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堆叠的锂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8536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堆叠的锂电池,其结构包括底座、锂电池外壳、调节旋钮、正电极棒、显示屏、顶盖、负电极棒,锂电池外壳下端与底座上端相焊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可堆叠的锂电池,拉柄带动支杆向上进行移动,使得支杆穿过滑环柱向上进行伸动,且当嵌入块移至到第一卡孔处时,在通过向内推动拉柄,使得连接杆带动嵌入块嵌入到第一卡孔内,以此来对支杆进行固定,此时就能够将另一个锂电池的嵌入孔嵌入到支杆上,且底座底部与顶盖顶部存在着一定的间隙,有效的避免正电极棒与负电极棒在堆叠时被挤压到,致使电极棒压凹陷进顶盖内部去的问题发生,且能够实现快速的对其进行堆叠的作用,不会致使锂电池堆叠在一起后发生倒塌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堆叠的锂电池
本技术是一种可堆叠的锂电池,属于锂电池

技术介绍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但是现有技术的仍存在以下缺陷:在对锂电池进行整理堆叠时,上端的锂电池将会直接的压在下端的锂电池的电极棒上,容易将电极棒压凹陷进顶盖内去,致使电极棒被破坏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堆叠的锂电池,以解决的现有技术在对锂电池进行整理堆叠时,上端的锂电池将会直接的压在下端的锂电池的电极棒上,容易将电极棒压凹陷进顶盖内去,致使电极棒被破坏掉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堆叠的锂电池,其结构包括底座、锂电池外壳、调节旋钮、正电极棒、显示屏、顶盖、负电极棒,所述锂电池外壳下端与底座上端相焊接,所述顶盖嵌入于锂电池外壳上,所述正电极棒安装于顶盖上端,所述顶盖上端设有调节旋钮,所述负电极棒安装于顶盖上,所述显示屏镶嵌安装于顶盖上且电连接,所述顶盖包括滑环柱,所述滑环柱共设有四个,且镶嵌安装于顶盖四角,所述底座上设有嵌入孔,所述嵌入孔与底座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锂电池外壳包括第一卡孔、第二卡孔、锂电池壳、缓冲弹簧、支撑杆结构、通孔,所述第一卡孔与锂电池壳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二卡孔与锂电池壳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缓冲弹簧下端与通孔内底部连接,所述支撑杆结构嵌入安装于通孔上且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结构包括支杆、拉柄、连接杆、嵌入块,所述连接杆贯穿于支杆上且活动连接,所述拉柄左侧与连接杆右侧相焊接,所述连接杆与嵌入块为一体化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嵌入块嵌入安装于第一卡孔上。进一步地,所述锂电池壳下端与底座上端相焊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杆贯穿于滑环柱且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嵌入块是一个圆盘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呈圆柱体结构。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可堆叠的锂电池,拉柄带动支杆向上进行移动,使得支杆穿过滑环柱向上进行伸动,且当嵌入块移至到第一卡孔处时,在通过向内推动拉柄,使得连接杆带动嵌入块嵌入到第一卡孔内,以此来对支杆进行固定,此时就能够将另一个锂电池的嵌入孔嵌入到支杆上,且底座底部与顶盖顶部存在着一定的间隙,有效的避免正电极棒与负电极棒在堆叠时被挤压到,致使电极棒压凹陷进顶盖内部去的问题发生,且能够实现快速的对其进行堆叠的作用,不会致使锂电池堆叠在一起后发生倒塌的现象。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堆叠的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锂电池外壳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支撑杆结构侧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座-1、锂电池外壳-2、调节旋钮-3、正电极棒-4、显示屏-5、顶盖-6、负电极棒-7、滑环柱-61、嵌入孔-11、第一卡孔-21、第二卡孔-22、锂电池壳-23、缓冲弹簧-24、支撑杆结构-25、通孔-26、支杆-251、拉柄-252、连接杆-253、嵌入块-254。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与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堆叠的锂电池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底座1、锂电池外壳2、调节旋钮3、正电极棒4、显示屏5、顶盖6、负电极棒7,所述锂电池外壳2下端与底座1上端相焊接,所述顶盖6嵌入于锂电池外壳2上,所述正电极棒4安装于顶盖6上端,所述顶盖6上端设有调节旋钮3,所述负电极棒7安装于顶盖6上,所述显示屏5镶嵌安装于顶盖6上且电连接,所述顶盖6包括滑环柱61,所述滑环柱61共设有四个,且镶嵌安装于顶盖6四角,所述底座1上设有嵌入孔11,所述嵌入孔11与底座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锂电池外壳2包括第一卡孔21、第二卡孔22、锂电池壳23、缓冲弹簧24、支撑杆结构25、通孔26,所述第一卡孔21与锂电池壳2