磁铁的剖视图。
[0015]图3是将实施方式1的转子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0016]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中的磁通的流动的示意图。
[0017]图5是表示电动机的转子的表面磁通分布的曲线图。
[0018]图6是表示电动机的转子的表面磁通与W3/W2的关系的曲线图。
[0019]图7是表示电动机的转子的表面磁通与W3/W1的关系的曲线图。
[0020]图8是将实施方式1的转子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0021]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转子的虚拟磁极中的磁通的流动的示意图。
[0022]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转子铁芯及永久磁铁的剖视图。
[0023]图11是表示应用了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的模制电动机的纵剖视图。
[0024]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转子的剖视图。
[0025]图13是将实施方式2的转子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剖视图。
[0026]图14是表示应用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空调装置的主视图(A)和表示其室外机的剖视图(B)。
[0027]图15是表示图14(A)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实施方式1
[0029]<电动机的结构>
[0030]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电动机1的剖视图。电动机1是内转子型的电动机,具备能够旋转的转子2和以包围转子2的方式设置的环状的定子5。电动机1也是在转子2中嵌入有永久磁铁25的永久磁铁嵌入型电动机。在定子5与转子2之间设置有例如0.4mm的气隙(空隙)10。
[0031]以下,将成为转子2的旋转中心的轴线称为中心轴C1,将该中心轴C1的方向称为“轴向”。另外,将以中心轴C1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图1中用箭头R1表示)称为“周向”,将以中心轴C1为中心的半径方向称为“径向”。此外,图1是与转子2的中心轴C1正交的面的剖视图。
[0032]<定子的结构>
[0033]定子5具有定子铁芯50和卷绕于定子铁芯50的线圈55。定子铁芯50例如在轴向上层叠多张厚度为0.2mm~0.5mm的具有磁性的层叠部件并通过紧固(crimping)等进行固定而成。在此,层叠部件是以铁(Fe)为主成分的电磁钢板。
[0034]定子铁芯50具有以中心轴C1为中心的环状的磁轭52和从磁轭52向径向内侧(即朝向中心轴C1)延伸的多个齿51。齿51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齿51的数量在此为12,但并不限定于12。在相邻的齿51之间形成有作为收纳线圈55的空间的槽53。
[0035]齿51的径向内侧的前端部的周向的宽度比齿51的其他部分的周向的宽度宽。齿51的前端部隔着上述的气隙10与转子2的外周相向。定子铁芯50的外周50a(即磁轭52的外周)及内周50b(即齿51的前端部)均为圆环状。
[0036]如附图标记56、57所示,将定子铁芯50的各层叠部件固定为一体的紧固部形成于定子铁芯50的磁轭52以及齿51。但是,只要能够将层叠部件固定为一体,则紧固部也可以形成于其他位置。
[0037]在定子铁芯50安装有作为绝缘部的绝缘体54。绝缘体54介于定子铁芯50与线圈55之间,使定子铁芯50与线圈55绝缘。绝缘体54通过将树脂与定子铁芯50一体成形、或者将作为其他部件成形的树脂成形体组装于定子铁芯50而形成。
[0038]绝缘体54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苯硫醚(PBS)、液晶聚合物(LCP)、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绝缘性的树脂构成。绝缘体54也能够由厚度为
0.035~0.4mm的绝缘性的树脂薄膜构成。
[0039]线圈55隔着绝缘体54卷绕于齿51。线圈55由以铜或铝为主成分的材料构成。线圈55可以按每个齿51卷绕(集中绕组),或者也可以跨越多个齿51地卷绕(分布绕组)。
[0040]<转子的结构>
[0041]图2是表示转子铁芯20及永久磁铁25的剖视图。在图2中,省略了树脂部4以及旋转轴11。转子2具有以中心轴C1为中心的圆筒状的转子铁芯20。转子铁芯20在轴向上层叠多张厚度为0.2~0.5mm的具有磁性的层叠部件并通过紧固等进行固定而成。在此,层叠部件是以铁为主成分的电磁钢板。此外,转子铁芯20也可以由将软磁性材料和树脂组合而成的树脂铁芯构成。转子2的直径在此为50mm。
[0042]沿着转子铁芯20的外周形成有多个磁铁插入孔21。磁铁插入孔21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各磁铁插入孔21具有在周向上长的形状,在轴向上贯通转子铁芯20。更具体而言,各磁铁插入孔21在与通过后述的极中心和中心轴C1的直线(称为磁极中心线)正交的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磁铁插入孔21的数量在此为五个。
[0043]在各磁铁插入孔21配置有永久磁铁25。永久磁铁25是平板状的构件,在与定子5相向的方向(更具体而言,转子铁芯20的径向)上具有厚度T1,在厚度方向上被磁化。永久磁铁25例如由以钕(Nd)或S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转子,其中,具有:转子铁芯,具有包围中心轴的环状的外周和沿着所述外周形成的磁铁插入孔;以及永久磁铁,配置于所述磁铁插入孔,由所述永久磁铁构成第1磁极,由所述转子铁芯的一部分构成第2磁极,所述转子铁芯在所述第2磁极具有多个狭缝,所述多个狭缝相对于连结所述第2磁极的极中心和所述中心轴的磁极中心线对称地形成,所述多个狭缝在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的周向上的所述磁极中心线的一侧具有第1狭缝和第2狭缝,所述第1狭缝最靠近所述磁极中心线,所述第2狭缝在所述周向上相对于所述第1狭缝邻接,从所述第1狭缝到所述转子铁芯的外周的最短距离L1和从所述第2狭缝到所述转子铁芯的所述外周的最短距离L2,满足L1<L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中,所述第1狭缝形成在所述磁极中心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中,在相对于所述磁极中心线的所述周向的另一侧,具有相对于所述磁极中心线与所述第1狭缝对称地形成的另一个第1狭缝。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其中,所述第1狭缝与所述另一个第1狭缝的所述周向的间隔W1和所述第2狭缝与所述磁铁插入孔的所述周向的间隔W3,满足1≤W3/W1≤2.1。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转子,其中,所述第1狭缝与所述另一个第1狭缝的所述周向的间隔W1、所述第1狭缝与所述第2狭缝的所述周向的间隔W2、以及所述第2狭缝与所述磁铁插入孔的所述周向的间隔W3,满足W1+W2<W3。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转子,其中,所述间隔W1、所述间隔W2、以及所述最短距离L2,满足W1+W2<L2。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下川贵也麻生洋树高桥谅伍野本一真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