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塔顶部避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8569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塔顶部避雷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过渡盘,且过渡盘的内壁中轴线设有接闪器,所述过渡盘的顶部外壁四侧均设有斜杆,且斜杆的顶端外壁卡接有同一个动态环,所述过渡盘的底端四侧均设有管型避雷器,所述接闪器包括主针、反射板、激发器、固定架和接地螺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本顶部通过针状主针配合上动态缓和斜杆,可配合上主针形成电荷引导面,加大了电荷引导速度至过渡盘上,中部设有管型避雷器中产气管可吹动续流电弧,使工频续流在第一次过零时即熄灭,底部设有反射板、激发器和固定架,形成大量电荷吸引聚集结构,有效防止出现雷电偏击、绕击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塔顶部避雷装置
本技术涉及避雷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铁塔顶部避雷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有很多铁塔用来发电,已经成为电力设施很常用的一种野外装置,铁塔需要装避雷针,铁塔要是没有安装避雷针,否则早被雷电击毁了,多高的铁塔都要装避雷针,但是由于塔体过高,当雷电流沿着引流线往地下流时,会由于引下线的内感抗而产生很高的过电压,从而引起二次反击。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0224909U所公开的一种电力系统用电力铁塔避雷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有支撑腿。在现有的避雷装置上,由于闪电击入后产生电弧的高温,不能及时熄灭,会影响铁塔上搭建的线路安全,造成输电中断等问题,同时在铁塔上设置的避雷装置,如果引导不佳,会造成雷电偏击、绕击,影响避雷装置的稳定性和输送线路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铁塔顶部避雷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铁塔顶部避雷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过渡盘,且过渡盘的内壁中轴线设有接闪器,所述过渡盘的顶部外壁四侧均设有斜杆,且斜杆的顶端外壁卡接有同一个动态环,所述过渡盘的底端四侧均设有管型避雷器,所述接闪器包括主针、反射板、激发器、固定架和接地螺杆,且激发器垂直固定在反射板和固定架相对一侧之间,所述主针的底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激发连接器,且激发连接器和激发器之间通过电性连接,所述接地螺杆的顶端固定连接在主针的底端外壁上,所述管型避雷器包括放电针、棒型电极、喷弧管、接地螺头和产气管,且棒型电极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产气管的一端内壁中部,所述放电针的外壁固定连接在产气管的另一端内壁上,所述喷弧管对称固定在产气管靠近棒型电极的一端外壁上,且接地螺头套接在棒型电极的端部外壁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棒型电极和放电针之间留有内部火花间隙,所述产气管的外壁通过导线外接有外部火花间隙。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产气管的外壁通过外部火花间隙引导连接有引线,且引线排布在支架的内部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架的底端外壁四侧均设有防击穿网罩,且反射板、激发器和固定架位于防击穿网罩的内部中。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动态环包括外径套管和内套环,且内套环和外径套管之间通过对称插接固定形成环形结构。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架和过渡盘的外壁涂覆有耐高温防锈蚀漆层,且斜杆、动态环和接闪器均由高强度不锈钢制成。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副针和电容球,所述电容球的内壁中轴线固定连接在主针的顶端外壁上,且副针等距离环形分布在电容球的外壁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铁塔顶部避雷装置在其顶部通过针状主针进行引导,同时配合上动态缓和斜杆,可配合上主针形成电荷引导面,加大了电荷引导速度至过渡盘上,可承受较大的瞬时击穿电荷量,提高整体的避雷上限,提高铁塔的避雷效果;2.本铁塔顶部避雷装置在其中部设有管型避雷器,其中管型避雷器,由内部火花间隙和外部火花间隙串联,当雷电侵入波过电压沿线路袭来时,内、外两个间隙均被击穿,使过电压作用下产生的过电流流入大地,在过电压消失后,间隙中流过工频续流,其中在工频续流电弧的高温作用下,产气管内分解出大量气体,形成数十至上百个大气压的压力,高压气体从环形外部喷弧管急速喷出,猛烈地从纵向吹动续流电弧,使工频续流在第一次过零时即熄灭,减少灭弧不足的问题;3.