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燃煤输送防堵塞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0921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25
一种锅炉燃煤输送防堵塞系统,其包括搅拌装置、炉灰供应装置、干煤输送带、湿煤输送带、煤供应装置及切换装置;所述煤供应装置、湿煤输送带、炉灰供应装置、搅拌装置形成湿煤输送系统;所述煤供应装置、干煤输送带形成干煤输送系统;所述切换装置设置于煤供应装置上或湿煤输送带与干煤输送带之间;切换装置切换煤供应装置与湿煤输送带、干煤输送带之间的对应关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燃煤锅炉自身的设备和资源,将炉灰输添加至原煤中,改善了湿煤的水分。以较少的投入,解决了原输送系统易严重堵塞、锅炉因燃料供给不足引起各种故障、不能稳定运行的问题,实现了在不改变原有的输送系统上,保证了锅炉的运行正常,安全操作。安全操作。安全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炉燃煤输送防堵塞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输送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锅炉燃煤输送防堵塞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的燃料是煤炭,要保证锅炉的稳定可靠运行,足量的煤粉供应给锅炉燃烧是整个锅炉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然而燃料的供给,有时跟天气有很大的关系,原煤的运输和堆放,特别是每年的梅雨和台风季节,输送燃煤的含水量高达30%以上,含水量达30%以上的煤灰在输送中有一个特性就是粘。没有流动性,输送到什么地方,原煤就堆积到什么地方,落煤管、圆振筛、破碎机是堵塞最严重的部位,且部分煤粉仓还会搭桥,使整个燃料系统供应不畅,造成断煤停炉,严重影响生产进度。传统的解决堵塞的方法通常为投入大量的人工去挖、捅,然而,该种采用大量人工的方式不仅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且安全性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炉燃煤输送防堵塞系统,以解决传统燃煤输送系统易堵塞,导致整个燃料系统供应不畅,造成断煤停炉的问题。
[0004]一种锅炉燃煤输送防堵塞系统,其包括湿煤输送系统及干煤输送系统;所述锅炉燃煤输送防堵塞系统包括搅拌装置、炉灰供应装置、干煤输送带、湿煤输送带、煤供应装置及切换装置;所述煤供应装置、湿煤输送带、炉灰供应装置、搅拌装置形成所述湿煤输送系统;所述煤供应装置、干煤输送带形成所述干煤输送系统;所述湿煤输送带呈倾斜设置,炉灰供应装置设置于湿煤输送带的正上方,搅拌装置设置于湿煤输送带的顶端,煤供应装置设置于湿煤输送带的底端上方;所述切换装置设置于煤供应装置上或湿煤输送带与干煤输送带之间;切换装置切换煤供应装置与湿煤输送带、干煤输送带之间的对应关系。
[0005]进一步地,所述炉灰供应装置包括灰斗、闸阀及星型给料机螺旋给料机,所述灰斗的底端设有一出灰管,闸阀及星型给料机均装设于出灰管上,且闸阀设置于星型给料机的上方。
[0006]进一步地,所述炉灰供应装置还包括一设置于星型给料机的下方的螺旋给料机,所述星型给料机将炉灰输送至螺旋给料机上,星型给料机设置于所述湿煤输送带正上方。
[0007]进一步地,所述炉灰供应装置还包括一收尘器,所述收尘器设置于灰斗的正上方。
[0008]进一步地,所述湿煤输送带及干煤输送带的横截面顶部均设有一限位槽,该限位槽呈中部低、两侧高的结构设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壳体及设置于壳体内的两并排设置的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包括中心轴及设置于中心轴上的多个搅拌叶片,且两搅拌器的中心轴呈平行设置,两搅拌器上的叶片呈间隔错位设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设置于湿煤输送带顶部的正下方,且湿煤输送带顶端部分延伸于壳体内。
[0011]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设置可快速切换的干煤输送系统及湿煤输送系统,从而可确保了煤输送的正常运行。其中,所述湿煤输送系统的设置,通过利用燃煤锅炉自身的设备和资源,将炉灰输添加至原煤中,改善了湿煤的水分。以较少的投入,解决了含水量高于30%原煤供应造成燃料入炉困难、易造成输煤系统严重堵塞、锅炉因燃料供给不足引起各种故障、不能稳定运行的问题,实现了在不改变原有的输送系统上,保证了锅炉的运行正常,安全操作。本技术的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锅炉燃煤输送防堵塞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炉灰供应装置未示;
