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8449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器,其包括有一平面显示面板以及至少一偏光片,设于平面显示面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且偏光片具有至少一粗糙的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能改善显示器影像画面的干涉等光学问题的显示器。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各种可携带式智能型信息产品已经充斥了日常生活空间,而平面显示器则在其间扮演了相当重要的人机接口的角色。其中,由于液晶显示器模块具有外型轻薄、耗电量少以及无辐射污染等特性,因此已被广泛地应用在笔记型计算机(notebook)、个人数字助理(PDA)及手机等携带式信息产品上,而在消费性信息产品中有极大的市场占有率,甚至已有逐渐取代桌上型计算机的CRT监视器及传统电视的趋势。一般而言,液晶显示器模块包括有液晶显示面板、光源、导光板以及数种光学膜片。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一液晶显示器模块10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器模块10包括有一液晶显示面板12以及一背光模块14。一般而言,液晶显示面板12包括有二透明的玻璃基板以及一设于玻璃基板间的液晶分子层。通过设于玻璃基板上的画素电极对液晶分子施予电压,可以产生显示画面。背光模块14则包括有一光源产生器(图未示)、一导光板16以及多层光学膜片,如图1所示的扩散片(diffusion film)18以及二棱镜片20、22。其中,棱镜片20、22的表面具有互相垂直而呈矩阵排列的菱形柱体或半圆柱体的图案,其功用在于调整背光模块出光面的光线角度,使角度集中,以提高背光模块所产生光线的辉度,进而提供液晶显示面板12一亮度较佳的光源。然而,由于液晶显示面板12上的彩色滤光片与薄膜晶体管(TFT)大都采用直条状(strip)排列,因此当光线经过具有菱镜效果的导光板与棱镜片20、22而进入液晶显示面板12时,容易因为棱镜片20、22的结构而产生光学问题,造成叠纹现象(moiré),此外,由于棱镜片20、22是非常光滑的薄膜,也容易产生叠纹或牛顿环(Newton′s Ring)等干涉条纹。上述光学问题都会造成画面品质不良,尤其是当显示器尺寸较大时会更加明显。虽然业界目前已利用将棱镜片20、22的图案转向(display misalignment)而改善光学干涉的问题,但此设计却会相对增加棱镜片20、22的设计及制作成本。因此,如何以简单有效的方法改善显示器的干涉现象,即为本专利技术所欲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一散射层的显示器,该散射层设置于平面显示面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以解决上述现有显示器因光学干涉而影响显示品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显示器,其包括有一平面显示面板以及至少一偏光片,设于平面显示面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且该偏光片具有至少一粗糙的表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器模块,其包括有一上透明基板、一下透明基板、一液晶分子层设于上透明基板与下透明基板之间、一上偏光片设于上透明基板的上表面以及一下偏光片设于下透明基板的下表面。其中,上偏光片与下偏光片分别通过一上胶材(adhesive)与一下胶材而黏贴于上透明基板与下透明基板的表面上,且上胶材或下胶材至少其中之一为扩散胶,具有散射光线的功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改善显示器的光学干涉问题的方法,其中显示器包括有一平面显示面板以及一背光模块设于平面显示面板之下,而背光模块包括有至少一光学膜片,如棱镜片。本专利技术方法包括有提供一散射层,设置于平面显示面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以散射由背光模块产生的光线,而改善光学干涉问题。由于本专利技术在平面显示面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设置一散射层,例如利用具有粗糙表面的偏光片或具有散射功能的散射胶作为散射层,因此可以散射背光模块所产生的光线,以改善显示器的干涉等光学问题而造成的叠纹或牛顿环现象,提高显示画面的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一液晶显示器模块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显示器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显示器模块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显示器模块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显示器模块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考图2,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显示器50的剖面示意图。显示器50包括有一平面显示面板52以及一背光模块54。背光模块54具有一光源产生器78、一导光板70以及多个光学膜片,分别为扩散片72以及图案互相垂直的二棱镜片74、76。其中,光源产生器78用来产生光源,可为发光二极管芯片或其它现有的光源,而导光板70用来引导光线的行进路径,以使光线能扩散至整面导光板70中,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70为一具有菱镜效果的导光板。扩散片72可进一步扩散光线,使得由导光板70的出光面射出的光线能更加均匀。棱镜片74、76则通过其表面的柱状图案而增加背光模块54的光线亮度和辉度。平面显示面板52包括有一上透明基板56、一下透明基板58、一液晶分子层60设于上透明基板56与下透明基板58之间、一上偏光片64以及一下偏光片62。其中,上偏光片64与下偏光片62分别通过一上胶材68以及一下胶材66而黏贴于上透明基板56的上表面与下透明基板58的下表面上。上透明基板56与下透明基板58的材质可为石英、玻璃等不导电的透明材料。上偏光片64与下偏光片62的穿透轴互相垂直。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改善平面显示面板52与棱镜片74、76所产生的光学干涉现象,本实施例在平面显示面板52的下表面提供了一散射层,亦即对下偏光片62的下表面62a进行一粗糙化的处理,使下偏光片62具有一粗糙的下表面62a而具有散射光线的功能。因此,当光线由棱镜片76射出而进入平面显示面板52时,会先经过下偏光片62的粗糙下表面62a,经由下表面62a散射而改变光线行进路线而破坏光学干涉,以改善显示器50的显示画面品质。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可进一步在透明的下胶材66中添加扩散粒子80,使下胶材66形成具有散射光线功能的扩散胶,以辅助下偏光片62的散射功能而改善光学干涉问题。请参考图3,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显示器50的剖面示意图,为便于说明,图3是沿用图2的元件。如图3所示,下胶材66用来将下偏光片62黏贴于下透明基板58的下表面上,在其内散布有多个扩散粒子80,通过调整扩散粒子80的形状大小与折射率或于下胶材66内的密度,可以控制胶材66散射光线的功能,而能将经由下偏光片62的下表面62a散射的光线进一步散射,以有效破坏光学干涉,进而去除显示器50的显示画面上所可能产生的叠纹或牛顿环等光学干涉条纹。请参考图4,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显示器模块100的示意图。显示器模块100可分为一第一部分102以及一第二部分104。第一部分102为一平面显示面板106,包括有一上玻璃基板、一下玻璃基板以及一液晶分子层,且在平面显示面板的上下两侧分别贴有一上偏光片108以及一下偏光片110,其中上偏光片108与下偏光片110分别通过上胶材112与下胶材114而黏着于平面显示面板106的表面上。第二部分104为一背光模块,包括有一光源产生器(图未示)、一导光板115、一扩散片116以及二棱镜片118、120。在本实施例中,上偏光片108的上表面108a经过粗糙化处理,因此具有一粗糙的上表面108a,此外,上胶材112为一扩散胶,能散射光线,其制作方法可将具有散射功能的扩散粒子122掺混入一般胶黏剂中,以达到扩散光线的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器,其包括有:一平面显示面板;以及至少一偏光片,设于该平面显示面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且该偏光片具有至少一粗糙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川倍周明泉
申请(专利权)人:建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