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排水的钢结构集成绿色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9055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方便排水的钢结构集成绿色建筑,包括下连接座、横梁、上连接座、立柱和楼板组件;所述方便排水的钢结构集成绿色建筑还包括与所述上连接座固定连接的屋顶组件;所述屋顶组件包括T形梁、倾斜屋顶面及用于支撑所述倾斜屋顶面的竖梁和角梁;各部件由工厂制造运至现场装配安装,无需现场焊接和切割,在施工现场部件与部件之间仅需要使用螺栓和螺母进行连接,安装效率高且光声污染小;由于每一层采用同样的部件,工厂仅仅需要生产几款固定的部件,生产效率高,所消耗的能源、材料能够由于批量生产而均摊至最低,特别满足绿色建筑对建筑周期内消耗资源总量低的要求。对建筑周期内消耗资源总量低的要求。对建筑周期内消耗资源总量低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排水的钢结构集成绿色建筑
[0001]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号201910011389.2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1910011389.2,申请日为2019年01月07日,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装配式钢结构集成绿色建筑及其设计安装工艺。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结构框架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方便排水的钢结构集成绿色建筑。

技术介绍

[0003]与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结构体系构件可标准化生产,施工周期短,质量易控制,材料可回收,是一种优良的结构体系。钢结构建筑通常由型钢和钢板制成的梁、柱、桁架等构件构成承重结构,其与屋面、楼面和墙面等围护结构,共同组成整栋的建筑物。钢结构建筑相比传统的混凝土建筑而言,用钢板或型钢替代了钢筋混凝土,强度更高,抗震性更好。并且由于构件可以工厂化制作,现场安装,因而大大减少工期。由于钢材的可重复利用,可以大大减少建筑垃圾,更加绿色环保,因而被广泛应用在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中。
[0004]钢结构建筑在现场组装过程中,梁和柱需要进行相互连接,梁和柱的单根重量达到0.5-1吨,长度为3-12米,梁和柱的对正、焊接作业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经验,费时费力,拖延了施工工期。尤其是高空中的梁和柱的连接,作业人员需要攀登到高处进行拼对和焊接,梁和柱的焊接出现错位后,不容易进行改正,严重影响了建筑的质量。
[0005]有鉴于此,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排水的钢结构集成绿色建筑,其具有装配简单方便,绿色环保的特点。
[0007]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0008]一种方便排水的钢结构集成绿色建筑,其中,包括下连接座、横梁、上连接座、立柱和楼板组件;所述下连接座包括下短柱、下支撑板和十字连接板,所述下短柱固定设置下支撑板下底面中心,所述十字连接板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板的上表面中心;所述横梁上形成有插槽,所述横梁的插槽插接在所述十字连接板上;所述十字连接板和所述横梁上形成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内设置有用于紧固所述插槽和所述十字连接板的第一螺栓螺母组件;所述楼板组件抵顶在所述下支撑板的上表面;
[0009]所述上连接座包括上支撑板和上短柱,所述上短柱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板的上表面中心;所述上连接座的下表面抵顶在所述十字连接板上;所述上支撑板、楼板组件和下支撑板上形成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内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上支撑板、楼板组件和下支撑板的第二螺栓螺母组件;
[0010]所述立柱两端的侧壁上形成若干个环形间隔设置的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孔
内形成有螺纹,所述上短柱和所述下短柱上分别形成有供所述立柱嵌入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侧壁形成有贯通的第四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孔和第四固定孔内设置有将所述立柱固定在所述上短柱和下短柱上的第三螺栓组件。
[0011]进一步,所述楼板组件包括U形架、可拆卸地安装在U形架的缺口处的封口架和楼层板,所述楼层板两侧形成有滑槽,所述U形架的内侧壁上形成有与滑槽卡接的滑轨,所述封口架上形成有两个定位块,所述U形架上形成有供所述定位块嵌入的定位槽,所述U形架上形成有与所述定位槽相通的螺纹孔。
[0012]进一步,所述封口架面向楼层板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弹簧,所述弹簧的自由端连接有抵板,所述抵板的远离所述弹簧的一面与楼层板的侧壁相抵。
[0013]进一步,所述楼板组件下方设置有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所述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横梁上,所述第一支撑条的中间段活动卡接在第二支撑条顶面开设的豁口内。
[0014]进一步,所述立柱两端的侧壁上形成有环形抵顶凸块,在所述第三固定孔和所述第四固定孔对正时,所述环形抵顶凸块与所述上短柱或所述下短柱相抵顶。
[0015]进一步,所述方便排水的钢结构集成绿色建筑还包括与所述上连接座固定连接的屋顶组件;所述屋顶组件包括T形梁、倾斜屋顶面及用于支撑所述倾斜屋顶面的竖梁和角梁;所述竖梁和角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T形梁和倾斜屋顶面固定连接;所述T形梁上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上连接有排水管;所述倾斜屋顶面上设置有遮阳板,所述屋顶的自由端超出T形梁,所述遮阳板中部搭接在所述集水槽上;所述T形梁两侧边缘上形成有屋顶支撑座,所述屋顶支撑座嵌入至所述上短柱的容纳腔中,所述屋顶支撑座与所述上短柱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
[0016]一种方便排水的钢结构集成绿色建筑的设计安装工艺,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0017]①
安装底座:将所述上连接座与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地基固定连接;
[0018]②
安装立柱:将立柱嵌入至上连接座的上短柱内,将所述第三螺栓组件穿过第四固定孔与所述第三固定孔螺纹连接。
[0019]③
安装下连接座:将立柱嵌入至下连接座的下短柱内,将所述第三螺栓组件穿过第四固定孔与所述第三固定孔螺纹连接;
[0020]④
安装横梁:将所述横梁的插槽插接在所述十字连接板,第一螺栓螺母组件穿过第一固定孔将横梁与十字连接板紧固连接;
[0021]⑤
安装楼板组件:将所述楼板组件安装在四条横梁围成的空间中;
[0022]⑥
安装上连接座:将所述上连接座放置在所述十字连接板上,将所述第二螺栓螺母组件的螺栓依次穿过上支撑板、楼板组件和下支撑板的第二固定孔,使用螺母进行紧固;
[0023]⑦
重复步骤



