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非接触缆式线型煤矿高压电缆温度监测分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8271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基于红外非接触缆式线型煤矿高压电缆温度监测分站,包括在隔爆外壳内的供电系统、电缆温度监测系统、红外温度监测系统和控制系统,供电系统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电缆温度监测系统和红外温度监测系统的电流输入端电连接;电缆温度监测系统和红外温度监测系统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控制系统与监控主机的电缆温度监控平台通信连接。分站可以接收红外温度探测传感器输出的温度信号,可以接收感温电缆发出的温度信号,可对温度信号处理分析,实时显示温度值,通过报警模块发出报警信号启动报警器进行报警可与监控主机的电缆温度监控平台实时通信,实现远程监控,可多台分站组成监控网络,实现井下电缆监控全覆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红外非接触缆式线型煤矿高压电缆温度监测分站
本技术涉及煤矿井下高压电缆监测
具体地说是基于红外非接触缆式线型煤矿高压电缆温度监测分站。
技术介绍
煤矿井下高压电缆是现代化煤矿电能供给的重要设施,高压电缆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井下生产作业,一旦发生事故,甚至威胁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特别是电缆发热引起的火灾事故,近些年来趋向频繁化和严重化,不仅影响井下煤炭资源正常的开采,而且也严重威胁到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井下环境复杂多变,低温、潮湿,粉尘,噪音,瓦斯浓度过高,监测难度大等都是造成电缆事故的重要因素。煤矿用电缆火灾事故的特点是火势凶猛、燃烧迅速、烟气危害大,燃烧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氯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由于煤矿井下空间狭小,造成扑救困难,人员中毒窒息,损失严重。据事故调查不完全的统计,在过去十年间,全国煤炭开采中共发生由于电缆原因造成的事故10余起,惨剧的发生造成伤亡人数多达百余人。因此,研究煤矿高压电缆火灾监测技术方法,设计井下电缆温度监测装备,实时监测高压电缆的工作温度,减少由于电缆过热引起的火灾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感应电缆温度信号的基于红外非接触缆式线型煤矿高压电缆温度监测分站。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红外非接触缆式线型煤矿高压电缆温度监测分站,包括在隔爆外壳内的供电系统、电缆温度监测系统、红外温度监测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供电系统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电缆温度监测系统、所述红外温度监测系统的电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缆温度监测系统和所述红外温度监测系统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与监控主机的电缆温度监控平台通信连接。上述的基于红外非接触缆式线型煤矿高压电缆温度监测分站,所述供电系统包括AD/DC转换电路和DC/DC电路,监控分站由127V交流电供电,127V交流电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AD/DC转换电路的电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AD/DC转换电路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DC/DC电路的电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DC/DC电路的电流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缆温度监测系统、所述红外温度监测系统和控制系统的电流输入端电连接。上述的基于红外非接触缆式线型煤矿高压电缆温度监测分站,所述电缆温度监测系统包括接口电路和电缆温度微处理器,感温电缆的温度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接口电路与所述电缆温度微处理器通信连接,所述DC/DC电路的电流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接口电路与所述电缆温度微处理器电流输入端电连接。上述的基于红外非接触缆式线型煤矿高压电缆温度监测分站,所述红外温度监测系统包括红外温度探测传感器、运算放大电路、积分电路、滤波电路、高速AD转换电路和红外温度微处理器;所述红外温度探测传感器将红外探测的温度信号依次通过运算放大电路、积分电路、滤波电路和高速AD转换电路,传输给红外温度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红外温度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红外温度微处理器与所述运算放大电路的通信连接;所述DC/DC电路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接口电路与所述红外温度微处理器电流输入端电连接。上述的基于红外非接触缆式线型煤矿高压电缆温度监测分站,所述控制系统包括通信电路、液晶显示模块、状态指示模块、报警模块和管理接口;所述电缆温度微处理器和所述红外温度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通信电路、所述液晶显示模块、所述状态指示模块和所述报警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液晶显示模块实时显示所述电缆温度微处理器的电缆温度信号和所述红外温度微处理器的红外探测温度信号;所述状态指示模块显示温度状态;当达到报警阈值时,所述报警模块控制报警器报警;所述电缆温度微处理器和所述红外温度微处理器分别与管理接口连接;所述通信电路的信号输出端通过CAN总线与地面监控主机的电缆温度监控平台通信连接。上述的基于红外非接触缆式线型煤矿高压电缆温度监测分站,所述接口电路的输出端可连接有灭火装置,所述电缆温度微处理器和所述红外温度微处理器输出火警信息后,可通过接口电路的输出端启动灭火装置灭火。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取得了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主要涉及到一种基于红外非接触缆式线型煤矿高压电缆温度监测分站,采用矿用隔爆型设计,交流127V供电。分站既可以接收红外温度探测传感器输出的温度信号,也可以接收感温电缆发出的温度信号,并可对温度信号处理分析,在液晶显示模块实现实时显示电缆温度值,也可通过报警模块发出报警信号启动报警器进行报警,同时可与监控主机的电缆温度监控平台实时通信,实现远程监控,也可多台分站组成监控网络,实现井下电缆监控全覆盖。基于红外非接触缆式线型煤矿高压电缆温度监测分站的设计应用,设计井下电缆温度监测装备,实时监测高压电缆的工作温度,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井下由于电缆过热引起的火灾事故,确保煤矿井下供电安全。