本铁塔顶部避雷装置在其底部设有反射板、激发器和固定架,反射板和固定架平行放置,激发器固定在固定架上,形成于对雷击产生的大量电荷进行吸引聚集结构,有效防止出现雷电偏击、绕击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铁塔顶部避雷装置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铁塔顶部避雷装置实施例1的管型避雷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铁塔顶部避雷装置实施例1的接闪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铁塔顶部避雷装置实施例2的接闪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架、2防击穿网罩、3管型避雷器、4过渡盘、5斜杆、6动态环、7接闪器、8放电针、9外部火花间隙、10内部火花间隙、11棒型电极、12喷弧管、13接地螺头、14主针、15反射板、16激发器、17固定架、18接地螺杆、19副针、20电容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1参照图1-3,一种铁塔顶部避雷装置,包括支架1,支架1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过渡盘4,且过渡盘4的内壁中轴线设有接闪器7,过渡盘4的顶部外壁四侧均设有斜杆5,且斜杆5的顶端外壁卡接有同一个动态环6,过渡盘4的底端四侧均设有管型避雷器3,接闪器7包括主针14、反射板15、激发器16、固定架17和接地螺杆18,且激发器16垂直固定在反射板15和固定架17相对一侧之间,主针14的底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激发连接器,且激发连接器和激发器16之间通过电性连接,接地螺杆18的顶端固定连接在主针14的底端外壁上,管型避雷器3包括放电针8、棒型电极11、喷弧管12、接地螺头13和产气管,且棒型电极1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产气管的一端内壁中部,放电针的外壁固定连接在产气管的另一端内壁上,喷弧管12对称固定在产气管靠近棒型电极11的一端外壁上,且接地螺头13套接在棒型电极11的端部外壁上,棒型电极11和放电针8之间留有内部火花间隙10,产气管的外壁通过导线外接有外部火花间隙9,产气管的外壁通过外部火花间隙9引导连接有引线,且引线排布在支架1的内部上,支架1的底端外壁四侧均设有防击穿网罩2,且反射板15、激发器16和固定架17位于防击穿网罩2的内部中,动态环6包括外径套管和内套环,且内套环和外径套管之间通过对称插接固定形成环形结构,支架1和过渡盘4的外壁涂覆有耐高温防锈蚀漆层,且斜杆5、动态环6和接闪器7均由高强度不锈钢制成。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本铁塔顶部避雷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接闪器7上的主针14引入云层中积攒电荷,配合上动态环6和斜杆5形成电荷引导面,再利用过渡盘4引入四侧的管型避雷器3,管型避雷器3中,外部火花间隙9的作用是使产气管在线路正常输电时与工频隔离,产气管用纤维、塑料或橡胶等在电弧高温下易于气化的有机材料制成,当雷电侵入波过电压沿线路袭来时,外部火花间隙9和内部火花间隙10两个间隙均被击穿,使过电压作用下产生的过电流流入大地,在过电压消失后,外部火花间隙9中流过工频续流,在工频续流电弧的高温作用下,产气管内分解出大量气体,形成数十至上百个大气压的压力,高压气体从环形外部喷弧管12急速喷出,猛烈地从纵向吹动续流电弧,是工频续流在第一次过零时即熄灭,到达底端时,利用激发器16、反射板15之间形成于对雷击产生的大量电荷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铁塔顶部避雷装置,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过渡盘(4),且过渡盘(4)的内壁中轴线设有接闪器(7),所述过渡盘(4)的顶部外壁四侧均设有斜杆(5),且斜杆(5)的顶端外壁卡接有同一个动态环(6),所述过渡盘(4)的底端四侧均设有管型避雷器(3),所述接闪器(7)包括主针(14)、反射板(15)、激发器(16)、固定架(17)和接地螺杆(18),且激发器(16)垂直固定在反射板(15)和固定架(17)相对一侧之间,所述主针(14)的底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激发连接器,且激发连接器和激发器(16)之间通过电性连接,所述接地螺杆(18)的顶端固定连接在主针(14)的底端外壁上,所述管型避雷器(3)包括放电针(8)、棒型电极(11)、喷弧管(12)、接地螺头(13)和产气管,且棒型电极(1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产气管的一端内壁中部,所述放电针的外壁固定连接在产气管的另一端内壁上,所述喷弧管(12)对称固定在产气管靠近棒型电极(11)的一端外壁上,且接地螺头(13)套接在棒型电极(11)的端部外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塔顶部避雷装置,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过渡盘(4),且过渡盘(4)的内壁中轴线设有接闪器(7),所述过渡盘(4)的顶部外壁四侧均设有斜杆(5),且斜杆(5)的顶端外壁卡接有同一个动态环(6),所述过渡盘(4)的底端四侧均设有管型避雷器(3),所述接闪器(7)包括主针(14)、反射板(15)、激发器(16)、固定架(17)和接地螺杆(18),且激发器(16)垂直固定在反射板(15)和固定架(17)相对一侧之间,所述主针(14)的底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激发连接器,且激发连接器和激发器(16)之间通过电性连接,所述接地螺杆(18)的顶端固定连接在主针(14)的底端外壁上,所述管型避雷器(3)包括放电针(8)、棒型电极(11)、喷弧管(12)、接地螺头(13)和产气管,且棒型电极(1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产气管的一端内壁中部,所述放电针的外壁固定连接在产气管的另一端内壁上,所述喷弧管(12)对称固定在产气管靠近棒型电极(11)的一端外壁上,且接地螺头(13)套接在棒型电极(11)的端部外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塔顶部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棒型电极(11)和放电针(8)之间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永冲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和一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