,直至建筑设计楼层高度。
[0024]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方便排水的钢结构集成绿色建筑,各部件由工厂制造运至现场装配安装,无需现场焊接和切割,在施工现场部件与部件之间仅需要使用螺栓和螺母进行连接,安装效率高且光声污染小。
[0025]横梁的两端插接在所述十字连接板上,通过第一螺栓螺母组件进行固定,安装楼板组件后,再通过第二螺栓螺母组件将所述上支撑板、楼板组件和下支撑板相固定连接,实
现整体的固定,使连接更加牢靠,安全性增强。
[0026]由于每一层采用同样的部件,工厂仅仅需要生产几款固定的部件,生产效率高,所消耗的能源、材料能够由于批量生产而均摊至最低,能够满足绿色建筑对建筑周期内消耗资源总量低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方便排水的钢结构集成绿色建筑的分解示意图。
[0028]图2为楼板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封口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30]图4为第一支撑条和第二支撑条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第二螺栓螺母组件与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立柱与上连接座和下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7为屋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下连接座1;下短柱11;下支撑板12;十字连接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排水的钢结构集成绿色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连接座、横梁、上连接座、立柱和楼板组件;所述下连接座包括下短柱、下支撑板和十字连接板,所述下短柱固定设置下支撑板下底面中心,所述十字连接板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板的上表面中心;所述横梁上形成有插槽,所述横梁的插槽插接在所述十字连接板上;所述十字连接板和所述横梁上形成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内设置有用于紧固所述插槽和所述十字连接板的第一螺栓螺母组件;所述楼板组件抵顶在所述下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上连接座包括上支撑板和上短柱,所述上短柱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板的上表面中心;所述上连接座的下表面抵顶在所述十字连接板上;所述上支撑板、楼板组件和下支撑板上形成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内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上支撑板、楼板组件和下支撑板的第二螺栓螺母组件;所述立柱两端的侧壁上形成若干个环形间隔设置的第三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孔内形成有螺纹,所述上短柱和所述下短柱上分别形成有供所述立柱嵌入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侧壁形成有贯通的第四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孔和第四固定孔内设置有将所述立柱固定在所述上短柱和下短柱上的第三螺栓组件;所述方便排水的钢结构集成绿色建筑还包括与所述上连接座固定连接的屋顶组件;所述屋顶组件包括T形梁、倾斜屋顶面及用于支撑所述倾斜屋顶面的竖梁和角梁;所述竖梁和角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T形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恩祥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金启点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