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基于红外非接触缆式线型煤矿高压电缆温度监测分站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基于红外非接触缆式线型煤矿高压电缆温度监测分站,包括在隔爆外壳内的供电系统、电缆温度监测系统、红外温度监测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供电系统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电缆温度监测系统、所述红外温度监测系统和控制系统的电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缆温度监测系统和所述红外温度监测系统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与监控主机的电缆温度监控平台通信连接。所述供电系统包括AD/DC转换电路和DC/DC电路,监控分站由127V交流电供电,127V交流电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AD/DC转换电路的电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AD/DC转换电路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DC/DC电路的电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DC/DC电路的电流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缆温度监测系统、所述红外温度监测系统和控制系统的电流输入端电连接。供电系统将127V交流电转成直流电源提供给电缆温度微处理器和红外温度微处理器。所述电缆温度监测系统包括接口电路和电缆温度微处理器,感温电缆的温度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接口电路与所述电缆温度微处理器通信连接,所述DC/DC电路的电流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接口电路与所述电缆温度微处理器电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红外温度监测系统包括红外温度探测传感器、运算放大电路、积分电路、滤波电路、高速AD转换电路和红外温度微处理器;所述红外温度探测传感器将红外探测的温度信号依次通过运算放大电路、积分电路、滤波电路和高速AD转换电路,传输给红外温度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红外温度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红外温度微处理器与所述运算放大电路的通信连接;所述DC/DC电路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接口电路与所述红外温度微处理器电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包括通信电路、液晶显示模块、状态指示模块、报警模块和管理接口;所述电缆温度微处理器和所述红外温度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通信电路、所述液晶显示模块、所述状态指示模块和所述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红外非接触缆式线型煤矿高压电缆温度监测分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隔爆外壳内的供电系统、电缆温度监测系统、红外温度监测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供电系统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电缆温度监测系统、所述红外温度监测系统的电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缆温度监测系统和所述红外温度监测系统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与监控主机的电缆温度监控平台通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红外非接触缆式线型煤矿高压电缆温度监测分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隔爆外壳内的供电系统、电缆温度监测系统、红外温度监测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供电系统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电缆温度监测系统、所述红外温度监测系统的电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缆温度监测系统和所述红外温度监测系统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与监控主机的电缆温度监控平台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红外非接触缆式线型煤矿高压电缆温度监测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系统包括AD/DC转换电路和DC/DC电路,监控分站由127V交流电供电,127V交流电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AD/DC转换电路的电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AD/DC转换电路的电流输出端与所述DC/DC电路的电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DC/DC电路的电流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缆温度监测系统、所述红外温度监测系统和控制系统的电流输入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红外非接触缆式线型煤矿高压电缆温度监测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温度监测系统包括接口电路和电缆温度微处理器,感温电缆的温度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接口电路与所述电缆温度微处理器通信连接,所述DC/DC电路的电流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接口电路与所述电缆温度微处理器电流输入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红外非接触缆式线型煤矿高压电缆温度监测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温度监测系统包括红外温度探测传感器、运算放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文俊刘亮平张亮郭存远智为然张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