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二卡孔22与锂电池壳2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缓冲弹簧24下端与通孔26内底部连接,所述支撑杆结构25嵌入安装于通孔26上且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结构25包括支杆251、拉柄252、连接杆253、嵌入块254,所述连接杆253贯穿于支杆251上且活动连接,所述拉柄252左侧与连接杆253右侧相焊接,所述连接杆253与嵌入块25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嵌入块254嵌入安装于第一卡孔21上,所述锂电池壳23下端与底座1上端相焊接,所述支杆251贯穿于滑环柱61且活动连接,所述嵌入块254是一个圆盘结构,所述连接杆253呈圆柱体结构。例如,在对锂电池进行堆叠时,先通过拉柄252往外拉动连接杆253,使得连接杆253带动嵌入块254从第二卡孔22上脱离出来,然后在推动拉柄252向上移动,使得拉柄252带动支杆251向上进行移动,使得支杆251穿过滑环柱61向上进行伸动,且当嵌入块254移至到第一卡孔21处时,在通过向内推动拉柄252,使得连接杆253带动嵌入块254嵌入到第一卡孔21内,以此来对支杆251进行固定,此时就能够将另一个锂电池的嵌入孔11嵌入到支杆251上,且底座1底部与顶盖6顶部存在着一定的间隙,而当在使用锂电池时,在通过反向操作,将支杆251缩进通孔26内去,有效的避免正电极棒4与负电极棒7在堆叠时被挤压到,致使电极棒压凹陷进顶盖内部去的问题发生,且能够实现快速的对其进行堆叠的作用,不会致使锂电池堆叠在一起后发生倒塌的现象。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在对锂电池进行整理堆叠时,上端的锂电池将会直接的压在下端的锂电池的电极棒上,容易将电极棒压凹陷进顶盖内去,致使电极棒被破坏掉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拉柄252带动支杆251向上进行移动,使得支杆251穿过滑环柱61向上进行伸动,且当嵌入块254移至到第一卡孔21处时,在通过向内推动拉柄252,使得连接杆253带动嵌入块254嵌入到第一卡孔21内,以此来对支杆251进行固定,此时就能够将另一个锂电池的嵌入孔11嵌入到支杆251上,且底座1底部与顶盖6顶部存在着一定的间隙,有效的避免正电极棒4与负电极棒7在堆叠时被挤压到,致使电极棒压凹陷进顶盖内部去的问题发生,且能够实现快速的对其进行堆叠的作用,不会致使锂电池堆叠在一起后发生倒塌的现象。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堆叠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底座(1)、锂电池外壳(2)、调节旋钮(3)、正电极棒(4)、显示屏(5)、顶盖(6)、负电极棒(7),所述锂电池外壳(2)下端与底座(1)上端相焊接,所述顶盖(6)嵌入于锂电池外壳(2)上,所述正电极棒(4)安装于顶盖(6)上端,所述顶盖(6)上端设有调节旋钮(3),所述负电极棒(7)安装于顶盖(6)上,所述显示屏(5)镶嵌安装于顶盖(6)上且电连接,所述顶盖(6)包括滑环柱(61),所述滑环柱(61)共设有四个,且镶嵌安装于顶盖(6)四角,所述底座(1)上设有嵌入孔(11),所述嵌入孔(11)与底座(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锂电池外壳(2)包括第一卡孔(21)、第二卡孔(22)、锂电池壳(23)、缓冲弹簧(24)、支撑杆结构(25)、通孔(26),所述第一卡孔(21)与锂电池壳(2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二卡孔(22)与锂电池壳(2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缓冲弹簧(24)下端与通孔(26)内底部连接,所述支撑杆结构(25)嵌入安装于通孔(26)上且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结构(25)包括支杆(251)、拉柄(252)、连接杆(253)、嵌入块(254),所述连接杆(253)贯穿于支杆(251)上且活动连接,所述拉柄(252)左侧与连接杆(253)右侧相焊接,所述连接杆(253)与嵌入块(254)为一体化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堆叠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底座(1)、锂电池外壳(2)、调节旋钮(3)、正电极棒(4)、显示屏(5)、顶盖(6)、负电极棒(7),所述锂电池外壳(2)下端与底座(1)上端相焊接,所述顶盖(6)嵌入于锂电池外壳(2)上,所述正电极棒(4)安装于顶盖(6)上端,所述顶盖(6)上端设有调节旋钮(3),所述负电极棒(7)安装于顶盖(6)上,所述显示屏(5)镶嵌安装于顶盖(6)上且电连接,所述顶盖(6)包括滑环柱(61),所述滑环柱(61)共设有四个,且镶嵌安装于顶盖(6)四角,所述底座(1)上设有嵌入孔(11),所述嵌入孔(11)与底座(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锂电池外壳(2)包括第一卡孔(21)、第二卡孔(22)、锂电池壳(23)、缓冲弹簧(24)、支撑杆结构(25)、通孔(26),所述第一卡孔(21)与锂电池壳(2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二卡孔(22)与锂电池壳(2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缓冲弹簧(24)下端与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志虹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中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