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声器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8675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传声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传声器组合结构,包括:橡胶套以及塑料筒;所述塑料筒设置在橡胶套内部,塑料筒上端边沿四角设有限位块;所述塑料筒内部设有上声腔以及下声腔,上声腔与下声腔之间设有第一传声单元,下声腔下端安装有第二传声单元;所述下声腔内部设有直通声道,下声腔左右两侧设有同时接通外界与直通声道的专用声道;所述的传声器组合结构通过设置的专用声道能够降低传声器装配到传声器阵列中的难度,达到声音通道的贯穿和密闭性,为传声器阵列形成拾音束而能够有效拾取需要的声音信号,防止电子产品内部出现声波反射等不良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声器组合结构
本技术涉及传声器设备
,具体是一种传声器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在电子设备中,有许多方面需要到传声器,特别是在一些要求特殊音响效果领域中,需要同时安装多个传声器,组成传声器阵列组合。现有技术中,一般需要同时使用多个传声器时,是将多个传声器连接到有多个接线端的线路板上,这一连接方式会占用线路板的空间,也导致了组合结构体积的增加,并且因为在连接时需要较多的接线,导致整个布局较为混乱的同时也增加了装配工艺的复杂性,并需要对每一个传声器进行特定的放置及声腔的设计,才能保证所有传声器声路的通顺。为此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2957944U的专利申请文件中提供了一种传声器组合结构。该传声器组合结构的占用空间小、装配简单;多个传声器共用声腔,不需要为每一传声器单独设计声腔;但是该传声器组合结构也存在一定缺陷,例如,传声器装配到传声器阵列中的难度较大,声音通道的贯穿和密闭性较差,不能够拾取需要的有用声音信号,易使电子产品内部出现声波的反射等不良现象。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传声器组合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声器组合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传声器组合结构,其包括:橡胶套以及塑料筒,所述塑料筒设置在橡胶套内部,塑料筒上端边沿四角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内部设有上声腔以及下声腔,上声腔与下声腔之间设有第一传声单元,下声腔下端安装有第二传声单元;所述下声腔内部上下设有直通声道,下声腔左右两侧设有同时接通外界与直通声道的专用声道。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塑料筒内壁设有凸起,凸起的数量为三个,凸起在塑料筒内壁从上往下依次是第一凸起、第二凸起以及第三凸起,第一传声单元通过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配合作用安装固定在塑料筒上端内部;所述第二传声单元通过第三凸起设置在塑料筒内部下端。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传声单元包括单指向传声器,单指向传声器上端设有上线路板,单指向传声器下端开设有第一声孔;声信号通过上声腔进入单指向传声器内部,经过单指向传声器内部处理之后通过单指向传声器下端的第一声孔位置处输出。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传声单元包括全指向传声器,全指向传声器上端接通声道位置处的部分设有下线路板,下线路板上开设有第三声孔;全指向传声器下端位于塑料筒底端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声孔;外界的声信号通过第二声孔进入全指向传声器内部,声道下端的声信号通过第三声孔进入全指向传声器内部;同样进入全指向传声器内部的声信号经过处理之后也可以通过第三声孔输出值下声腔内部,在下声腔内部,集中的声信号也会进入专用声道。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专用声道包括第四声孔、集声道以及U形槽,第四声孔设置在橡胶套左侧,第四声孔穿过橡胶套与塑料筒后进入下声腔内部;所述集声道设置在塑料筒右侧,集声道下端接通U形槽,U形槽安置在塑料筒右侧下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传声器组合结构通过设置的专用声道能够降低传声器装配到传声器阵列中的难度,达到声音通道的贯穿和密闭性,为传声器阵列形成拾音束而能够有效拾取需要的声音信号,防止电子产品内部出现声波的反射等不良现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传声器组合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传声器组合结构的俯视图。