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换热组件和燃气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81691 阅读:5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烧换热组件和燃气热水器,燃烧换热组件包括燃烧器本体和锅具,锅具设置在燃烧器本体上,使得燃烧器本体的火焰能够直接作用在锅具的底壁上。锅具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位于与锅具的底壁接触的位置。锅具的底壁设有多个由外侧面向内侧面凹进的凹部,从而增加锅具底壁上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多个凹部间隔设置,在底壁的内侧面上凹部与凹部之间形成与出水口连通的导流通路。从而使得锅具中的水能够从出水口排尽,避免温度降低结冰时锅具被冻裂的情况发生。而不会因为设置凹部增加锅具底壁换热面积时,对水流动形成拦截使得水无法排尽的情况发生。从而使得燃烧换热组件既能够提高换热效率同时也能够达到防冻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烧换热组件和燃气热水器
本技术涉及生活电器
,特别是涉及燃烧换热组件和燃气热水器。
技术介绍
燃气热水器主要分为盘管式和锅具式,其中盘管式是指将盘管缠绕在换热器外,从而燃烧器燃烧形成的烟气在换热器中流通时与盘管中水进行热交换,将水加热;锅具式是指直接在燃烧器上设置锅具,使得燃烧器燃烧的火焰直接作用在锅具上,将锅具中的水加热。在不需要提供热水时,若锅具中存储有水则存在结冰冻裂的风险。提高换热效率是热水器设计研究的主要方向,但一般锅具式燃气热水器中很难兼具防冻和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燃烧换热组件和燃气热水器,既能够提高换热效率同时也能够达到防冻的目的。一种燃烧换热组件,包括燃烧器本体和锅具,所述锅具设置在所述燃烧器本体上,使得所述燃烧器本体的火焰能够直接作用在所述锅具的底壁上,所述锅具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与所述锅具的底壁接触的位置,所述锅具的底壁设有多个由外侧面向内侧面凹进的凹部,多个凹部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壁的内侧面上凹部与凹部之间形成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导流通路。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燃烧换热组件,通过在所述锅具的底壁设置多个由外侧面向内侧面凹进的凹部,从而增加所述锅具底壁上的换热面积,使得所述燃烧器本体的火焰的热量能够更多的被所述锅具中的水吸收,提高换热效率。同时多个所述凹部之间间隔设置,从而在排所述锅具中水时,所述锅具底壁上的水能够从所述凹部之间的导流通路流至所述出水口,确保所述锅具中的水能够从所述出水口排尽,避免温度降低时锅具内仍然有水,导致锅具中结冰被冻裂的情况发生。换言之,不会因为设置凹部增加所述锅具底壁换热面积,而使得凹部在锅具内侧面形成的凸起对水流动形成拦截导致水无法排尽的情况发生。从而使得所述燃烧换热组件既能够提高换热效率同时也能够达到防冻的目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锅具的底壁分为烟气导流区和加热聚集区,所述烟气导流区沿所述锅具底壁的径向横跨所述锅具的底壁,所述凹部位于所述加热聚集区,所述导流通路与所述烟气导流区连通,所述烟气导流区与所述出水口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烟气导流区为多个,多个烟气导流区在所述锅具底壁的中部相交,在所述锅具的底壁上分割出多个所述加热聚集区,各个所述加热聚集区均设有多个所述凹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部为以所述锅具的底壁中心为圆心的弧形段,位于同一所述加热聚集区中的多个所述弧形段的半径不同,各个弧形段之间间隔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烟气导流区的端部相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锅具的侧壁外设有沿所述侧壁螺旋上升的烟气导流通道,所述烟气导流通道底端与所述烟气导流区对接,所述烟气导流通道的顶端位于所述锅具的顶部开口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部为由所述锅具底壁的中部向外延伸到所述锅具侧壁的弧形段,多个所述弧形段在所述锅具底壁的周向上间隔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锅具的侧壁外设有沿所述侧壁螺旋上升的烟气导流通道,所述烟气导流通道的底端与所述凹部对接,所述烟气导流通道的顶端位于所述锅具的顶部开口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保温外壳,所述保温外壳套在所述锅具外,所述保温外壳与所述锅具之间间隔设置,所述保温外壳的底部开口处与所述燃烧器本体对位连接,所述锅具的出水口处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贯穿所述保温外壳延伸到所述保温外壳外,所述锅具的顶部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处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贯穿所述保温外壳延伸到所述保温外壳外,所述锅具的顶部设有锅盖,所述保温外壳的顶部出口为烟气出口,所述烟气出口处设有排烟风机。