[0014]图3为图1中炉灰供应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图1中搅拌装置的端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锅炉燃煤输送防堵塞系统,其用于输送燃煤,所述锅炉燃煤输送防堵塞系统包括湿煤输送系统及干煤输送系统。该锅炉燃煤输送防堵塞系统包括搅拌装置10、炉灰供应装置20、干煤输送带30、湿煤输送带40、煤供应装置(图未示)及切换装置(图未示)。其中,所述煤供应装置、湿煤输送带40、炉灰供应装置20、搅拌装置10形成所述湿煤输送系统。而所述煤供应装置、干煤输送带30形成所述干煤输送系统。
[0018]所述湿煤输送带40呈倾斜设置,且所述炉灰供应装置20设置于湿煤输送带40的正上方,所述搅拌装置10设置于湿煤输送带40的顶端。所述切换装置用于切换煤供应装置,使其将湿煤输送至湿煤输送带40上或将干煤输送至干煤输送带30上。可以理解地,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切换装置也可用于切换湿煤输送带40及干煤输送带30,将需求的其中之一输送至切换至煤供应装置位置,以便于煤供应装置将对应的煤传送至相应输送带上。
[0019]所述炉灰供应装置20包括收尘器21、灰斗22、闸阀23、星型给料机24及螺旋给料机25,所述收尘器21设置于灰斗22的正上方,其用于将锅炉内煤燃烧后残留的炉灰收集至灰斗22内。所述灰斗22的底端设有一出灰管,所述闸阀23及星型给料机24均装设于出灰管上,且闸阀23设置于星型给料机24的上方。其中,所述闸阀23用于控制出灰管的通断,所述星型给料机24用于均匀连续输送及卸载炉灰。所述螺旋给料机25设置于星型给料机24的下方,星型给料机24将炉灰输送至螺旋给料机25上,螺旋给料机25用于对炉灰进行称重计量、定量控制并稳流输送。
[0020]所述湿煤输送带40及干煤输送带30的横截面顶部均呈中部低、两侧高的结构设置,从而便于煤的输送,避免煤自输送带抖落至其它设备上影响设备清洁度及造成材料的浪费。
[0021]所述搅拌装置10包括壳体11及设置于壳体11内的两并排设置的搅拌器12,所述搅拌器12包括中心轴121及设置于中心轴121上的多个搅拌叶片122,且两搅拌器12的中心轴121呈平行设置,两搅拌器12上的叶片122呈间隔错位设置,从而可以起到很好的搅拌及传
送效果。所述壳体11设置于湿煤输送带40 顶部的正下方,且湿煤输送带40顶端部分延伸于壳体11内,从而可确保湿煤能落至壳体11内。
[0022]工作时,当湿煤的含水量30%以上时,所述切换装置将供煤装置切换至对应于湿煤输送带40上,供煤装置将湿煤转移至湿煤输送带40上,湿煤输送带 40带动湿煤向上输送。当湿煤输送至炉灰供应装置20的正下方时,闸阀23打开,炉灰落至星型给料机24上,再经螺旋给料机25计量称重(含水量30%以上燃煤,则湿煤与炉灰按7:1比例搅拌;若含水量在40%以上,则按6:1比例搅拌)。螺旋给料机25将计量好炉灰覆盖至湿煤的表面上。湿煤输送带将湿煤及炉灰输送至湿料输送带40的最顶端,然后落料至搅拌装置10内,搅拌装置10将湿煤与炉灰搅拌均匀,从而改善湿煤的水分,保障输送系统正常运动。然后再经圆振筛、破碎机、进入煤粉仓内。当湿工含水量低于30%时,所述切换装置将供煤装置切换至干煤输送带30上,干煤输送带30将煤直接输送至圆振筛、破碎机内处理,再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燃煤输送防堵塞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湿煤输送系统及干煤输送系统;所述锅炉燃煤输送防堵塞系统包括搅拌装置、炉灰供应装置、干煤输送带、湿煤输送带、煤供应装置及切换装置;所述煤供应装置、湿煤输送带、炉灰供应装置、搅拌装置形成所述湿煤输送系统;所述煤供应装置、干煤输送带形成所述干煤输送系统;所述湿煤输送带呈倾斜设置,炉灰供应装置设置于湿煤输送带的正上方,搅拌装置设置于湿煤输送带的顶端,煤供应装置设置于湿煤输送带的底端上方;所述切换装置设置于煤供应装置上或湿煤输送带与干煤输送带之间;切换装置切换煤供应装置与湿煤输送带、干煤输送带之间的对应关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燃煤输送防堵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灰供应装置包括灰斗、闸阀及星型给料机螺旋给料机,所述灰斗的底端设有一出灰管,闸阀及星型给料机均装设于出灰管上,且闸阀设置于星型给料机的上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炉燃煤输送防堵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桂华刘国才陈邦天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建晖纸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