图中:1-橡胶套、2-塑料筒、3-第一凸起、4-上声腔、5-上线路板、5-单指向传声器、7-第一声孔、8-第二凸起、9-下声腔、10-集声道、11-U形槽、12-第三凸起、13-下线路板、14-全指向传声器、15-第二声孔、16-第三声孔、17-直通声道、18-第四声孔、19-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1中,一种传声器组合结构,其包括:橡胶套1以及塑料筒2,所述塑料筒2设置在橡胶套1内部,塑料筒2上端边沿四角设有限位块19;所述限位块19内部设有上声腔4以及下声腔9,上声腔4与下声腔9之间设有第一传声单元,下声腔9下端安装有第二传声单元;所述下声腔9内部上下设有直通声道17,下声腔9左右两侧设有同时接通外界与直通声道17的专用声道;当有声音传来时,声信号通过上声腔4进入第一传声单元内部,接着声信号通过下声腔9以及直通声道17进入第二传声单元内部;同时声信号也会从塑料筒2下端进入第二传声单元内部;同时外界的声信号也会从橡胶套1侧边进入专用声道;所述的传声器组合结构能够降低传声器装配到传声器阵列中的难度,达到声音通道的贯穿和密闭性,为传声器阵列形成拾音束而有效拾取需要的声音信号,防止电子产品内部出现声波的反射等不良现象。进一步地,所述塑料筒2内壁设有凸起,凸起的数量为三个,凸起在塑料筒2内壁从上往下依次是第一凸起3、第二凸起8以及第三凸起12,第一传声单元通过第一凸起3与第二凸起8配合作用安装固定在塑料筒2上端内部;所述第二传声单元通过第三凸起12设置在塑料筒2内部下端。实施例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声单元包括单指向传声器6,单指向传声器6上端设有上线路板5,单指向传声器6下端开设有第一声孔7;声信号通过上声腔4进入单指向传声器6内部,经过单指向传声器6内部处理之后通过单指向传声器6下端的第一声孔7位置处输出;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声单元包括全指向传声器14,全指向传声器14上端接通直通声道17位置处的部分设有下线路板13,下线路板13上开设有第三声孔16;全指向传声器14下端位于塑料筒2底端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声孔15;外界的声信号通过第二声孔15进入全指向传声器14内部,直通声道17下端的声信号通过第三声孔16进入全指向传声器14内部;同样进入全指向传声器14内部的声信号经过处理之后也可以通过第三声孔16输出值下声腔9内部,在下声腔9内部,集中的声信号也会进入专用声道;具体地,所述专用声道包括第四声孔18、集声道10以及U形槽11,第四声孔18设置在橡胶套1左侧,第四声孔18穿过橡胶套1与塑料筒2后进入下声腔9内部;所述集声道10设置在塑料筒2右侧,集声道10下端接通U形槽11,U形槽11安置在塑料筒2右侧下端;外界的声信号可以通过第四声孔18进入下声腔9内部,在下声腔9内部,集中在一起的声信号也可以通过集声道10进入U形槽11内部暂存处理;通过设置的专用声道能够降低传声器装配到传声器阵列中的难度,达到声音通道的贯穿和密闭性,为传声器阵列形成拾音束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声器组合结构,其包括:橡胶套(1)以及塑料筒(2),所述塑料筒(2)设置在橡胶套(1)内部,塑料筒(2)上端边沿四角设有限位块(19);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筒(2)内部设有上声腔(4)以及下声腔(9),上声腔(4)与下声腔(9)之间设有第一传声单元,下声腔(9)下端安装有第二传声单元;所述下声腔(9)内部上下设有直通声道(17),下声腔(9)左右两侧设有同时接通外界与直通声道(17)的专用声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声器组合结构,其包括:橡胶套(1)以及塑料筒(2),所述塑料筒(2)设置在橡胶套(1)内部,塑料筒(2)上端边沿四角设有限位块(19);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筒(2)内部设有上声腔(4)以及下声腔(9),上声腔(4)与下声腔(9)之间设有第一传声单元,下声腔(9)下端安装有第二传声单元;所述下声腔(9)内部上下设有直通声道(17),下声腔(9)左右两侧设有同时接通外界与直通声道(17)的专用声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声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筒(2)内壁设有凸起,凸起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凸起在塑料筒(2)内壁从上往下依次是第一凸起(3)、第二凸起(8)以及第三凸起(12),第一传声单元通过第一凸起(3)与第二凸起(8)配合作用安装固定在塑料筒(2)上端内部;所述第二传声单元通过第三凸起(12)设置在塑料筒(2)内部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意所述的传声器组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林陈俊旭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岩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