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区域产业转移分析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08904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25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区域产业转移分析方法和系统,包括:基于选定的产业在各年份和各地区用电量,分别计算各产业在各地区的用电量相对增长指数、区位熵和用电量产业转移指数;根据各产业在各地区的用电量相对增长指数、区位熵和用电量产业转移指数,得到产业转移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采用的产业分类方便处理,数据来源时间持续、覆盖全面,能够持续、全面的分析各产业转移的趋势。本发明专利技术数据来源时间持续、覆盖全面,能够持续、全面的分析各产业转移的趋势。全面的分析各产业转移的趋势。全面的分析各产业转移的趋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区域产业转移分析方法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产业分析
,具体涉及一种区域产业转移分析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产业转移对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及区域间经济关系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并进而影响部分企业的战略决策。
[0003]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主要分为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产业转移理论和以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为基础的新经济地理理论。实证研究相对较少,由于统计数据受限,对产业转移发展趋势的认识仍存在较大争议。已有实证研究的突出问题是未充分使用公开、连续、分产业的数据,不能持续、全面的分析各产业转移的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不能持续、全面的分析各产业转移的趋势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区域产业转移分析方法,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
[0005]基于各产业在各年份和各地区用电量,分别计算各产业在各地区的用电量相对增长指数、区位熵和用电量产业转移指数;
[0006]根据各产业在各地区的用电量相对增长指数、区位熵和用电量产业转移指数,得到产业转移结果。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一优选技术方案,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用电量相对增长指数的计算式如下:
[0008][0009]其中,表示地区i的产业j在时间段l到L内的用电量相对增速,表示地区i的产业j在时间段l到L内的用电量复合增长率,表示所有地区产业j在时间段l到L内的用电量复合增长率;
[0010]地区i的产业j在时间段l到L内的用电量复合增长率的计算式如下:
[0011][0012]其中,表示地区i的产业j在时间L的用电量,表示地区i的产业j在时间l的用电量;
[0013]所有地区产业j在时间段l到L内的用电量复合增长率的计算式如下:
[0014][0015]其中,表示所有地区产业j在时间L的用电量,表示所有地区产业j在时间l的用电量。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二优选技术方案,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区位熵的计算式如下:
[0017][0018]其中,LQ
ij
表示地区i的产业j的区位熵,q
ij
表示地区i的产业j的用电量,q
i
表示地区i的所有产业的用电量,q
j
表示所有地区产业j的用电量,q表示所有地区所有产业的用电量。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三优选技术方案,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用电量产业转移指数的计算式如下:
[0020][0021]其中,表示地区i的产业j在时间段l到L内的用电量产业转移指数,表示地区i的产业j在时间L的考虑地区经济规模因素的相对量,表示地区i的产业j在时间l的考虑地区经济规模因素的相对量,表示地区i的产业j在时间L的用电量,表示地区i的产业j在时间l的用电量,n表示地区数量,m表示产业数量。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四优选技术方案,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根据各产业在各地区的用电量相对增长指数、区位熵和用电量产业转移指数,得到产业转移结果,包括:
[0023]根据各产业在各地区的用电量相对增长指数,得到产业转移结果,以及根据各产业在各地区的区位熵和用电量产业转移指数,得到产业转移结果。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五优选技术方案,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根据各产业在各地区的用电量相对增长指数,得到产业转移结果,包括:
[0025]分别针对各产业在各地区,统计两个时间段内的用电量相对增长指数;
[0026]当两个时间段内的用电量相对增长指数均大于预设标准时,判断所述用电量相对增长指数对应的产业向对应地区转移。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六优选技术方案,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根据各产业在各地区的区位熵和用电量产业转移指数,得到产业转移结果,包括:
