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熙园专利>正文

一种侧流式防回流静脉留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9202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流式防回流静脉留置针,套管通过单向导通机构与本体连通;所述单向导通机构包括:弹性膜腔,所述弹性膜腔包括第一腔体和弹性膜,第一腔体两端分别连通套管和本体,第一腔体和本体的连通口通过第一腔体贯通到套管中,第一腔体内设有隔断第一腔体前后开口的弹性膜;单向导通腔,单向导通腔与弹性膜腔并联,单向导通腔的导通方向为本体到套管方向。以解决现有技术血液在不进行输液的过程中易回流到套管的问题。的过程中易回流到套管的问题。的过程中易回流到套管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流式防回流静脉留置针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侧流式防回流静脉留置针。

技术介绍

[0002]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其使用能减少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以及对打针的恐惧感,便于临床用药,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量。静脉留置针操作简便,适用于任何部位的穿刺,在临床上得以普遍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核心组成部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部中空,本体两端开口,本体侧壁连通分叉管;套管,所述套管与本体左端开口连通;密封塞,所述密封塞固定连接在本体内部将本体右端开口封闭;穿刺针,所述穿刺针穿过密封塞后插入套管中,穿刺针长度大于套管长度。使用时,将套管和穿刺针一起穿刺入血管内,当套管全部进入血管后,回撤穿刺针,将套管留置在血管内从而进行输液治疗。
[0003]但现有留置针套管的端部均为开口,无闭合的功能,仅依靠护士封管时在套管内形成正压,使得人体静脉血管内的血液不会倒流,但人工患者静脉血压过大或者护士操作不当,在不进行输液的过程中易造成静脉血回流,回流的静脉血在留置针内形成小块血栓,进而造成留置针的堵塞,使液体不能顺畅的流动,同时在输液时易将小块血栓带入到血液中,进而形成血栓,对身体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技术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侧流式防回流静脉留置针。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侧流式防回流静脉留置针,包括:
[0006]本体,所述本体内部中空,本体两端开口,本体侧壁连通分叉管;
[0007]套管,所述套管与本体左端开口连通;
[0008]密封塞,所述密封塞固定连接在本体内部将本体右端开口封闭;
[0009]穿刺针,所述穿刺针穿过密封塞后插入套管中,穿刺针长度大于套管长度;
[0010]所述套管通过单向导通机构与本体连通;
[0011]所述单向导通机构包括:
[0012]弹性膜腔,所述弹性膜腔包括第一腔体和弹性膜,第一腔体两端分别连通套管和本体,第一腔体和本体的连通口通过第一腔体贯通到套管中,第一腔体内设有隔断第一腔体前后开口的弹性膜;
[0013]单向导通腔,单向导通腔与弹性膜腔并联,单向导通腔的导通方向为本体到套管方向。
[0014]进一步地,所述单向导通腔包括:
[0015]第二腔体;
[0016]固定挡块,所述固定挡块设置在第二腔体内隔断第二腔体前后的开口,固定挡块中部开有第一流通孔,第一流通孔位于套管的一侧的内表面为圆台形,圆台形靠近固定挡
块表面一侧的直径大于靠近固定挡块内部的直径;
[0017]活动塞,所述活动塞活动安装在第二腔体内,活动塞位于固定挡块靠近套管的一侧,活动塞靠近固定挡块的侧面中部设有与所述圆台形相匹配的圆锥体,圆锥体以外的活动塞上设有连通套管和本体的第二流通孔;
[0018]弹性绳,所述弹性绳一端连接在圆锥体端部,弹性绳另一端连接第二腔体内靠近本体的墙壁上。
[0019]进一步地,所述单向导通腔还包括:
[0020]密封橡胶,所述密封橡胶铺设在所述圆台形的表面。
[0021]进一步地,所述单向导通腔还包括:
[0022]导孔,所述导孔开设在活动塞靠近套管一侧的侧面;
[0023]导杆,所述导杆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腔体内靠近套管一侧的腔壁,导杆与导孔相匹配,导杆活动插接在导孔内。
[0024]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膜为TPE橡胶。
[0025]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膜厚度为4毫米以上。
[002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7]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同时设置弹性膜腔和单向导通腔,当需要穿刺时将穿刺针通过弹性膜腔穿过弹性膜然后进行穿刺,待穿刺完成后穿刺针退出套管和单向导通机构,弹性膜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将穿刺针穿过其上时留下的穿孔封闭,另外由于单向导通腔从套管到本体方向为截止,因此血液不会从套管流向本体。本技术彻底避免了血液回流到套管,并且操作过程与普通静脉留置针无异,不需要培训,不增加护士工作负担,结构简单价格低廉;
