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酵热回收供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8144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酵热回收供暖装置,包括重力热管和2个长度不同的热水光排管散热器,重力热管的两端分别设于2个长度不同的热水光排管散热器的顶端,每个热水光排管散热器均包括散热器框架,散热器框架上固定有多个散热管;2个热水光排管散热器分别置于供暖区域内和发酵车间内,置于供暖区域的热水光排管散热器的高度大于发酵车间内的热水光排管散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热管代替传统的机械通风,减少了机械通风的能源消耗和运行费用;通过设置电动温控阀与散热器结合实现恒温调控,提高发酵效率;利用热管把发酵产生的余热回收并用于供暖,实现发酵车间余热的回收再利用,很大程度上减少热量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酵热回收供暖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酵热回收供暖装置,适用于生物发酵,属于节能设备

技术介绍
在生物发酵过程中,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和发酵产物的生成至关重要,是发酵过程控制的重要的因素之一,温度过高或者过低不仅会影响微生物的繁殖、代谢,严重的还会导致发酵停止、微生物坏死,因此需要合理控制温度,使生物发酵效率可以达到最高,所以工业生产中的发酵车间必须保持温度在一定的范围内。人体舒适温度为16-28℃,在发酵适宜温度15-45℃范围内,因此在发酵初期,可以使用供暖区域的散热器对发酵车间进行初加热,以满足微生物初期繁殖温度需求。然而,随着发酵的进行,发酵过程中又会伴随着能量转换,有发酵热等余热生成,此时,为了维持适宜的发酵温度,往往需要增加散热装置,以维持温度恒定。目前,发酵车间内的余热大都是通过机械通风的方式直接排放到室外。但这种形式的机械通风,无法实现准确的温度调控,影响发酵效率,另外采用机械通风方式,还需要提供额外的机械能消耗,发酵车间余热未经利用直接排放到室外,存在一定的能量损失。重力热管是依靠自身内部工质相变来实现传热的元件。其工作原理为:热管的一端受热时,管内的液态工质吸热蒸发为气态,并从热端穿过绝热段到达冷端,在冷端放热冷凝回液态,在重力的作用下回流到热端,继续吸热循环,进而将热量由热管的热端传到冷端。基于其极高的导热性,具备冷热两端的传热面积可任意改变、可远距离传热、温度可控、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体积小,维护方便等优点,近年来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得发酵车间的散热实现准确控温,减少能源消耗和运行费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发酵热回收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重力热管和2个长度不同的热水光排管散热器,重力热管的两端分别设于2个长度不同的热水光排管散热器的顶端,每个热水光排管散热器均包括散热器框架,散热器框架上固定有多个散热管;2个热水光排管散热器分别置于供暖区域内和发酵车间内,置于供暖区域的热水光排管散热器的高度大于发酵车间内的热水光排管散热器。优选地,所述的散热管的最顶端处设有用于分隔热水光排管散热器与重力热管的隔板。优选地,所述的散热器框架上设有根据进出水的流向设置的封堵段。优选地,每个所述的散热器框架一侧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与散热管接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优选地,所述的进水管上设有电动温控阀。优选地,所述的重力热管包括热管元件和两个热管框架,热管元件的两端固定在两个热管框架上;两个热管框架均设于热水光排管散热器上。优选地,位于所述的热管元件冷端处的热管框架固定在供暖区域内的散热器框架上;位于所述的热管元件热端处的热管框架固定在发酵车间内的散热器框架上。优选地,所述的散热器框架由两段管径大于散热管管径的钢管组成。通过本技术的一种发酵热回收供暖装置,在发酵前期,热水光排管散热器对供暖区域和发酵车间进行供暖;发酵过程中,重力热管及时排除发酵车间内多余热量,并用于其他区域供暖。热量回收利用,降低了能耗。热水管段设置电动温控阀,保证发酵车间内温度的恒定,提高发酵效率。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改变发酵车间传统的散热形式,由重力热管代替传统的机械通风,改变调温方式,减少了机械通风的能源消耗和运行费用;通过设置电动温控阀与散热器结合实现恒温调控,提高发酵效率;利用重力热管把发酵产生的余热回收并用于供暖,实现发酵车间余热的回收再利用,很大程度上减少热量损失。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发酵热回收供暖装置位于发酵车间侧的示意图;图2为一种发酵热回收供暖装置位于供暖车间侧的示意图;图3为重力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发酵热回收供暖装置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本技术为一种发酵热回收供暖装置,如图1-图4所示,其包括重力热管1和2个长度不同的热水光排管散热器2。