[0028]分别针对各产业在各地区,统计两个时间段内的用电量产业转移指数以及两个时间段之前时间的区位熵;
[0029]当两个时间段内的用电量产业转移指数均大于预设标准,且所述区位熵小于预设标准时,判断所述电量产业转移指数对应的产业向对应地区转移。
[0030]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区域产业转移分析系统,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指数计算模块和转移判断模块;
[0031]所述指数计算模块,用于基于各产业在各年份和各地区用电量,分别计算各产业在各地区的用电量相对增长指数、区位熵和用电量产业转移指数;
[0032]所述转移判断模块,用于根据各产业在各地区的用电量相对增长指数、区位熵和用电量产业转移指数,得到产业转移结果。
[003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七优选技术方案,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转移判断模块包括:第一转移判断单元和第二转移判断单元;
[0034]所述第一转移判断单元,用于根据各产业在各地区的用电量相对增长指数,得到产业转移结果;
[0035]所述第二转移判断单元,用于根据各产业在各地区的区位熵和用电量产业转移指数,得到产业转移结果。
[003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八优选技术方案,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第一转移判断单元包括:第一统计子单元和第一判断子单元;
[0037]所述第一统计子单元,用于分别针对各产业在各地区,统计两个时间段内的用电量相对增长指数;
[0038]所述第一判断子单元,用于当两个时间段内的用电量相对增长指数均大于预设标准时,判断所述用电量相对增长指数对应的产业向对应地区转移。
[003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九优选技术方案,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第二转移判断单元包括:第二统计子单元和第二判断子单元;
[0040]所述第二统计子单元,用于分别针对各产业在各地区,统计两个时间段内的用电量产业转移指数以及两个时间段之前时间的区位熵;
[0041]所述第二判断子单元,用于当两个时间段内的用电量产业转移指数均大于预设标准,且所述区位熵小于预设标准时,判断所述电量产业转移指数对应的产业向对应地区转移。
[0042]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004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区域产业转移分析方法和系统,包括:基于选定的产业在各年份和各地区用电量,分别计算各产业在各地区的用电量相对增长指数、区位熵和用电量产业转移指数;根据各产业在各地区的用电量相对增长指数、区位熵和用电量产业转移指数,得到产业转移结果。本专利技术数据来源时间持续、覆盖全面,能够持续、全面的分析各产业转移的趋势。
[0044]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产业分类方便处理,采用多种测算方法分析结果比较,分析结论更加准确、客观。
附图说明
[0045]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区域产业转移分析方法流程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区域产业转移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各产业在各年份和各地区用电量,分别计算各产业在各地区的用电量相对增长指数、区位熵和用电量产业转移指数;根据各产业在各地区的用电量相对增长指数、区位熵和用电量产业转移指数,得到产业转移结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量相对增长指数的计算式如下:其中,表示地区i的产业j在时间段l到L内的用电量相对增速,表示地区i的产业j在时间段l到L内的用电量复合增长率,表示所有地区产业j在时间段l到L内的用电量复合增长率;地区i的产业j在时间段l到L内的用电量复合增长率的计算式如下:其中,表示地区i的产业j在时间L的用电量,表示地区i的产业j在时间l的用电量;所有地区产业j在时间段l到L内的用电量复合增长率的计算式如下:其中,表示所有地区产业j在时间L的用电量,表示所有地区产业j在时间l的用电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位熵的计算式如下:其中,LQ
ij
表示地区i的产业j的区位熵,q
ij
表示地区i的产业j的用电量,q
i
表示地区i的所有产业的用电量,q
j
表示所有地区产业j的用电量,q表示所有地区所有产业的用电量。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量产业转移指数的计算式如下:其中,表示地区i的产业j在时间段l到L内的用电量产业转移指数,表示地区i的产业j在时间L的考虑地区经济规模因素的相对量,表示地区i的产业j在时间l的
考虑地区经济规模因素的相对量,表示地区i的产业j在时间L的用电量,表示地区i的产业j在时间l的用电量,n表示地区数量,m表示产业数量。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产业在各地区的用电量相对增长指数、区位熵和用电量产业转移指数,得到产业转移结果,包括:根据各产业在各地区的用电量相对增长指数,得到产业转移结果,以及根据各产业在各地区的区位熵和用电量产业转移指数,得到产业转移结果。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产业在各地区的用电量相对增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向单葆国谭显东吴姗姗张成龙张莉莉汲国强周洪伟宗炫君凌俊斌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