一种燃气热水器,包括上述的燃烧换热组件。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燃气热水器,通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从而在不使用时能够将所述锅具中的水从所述出水口完全排尽,避免温度降低结冰导致锅具冻裂的情况发生。所述凹部的设置不会阻碍锅具中水的排尽,同时又能够增加所述锅具底壁的受热面积,使得所述燃烧器本体的火焰的热量能够更多的被所述锅具中的水吸收,提高换热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燃气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所示燃气热水器中锅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锅具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燃气热水器;20、燃烧换热组件;21、燃烧器本体;211、火焰;22、锅具;221、底壁;2211、凹部;2212、烟气导流区;2213、加热聚集区;222、侧壁;2221、出水口;2222、进水口;223、锅盖;23、保温外壳;24、排烟风机;25、进水管;26、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燃烧换热组件20,如图1所示所述燃烧换热组件20能够应用于燃气热水器10中。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燃烧换热组件20包括燃烧器本体21和锅具22,所述锅具22设置在所述燃烧器本体21上,使得所述燃烧器本体21的火焰211能够直接作用在所述锅具22的底壁221上,从而将所述锅具22中的水加热。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锅具22设有出水口2221,所述出水口2221位于与所述锅具22的底壁221接触的位置。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出水口2221可以设置在所述锅具22的侧壁222的底端与所述底壁221接触的位置。或者,所述出水口2221设置在所述底壁221上。进一步地,所述锅具22的底壁221设有多个由外侧面向内侧面凹进的凹部2211,从而有效增加所述锅具22的底壁221的受热面积。多个凹部2211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壁221的内侧面上凹部2211与凹部2211之间形成与所述出水口2221连通的导流通路。上述方案提供的燃烧换热组件20,通过在所述锅具22的底壁221设置多个由外侧面向内侧面凹进的所述凹部2211,从而增加所述锅具22底壁221上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使得如图2所示,所述燃烧器本体21的火焰211的热量能够更多的被所述锅具22中的水吸收。同时多个所述凹部2211之间间隔设置,从而在排所述锅具22中水时,所述锅具22中的水能够从所述凹部2211之间的导流通路流出,最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本体和锅具,所述锅具设置在所述燃烧器本体上,使得所述燃烧器本体的火焰能够直接作用在所述锅具的底壁上,所述锅具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与所述锅具的底壁接触的位置,所述锅具的底壁设有多个由外侧面向内侧面凹进的凹部,多个凹部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壁的内侧面上凹部与凹部之间形成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导流通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本体和锅具,所述锅具设置在所述燃烧器本体上,使得所述燃烧器本体的火焰能够直接作用在所述锅具的底壁上,所述锅具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与所述锅具的底壁接触的位置,所述锅具的底壁设有多个由外侧面向内侧面凹进的凹部,多个凹部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壁的内侧面上凹部与凹部之间形成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导流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的底壁分为烟气导流区和加热聚集区,所述烟气导流区沿所述锅具底壁的径向横跨所述锅具的底壁,所述凹部位于所述加热聚集区,所述导流通路与所述烟气导流区连通,所述烟气导流区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导流区为多个,多个烟气导流区在所述锅具底壁的中部相交,在所述锅具的底壁上分割出多个所述加热聚集区,各个所述加热聚集区均设有多个所述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为以所述锅具的底壁中心为圆心的弧形段,位于同一所述加热聚集区中的多个所述弧形段的半径不同,各个弧形段之间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与所述烟气导流区的端部相对。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堂高砚庄黄伟锋林玉绵刘小平何雨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