[0028]2)本技术通过将穿刺针穿刺通道和单向导通的液体流通通道分离,使得穿刺针对单向导通的液体流通通道不会造成破坏。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的穿刺针插入套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的穿刺针拔出套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图2 A处的局部示意图;
[0032]图4为图2 B处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技术进行进一步介绍:
[0034]实施例1:参考图1至图4,一种侧流式防回流静脉留置针,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内部中空,本体1两端开口,本体1侧壁连通分叉管6;套管2,所述套管2与本体1左端开口连通;密封塞4,所述密封塞4固定连接在本体1内部将本体1右端开口封闭;穿刺针3,所述穿刺针3穿过密封塞4后插入套管2中,穿刺针3长度大于套管2长度;所述套管2通过单向导通机构5与本体1连通;所述单向导通机构5包括:弹性膜腔501,所述弹性膜腔501包括第一腔体5011和弹性膜5012,第一腔体5011两端分别连通套管2和本体1,第一腔体5011和本体1的连通口通过第一腔体5011贯通到套管2中,第一腔体5011内设有隔断第一腔体5011前后开口
的弹性膜5012;单向导通腔502,单向导通腔502与弹性膜腔501并联,单向导通腔502的导通方向为本体1到套管2方向。
[00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同时设置弹性膜腔501和单向导通腔502,当需要穿刺时将穿刺针3通过弹性膜腔501穿过弹性膜5012然后进行穿刺,待穿刺完成后穿刺针3退出套管2和单向导通机构5,弹性膜5012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将穿刺针3穿过其上时留下的穿孔封闭,另外由于单向导通腔501从套管2到本体1方向为截止,因此血液不会从套管2流向本体1。本技术彻底避免了血液回流到套管2,并且操作过程与普通静脉留置针无异,不需要培训,不增加护士工作负担,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本技术通过将穿刺针3穿刺通道和单向导通的液体流通通道分离,使得穿刺针3对单向导通的液体流通通道不会造成破坏。
[0036]进一步地,所述单向导通腔502包括:第二腔体5021;固定挡块5022,所述固定挡块5022设置在第二腔体5021内隔断第二腔体5021前后的开口,固定挡块5022中部开有第一流通孔5023,第一流通孔5023位于套管2的一侧的内表面为圆台形,圆台形靠近固定挡块5022表面一侧的直径大于靠近固定挡块5022内部的直径;活动塞5024,所述活动塞5024活动安装在第二腔体5021内,活动塞5024位于固定挡块5022靠近套管2的一侧,活动塞5024靠近固定挡块5022的侧面中部设有与所述圆台形相匹配的圆锥体,圆锥体以外的活动塞5024上设有连通套管2和本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流式防回流静脉留置针,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内部中空,本体(1)两端开口,本体(1)侧壁连通分叉管(6);套管(2),所述套管(2)与本体(1)左端开口连通;密封塞(4),所述密封塞(4)固定连接在本体(1)内部将本体(1)右端开口封闭;穿刺针(3),所述穿刺针(3)穿过密封塞(4)后插入套管(2)中,穿刺针(3)长度大于套管(2)长度;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2)通过单向导通机构(5)与本体(1)连通;所述单向导通机构(5)包括:弹性膜腔(501),所述弹性膜腔(501)包括第一腔体(5011)和弹性膜(5012),第一腔体(5011)两端分别连通套管(2)和本体(1),第一腔体(5011)和本体(1)的连通口通过第一腔体(5011)贯通到套管(2)中,第一腔体(5011)内设有隔断第一腔体(5011)前后开口的弹性膜(5012);单向导通腔(502),单向导通腔(502)与弹性膜腔(501)并联,单向导通腔(502)的导通方向为本体(1)到套管(2)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流式防回流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导通腔(502)包括:第二腔体(5021);固定挡块(5022),所述固定挡块(5022)设置在第二腔体(5021)内隔断第二腔体(5021)前后的开口,固定挡块(5022)中部开有第一流通孔(5023),第一流通孔(5023)位于套管(2)的一侧的内表面为圆台形,圆台形靠近固定挡块(50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熙园杨胜碧陶晓娜
申请(专利权)人:杨熙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