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电站一回路取样系统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8478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电站一回路取样系统冷却装置,包括:筒体组件,包括内筒体和外筒体,内筒体设在外筒体内部,所述内筒体的两端封闭,外筒体的两端封闭,所述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限定出冷却介质通道,所述外筒体上设有与所述冷却介质通道接通的冷却介质入口和冷却介质出口;盘管,由一根换热管制成,所述盘管位于所述冷却介质通道中,并盘绕于所述内筒体外侧,所述盘管的两个管口均由所述外筒体引出。筒体组件采用内筒体和外筒体的双层筒体结构,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限定出冷却介质通道,增加了壳程冷却介质的流动,强化了换热。简化了管程结构,专门设置成由一根换热管盘制成螺旋状的盘管,装置内无接点,大大降低核泄漏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电站一回路取样系统冷却装置
本技术用于核电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核电站一回路取样系统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为实时监控核电站一回路冷却剂中抑制剂及其他化学溶剂的浓度,需要对运行中的核电站一回路冷却剂进行取样。取出的流体具有压力大(15.5MPa)、温度高(343℃)和流量小(300L/h)的特点;而且该流体带有具有辐射性的中子,不容许微量泄漏。为开展一回路取样流体的分析工作,需要设置冷却装置利用自来水将该流体冷却到常温状态,现有技术中冷却装置存在以下缺点:1)换热性能差,设备结构不紧凑;2)管侧接口多,存在核泄漏风险;3)换热管易振动,造成局部损坏;4)设备热应力大,设备寿命短,需要经常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核电站一回路取样系统冷却装置,其结构更加紧凑,换热能力更强,泄漏风险更低。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核电站一回路取样系统冷却装置,包括:筒体组件,包括内筒体和外筒体,所述内筒体设在所述外筒体内部,所述内筒体的两端封闭,所述外筒体的两端封闭,所述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限定出冷却介质通道,所述外筒体上设有与所述冷却介质通道接通的冷却介质入口和冷却介质出口;盘管,由一根换热管制成,所述盘管位于所述冷却介质通道中,并盘绕于所述内筒体外侧,所述盘管的两个管口均由所述外筒体引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筒体和所述外筒体均包括:圆柱筒体;上封头,截面呈弧形,所述上封头与所述圆柱筒体的上端连接;下封头,截面呈弧形,所述下封头与所述圆柱筒体的下端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介质入口位于所述外筒体的下封头的中部位置,所述冷却介质出口位于所述外筒体的上封头的中部位置,所述盘管的两个管口包括取样水进口和取样水出口,所述取样水进口由所述外筒体顶部引出,所述取样水进口由所述外筒体底部引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筒体的底部于所述冷却介质入口相对的位置设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的筒壁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外筒体的下封头内侧设有垫板,所述垫板上设有与所述支撑筒配合的下部定位块。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筒体的顶部于所述冷却介质出口相对的位置设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外筒体的上封头内侧设有与所述限位筒配合的上部定位块。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盘管的两个管口与所述外筒体之间设有隔热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热部件包括热套管,所述热套管套在所述盘管外侧,并与所述盘管之间留有间隔,所述热套管的外壁与所述外筒体连接,所述热套管的一端口径收缩并与所述盘管的外壁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与所述盘管配合的凹槽,多个所述支撑板在所述冷却介质通道中沿所述内筒体周向分布,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内筒体和/或外筒体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的上端设有上卡接头,所述支撑板的下端设有下卡接头,所述外筒体的内壁上设有上支撑块和下支撑块,所述上支撑块和下支撑块上均设有凹坑,所述上卡接头嵌入所述上支撑块的凹坑,所述下卡接头嵌入所述下支撑块的凹坑,所述支撑板的凹槽朝向外套筒方向安装于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筒体的外侧设有多个耳式支座。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筒体组件采用内筒体和外筒体的双层筒体结构,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限定出冷却介质通道,增加了壳程冷却介质的流动,强化了换热。简化了管程结构,专门设置成由一根换热管盘制成螺旋状的盘管,装置内无接点,大大降低核泄漏风险。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结构俯视图;图2是图1中A-A处截面图;图3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盘管在筒体组件内部布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盘管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支撑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技术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见图1、图2、图3,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核电站一回路取样系统冷却装置,能够用于核电站一回路冷却剂的取样。核电站一回路取样系统冷却装置包括筒体组件1和盘管2,筒体组件1包括内筒体11和外筒体12,内筒体11设在外筒体12内部,内筒体11的两端封闭,外筒体12的两端封闭,内筒体11和外筒体12之间限定出冷却介质通道13,外筒体12上设有与冷却介质通道13接通的冷却介质入口14和冷却介质出口15,筒体组件1形成壳程,壳程作为冷却介质(例如常温低压冷却水)的承压边界。使用时,冷却介质由冷却介质入口14流入,经冷却介质出口15流出,其间与盘管2进行热量交换,降低盘管2中冷却剂的温度。为开展一回路取样流体的分析工作,将该流体冷却到常温状态。参见图2、图3、图4,盘管2由一根换热管制成,盘管2呈S形或螺旋状等形状,盘管2位于冷却介质通道13中,并盘绕于内筒体11外侧,盘管2的两个管口均由外筒体12引出,盘管2形成管程,管程作为高温高压的取样流体的承压边界。使用时,高温高压的取样流体由盘管2的一个管口流入,沿盘管2与冷却介质通道13中的冷却介质换热,实现降温降压。其中,筒体组件1采用内筒体11和外筒体12的双层筒体结构,内筒体11和外筒体12之间限定出冷却介质通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电站一回路取样系统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筒体组件,包括内筒体和外筒体,所述内筒体设在所述外筒体内部,所述内筒体的两端封闭,所述外筒体的两端封闭,所述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限定出冷却介质通道,所述外筒体上设有与所述冷却介质通道接通的冷却介质入口和冷却介质出口;/n盘管,由一根换热管制成,所述盘管位于所述冷却介质通道中,并盘绕于所述内筒体外侧,所述盘管的两个管口均由所述外筒体引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电站一回路取样系统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组件,包括内筒体和外筒体,所述内筒体设在所述外筒体内部,所述内筒体的两端封闭,所述外筒体的两端封闭,所述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限定出冷却介质通道,所述外筒体上设有与所述冷却介质通道接通的冷却介质入口和冷却介质出口;
盘管,由一根换热管制成,所述盘管位于所述冷却介质通道中,并盘绕于所述内筒体外侧,所述盘管的两个管口均由所述外筒体引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一回路取样系统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和所述外筒体均包括:
圆柱筒体;
上封头,截面呈弧形,所述上封头与所述圆柱筒体的上端连接;
下封头,截面呈弧形,所述下封头与所述圆柱筒体的下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电站一回路取样系统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介质入口位于所述外筒体的下封头的中部位置,所述冷却介质出口位于所述外筒体的上封头的中部位置,所述盘管的两个管口包括取样水进口和取样水出口,所述取样水进口由所述外筒体顶部引出,所述取样水进口由所述外筒体底部引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核电站一回路取样系统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的底部于所述冷却介质入口相对的位置设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的筒壁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外筒体的下封头内侧设有垫板,所述垫板上设有与所述支撑筒配合的下部定位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核电站一回路取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祯何思翾李东铭李亭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