重力热管1由热管元件102和热管框架101组成;每个热水光排管散热器2均包括进水管201、出水管202、散热器框架203、散热管204、电动温控阀205、封堵段206和隔板207。重力热管1的两端分别设于2个长度不同的热水光排管散热器2的顶端。热管元件102固定在热管框架101上;散热器框架203上固定有多个散热管204,散热管204按10~20cm的管中心间距布置直接焊接在散热器框架203上。散热管204的最顶端处设置隔板207,用于分隔热水光排管散热器2与重力热管1;进水管201通过散热器框架203一侧上端进水口与散热管204连通;出水管202通过散热器框架203一侧下端出水口与散热管204连通,即进水管201设置在散热器框架203的一侧上端,通过散热器框架203与散热管204相连通,出水管202设置在与进水管201同侧的散热器框架203的下端,通过散热器框架203与散热管204相连通;电动温控阀205设置在进水管201上。封堵段206根据进出水的流向设置,封堵段206设于散热器框架203上。散热管204管径根据供暖区域II和发酵车间I的实际热负荷确定;散热器框架203由两段管径略大于散热管204管径的钢管组成;进水管201、出水管202均为钢管,其管径根据散热管204散热量及水流速确定;重力热管1的长度根据供暖区域II和发酵车间I的实际距离确定。在实际使用中,2个热水光排管散热器2分别置于供暖区域II内和发酵车间I内;重力热管1置于热水光排管散热器2的上方,热管元件102的冷端处热管框架101和供暖区域II内散热器框架203焊接连接。热管元件102的热端处热管框架101和发酵车间I内散热器框架203焊接。置于供暖区域II的热水光排管散热器2的高度需大于发酵车间I内的热水光排管散热器2,使得热管元件102的冷端处高度大于热端处高度,产生重力差。本技术的运行时分两个阶段,发酵前期和发酵过程中:发酵前期,发酵车间I的热水光排管散热器2开启,给发酵车间I供暖,使发酵车间I内温度达到发酵所需的温度,维持供暖区域II正常供暖。供暖区域II内的热水光排管散热器2直接向供暖区域II散发热量,并在电动温控阀205调控下,维持温度恒定。发酵区域I内的热水光排管散热器2直接向发酵车间I散发热量,并在电动温控阀205调控下,使发酵车间I达到发酵所需温度。发酵过程中,通过重力热管1及时把发酵车间I发酵产生的余热排出并转移到供暖区域II,与热水光排管散热器2配合共同进行供暖。将余热排出发酵车间I后,使发酵车间I内的温度始终维持在发酵所需最佳温度。运行过程中,供暖区域II内的电动温控阀205通过调节热水光排管散热器2的散热量维持供暖区域II的温度恒定;发酵车间I内的电动温控阀205关闭,热水光排管散热器2停止运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酵热回收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重力热管(1)和2个长度不同的热水光排管散热器(2),重力热管(1)的两端分别设于2个长度不同的热水光排管散热器(2)的顶端,每个热水光排管散热器(2)均包括散热器框架(203),散热器框架(203)上固定有多个散热管(204);2个热水光排管散热器(2)分别置于供暖区域(II)内和发酵车间(I)内,置于供暖区域(II)的热水光排管散热器(2)的高度大于发酵车间(I)内的热水光排管散热器(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酵热回收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重力热管(1)和2个长度不同的热水光排管散热器(2),重力热管(1)的两端分别设于2个长度不同的热水光排管散热器(2)的顶端,每个热水光排管散热器(2)均包括散热器框架(203),散热器框架(203)上固定有多个散热管(204);2个热水光排管散热器(2)分别置于供暖区域(II)内和发酵车间(I)内,置于供暖区域(II)的热水光排管散热器(2)的高度大于发酵车间(I)内的热水光排管散热器(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酵热回收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管(204)的最顶端处设有用于分隔热水光排管散热器(2)与重力热管(1)的隔板(20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酵热回收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器框架(203)上设有根据进出水的流向设置的封堵段(20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酵热回收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散热器框架(203)一侧的上下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子彦石虬唐超隽陈昊车雪邵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诚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