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悬挂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894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悬挂总成,包括壳体(5),壳体(5)内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承力盘(1)、推力轴承(2)、阻尼盘(3)、碟簧组(4)和金属编织弹簧(7),承力盘(1)、推力轴承(2)、阻尼盘(3)、碟簧组(4)和金属编织弹簧(7)均能够套设于光杆(9)外,光杆(9)的质量能够依次通过承力盘(1)、推力轴承(2)、阻尼盘(3)、碟簧组(4)和金属编织弹簧(7)传递至壳体(5)。该安全悬挂总成具有三重减震功能,当生产过程中载荷突然变化时,能有效吸收高于平均值的能量,减缓因震动对抽油机造成的机械性损害并降低光杆断脱几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安全悬挂总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采油设备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在抽油机上使用的安全悬挂总成。

技术介绍

[0002]抽油机井光杆断、脱是各油田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抽油机井生产过程中,长期受负荷、交变载荷影响,光杆容易发生疲劳和损伤从而导致光杆断裂和脱扣,光杆断裂的大多发生在光杆与方卡子的连接处附近。光杆发生断脱后,光杆下部的备卡将坐于防喷盒上,较长的坠落距离引起的巨大动能可能导致备卡失效。其后果如下:1、井内液体涌出,井控失控;2、抽油机失去负载,电机容易烧损;3、事故发生时,容易引起人身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光杆容易断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悬挂总成,该安全悬挂总成具有三重减震功能,当生产过程中载荷突然变化时,能有效吸收高于平均值的能量,减缓因震动对抽油机造成的机械性损害并降低光杆断脱几率。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悬挂总成,包括壳体,壳体内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承力盘、推力轴承、阻尼盘、碟簧组和金属编织弹簧,承力盘、推力轴承、阻尼盘、碟簧组和金属编织弹簧均能够套设于光杆外,光杆的质量能够依次通过承力盘、推力轴承、阻尼盘、碟簧组和金属编织弹簧传递至壳体。
[0005]壳体的上部含有内外套设的内筒体和外筒体,内筒体的下端与外筒体的下端通过环形底板连接固定,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形成环形空腔,阻尼盘、碟簧组和金属编织弹簧均位于该环形空腔内。
[0006]承力盘为筒状结构,承力盘的外表面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大径段和小径段,承力盘的大径段与外筒体的上部过渡配合或间隙配合,承力盘的大径段位于内筒体的上方,承力盘的小径段套设于内筒体内。
[0007]阻尼盘位于所述环形空腔的上部,阻尼盘为圆环形结构,阻尼盘的外周面与外筒体之间设有密封圈,阻尼盘的内周面与内筒体之间设有密封圈。
[0008]阻尼盘的外周面内设有环形内腔,阻尼盘的下部设有阻尼通孔,阻尼通孔能够连通阻尼盘的下方与所述环形内腔。
[0009]该环形空腔内设有液压油,该液压油的上液面与阻尼盘的下端面平齐,该液压油能够通过阻尼通孔进入阻尼盘的环形内腔中。
[0010]碟簧组含有多个碟簧,碟簧组与金属编织弹簧之间设有隔离盘,隔离盘与内筒体过渡配合或间隙配合,隔离盘与外筒体过渡配合或间隙配合。
[0011]壳体的下端设有环形托盘,环形底板的轴线与环形托盘的轴线重合,环形底板通过连接板与环形底板连接固定。
[0012]环形底板、连接板和环形托盘依次连接形成开放式容纳空间,该开放式容纳空间能够容纳备卡,备卡能够进出该开放式容纳空间,环形托盘的内径小于备卡的外径。
[0013]壳体的左右两侧外各设有两个耳片,耳片的下部设有能够与钢坠卡接的凹槽,壳体外设有能够防止钢坠脱离的阻碍销钉。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可降低光杆断裂的几率,通过碟簧、液力、金属编织弹簧实现三重减震功能,当生产过程中载荷突然变化时,能有效吸收高于平均值的能量。当载荷小于平均值时又能将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消除因载荷变化对抽油系统的震动,减缓因震动对抽油机造成的机械性损害并降低光杆断脱(断裂和脱扣)几率。
[0016]2、总成可实现安全捕捉的功能,当光杆断脱时整个杆柱系统仍可正常生产。
[0017]3、总成可降低杆柱脱扣的几率。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安全悬挂总成的主视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安全悬挂总成的俯视图。
[0021]图3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安全悬挂总成在使用状态的主视图。
[0023]图5是图4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0024]1、承力盘;2、推力轴承;3、阻尼盘;4、碟簧组;5、壳体;6、隔离盘;7、金属编织弹簧;8、阻碍销钉;9、光杆;10、备卡;11、方卡子;12、钢坠;
[0025]31、阻尼通孔;32、环形内腔;
[0026]51、内筒体;52、外筒体;53、环形底板;54、环形托盘;55、连接板;56、耳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8]一种安全悬挂总成,包括壳体5,壳体5内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承力盘1、推力轴承2、阻尼盘3、碟簧组4和金属编织弹簧7,承力盘1、推力轴承2、阻尼盘3、碟簧组4和金属编织弹簧7均能够套设于光杆9外,光杆9的质量能够依次通过承力盘1、推力轴承2、阻尼盘3、碟簧组4和金属编织弹簧7传递至壳体5,如图1至图4所示。
[0029]在本实施例中,壳体5的上部含有内外套设的内筒体51和外筒体52,内筒体51的下端与外筒体52的下端通过环形底板53连接固定,内筒体51和外筒体52之间形成环形空腔,该环形空腔的上端为开放状态,该环形空腔的下端为封闭状态,阻尼盘3、碟簧组4和金属编织弹簧7均位于该环形空腔内。
[0030]在本实施例中,阻尼盘3、碟簧组4和金属编织弹簧7套设于内筒体51和外筒体52之间,内筒体51的轴线、外筒体52的轴线、承力盘1的轴线、推力轴承2的轴线、阻尼盘3的轴线、碟簧组4的轴线和金属编织弹簧7重合。内筒体51的上端低于外筒体52的上端。
[0031]在本实施例中,承力盘1为筒状结构,承力盘1的内部含有纵向贯通孔,承力盘1的外表面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大径段和小径段,承力盘1的大径段与外筒体52的上部过
渡配合或间隙配合,承力盘1的大径段位于内筒体51的上方,承力盘1的小径段套设于内筒体51内,如图1和图2所示。
[0032]在本实施例中,承力盘1的大径段与外筒体52之间设有密封圈,承力盘1的大径段的下表面设有用于安装推力轴承2的下环槽,承力盘1的内部的纵向贯通孔的孔径大于光杆9的外径,承力盘1的小径段与内筒体51间隙配合,承力盘1的大径段的上部位于壳体5外,承力盘1的大径段的下部位于壳体5内。
[0033]在本实施例中,阻尼盘3位于所述环形空腔的上部,阻尼盘3为圆环形结构,阻尼盘3与外筒体52间隙配合,阻尼盘3与内筒体51间隙配合,阻尼盘3的外周面与外筒体52之间设有密封圈,阻尼盘3的内周面与内筒体51之间设有密封圈,如图2所示。
[0034]在本实施例中,阻尼盘3的外周面内设有环形内腔32,环形内腔32与外筒体52连接处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密封圈,阻尼盘3的下部设有阻尼通孔31,阻尼通孔31能够连通阻尼盘3的下方与所述环形内腔,环形内腔32也只有通过阻尼通孔31才能与阻尼盘3的外部连通。
[0035]在本实施例中,该环形空腔内设有液压油,优选该液压油为极压液压油,该液压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悬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悬挂总成包括壳体(5),壳体(5)内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承力盘(1)、推力轴承(2)、阻尼盘(3)、碟簧组(4)和金属编织弹簧(7),承力盘(1)、推力轴承(2)、阻尼盘(3)、碟簧组(4)和金属编织弹簧(7)均能够套设于光杆(9)外,光杆(9)的质量能够依次通过承力盘(1)、推力轴承(2)、阻尼盘(3)、碟簧组(4)和金属编织弹簧(7)传递至壳体(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悬挂总成,其特征在于,壳体(5)的上部含有内外套设的内筒体(51)和外筒体(52),内筒体(51)的下端与外筒体(52)的下端通过环形底板(53)连接固定,内筒体(51)和外筒体(52)之间形成环形空腔,阻尼盘(3)、碟簧组(4)和金属编织弹簧(7)均位于该环形空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悬挂总成,其特征在于,承力盘(1)为筒状结构,承力盘(1)的外表面含有从上向下依次连接的大径段和小径段,承力盘(1)的大径段与外筒体(52)的上部过渡配合或间隙配合,承力盘(1)的大径段位于内筒体(51)的上方,承力盘(1)的小径段套设于内筒体(51)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悬挂总成,其特征在于,阻尼盘(3)位于所述环形空腔的上部,阻尼盘(3)为圆环形结构,阻尼盘(3)的外周面与外筒体(52)之间设有密封圈,阻尼盘(3)的内周面与内筒体(51)之间设有密封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悬挂总成,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剪树旭剪新张春堂陶然施玉龚润民徐雪楠何妮娟王鸿杨淑英杜晓雪许佳赛胡燕张林鹏黄丽晨李艳丽宿晶鑫樊超安禹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