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流速或浪涌潮流能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7926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流速或浪涌潮流能发电装置,包括安装框架,在安装框架中设置与水面平行的转动轴,在转动轴上设置若干组取力轮,其中每组取力轮由若干取力叶板沿着转动轴圆周分布组成,相邻两组取力轮上的取力叶板互相错位分布;取力叶板与转动轴连接处的宽度大于悬空末端的宽度,取力叶板与转动轴垂直安装,且取力叶板中线与转动轴呈垂直或非垂直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结构的设计,解决了在低流速或浪涌情况下不能正常发电的问题,通过相邻取力叶板错位安装,让低速潮流与取力叶板的接触面更多,更平滑,还能消除组间扰流和涡流;倾斜、网孔板且悬空端收窄的取力叶板设计,解决了板间扰流和涡流,最终实现低流速潮流能平稳发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流速或浪涌潮流能发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低流速或浪涌潮流能发电装置,属于洋流发电设备

技术介绍
在洋流的低流速情况下,现有的洋流发电装置存在无法驱动的问题。而对于用于河流等单向流动水域中的发电装置能否用在这种低流速的洋流中呢,如专利CN2010200000508.9水流发电装置中给出的结构,采用滚动轮,转动轮的桨叶,部分位于水面下,水流带动转动轮转动,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发电机的发电机轴转动,发电机再把动能转化为电能。这种方式按理论上,有水流推动就应该可以做功,但在潮流中,我们发现,位于潮流中的转动轮相邻浆叶之间,单个浆叶的迎水面会产生扰流,而背水面会产生涡流,多个滚动轮之间也会形成涡流,导致整个装置在低流速水中根本无法运动,加上机械损耗,也就没有发电的可能。人们一直在追求对于环保能源的利用,这种自然的低速潮流能如何利用,需要有实质发电能力的设备和技术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低流速潮能流发电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一种低流速潮流能发电装置,包括安装框架,在安装框架中设置与水面平行的转动轴,在转动轴上设置若干组取力轮,其中每组取力轮由若干取力叶板沿着转动轴圆周分布组成,相邻两组取力轮上的取力叶板互相错位分布;取力叶板与转动轴连接处的宽度大于悬空末端的宽度,取力叶板与转动轴垂直安装,且取力叶板中线与转动轴呈垂直或非垂直状态。本专利技术的取力叶板的设计,其中安装端宽而悬空端窄的结构,使得取力叶板能让掉一部分水流而减少扰流(叶板来水前侧)和涡流(叶板来水后侧),每组取力轮错位设计,让取力更平稳,也进一步减少了组间扰流和涡流的发生。进一步的,所述取力叶板为多通孔网孔板。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如果采用网状通孔的网孔板,以网孔让来流在推动的同时穿过,能够很好的解决扰流和涡流问题。进一步的,所述取力叶板中线与转动轴呈非垂直状态,取力叶板板体倾斜,取力叶板中线与转动轴具有夹角,通过倾斜,使得整个板在不同位置都会让渡一部分水流,进一步解决扰流和涡流问题。虽然取力叶板都是垂直安装在转动轴上,我们研究发现,当取力叶板中线与转动轴垂直时,此时形成扰流和涡流的问题最大,因此,将取力叶板倾斜设计,配合悬空端窄的结构,加上多通孔网孔板的设计,能够使得取力叶板平稳的工作在低流速或浪涌潮流中,稳定的取力转化发电。当然,对于中高速流速的流水,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更能稳定发电。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框架包括外固定框架和内调节框架,外固定框架用于将整个架体固定在安装面上,内调节框架安装在外固定框架中,包括安装在外固定框架两侧的调节槽,调节支撑架一端连接安装在调节槽内的滑块,另一端连接内框架,在调节支撑架上设置浮筒,在调节支撑架上设置增速机和发电机,转动轴通过两侧内框架上的轴承座固定,且一端输出连接增速机,增速机输出连接发电机。通过可调节的框架,在潮流中始终让取力叶板处在一个理想的取力水面上。更进一步的,所述外固定框架或内框架上设置防风罩。用于防止台风导致取力叶板旋转,毁坏发电机的问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多通孔网孔板,让水流冲击取力叶板时,迎水面无扰流,背水面无涡流,因而可以在低速潮流中平稳取力;通过相邻取力叶板错位安装,让低速潮流与取力叶板的接触面更多,更平滑,还能消除组间扰流和涡流;倾斜且悬空端收窄的设计,让取力叶板与潮流接触面变宽,单又让渡一部分水流,进一步解决扰流和涡流,最终实现低流速潮流能平稳发电。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阐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取力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框架,11、外固定框架,12、内调节框架,13、调节槽,14、调节支撑架,15、内框架,16、浮筒,17、增速机和发电机,2、转动轴,3、取力轮,4、取力叶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低流速潮流能发电装置,包括安装框架1,在安装框架1中设置与水面平行的转动轴2,在转动轴2上设置若干组取力轮3,其中每组取力轮3由若干取力叶板4沿着转动轴2圆周分布组成,相邻两组取力轮3上的取力叶板4互相错位分布;取力叶板4为多通孔网孔板,取力叶板4与转动轴2连接处的宽度大于悬空末端的宽度,取力叶板与转动轴垂直安装,且取力叶板中线与转动轴呈垂直或非垂直状态。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取力叶板的设计,其中安装端宽而悬空端窄的结构,使得取力叶板能让掉一部分水流而减少扰流(叶板来水前侧)和涡流(叶板来水后侧),每组取力轮错位设计,让取力更平稳,也进一步减少了组间扰流和涡流的发生;虽然取力叶板都是垂直安装在转动轴上,我们研究发现,当取力叶板中线与转动轴垂直时,此时形成扰流和涡流的问题最大,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如果采用网状通孔的网孔板,以网孔让来流在推动的同时穿过,能够很好的解决扰流和涡流问题,以此结构配合悬空端窄的结构,这些设计,使得取力叶板能平稳的工作在低流速潮流中,稳定的取力转化发电。当水流的流水低或以浪涌的形式冲击叶板时,现有的水轮发电装置是无法正常工作的,通过本实施例的设计,能使得整个设备平稳的、持续的取力发电。实施例2如图1所示,所述取力叶板4板体倾斜,取力叶板4中线与转动轴具有夹角,通过倾斜,使得整个板在不同位置都会让渡一部分水流,进一步解决扰流和涡流问题。所述安装框架1包括外固定框架11和内调节框架12,外固定框架11用于将整个架体固定在安装面上,内调节框架12安装在外固定框架11中,包括安装在外固定框架11两侧的调节槽13,调节支撑架14一端连接安装在调节槽13内的滑块,另一端连接内框架15,在调节支撑架14上设置浮筒16,在调节支撑架14上设置增速机和发电机17,转动轴2通过两侧内框架上的轴承座固定,且一端输出连接增速机,增速机输出连接发电机。通过可调节的框架,在潮流中始终让取力叶板处在一个理想的取力水面上。所述外固定框架11或内框架15上设置防风罩。用于防止台风导致取力叶板旋转,毁坏发电机的问题。本技术通过多通孔网孔板,让水流冲击取力叶板时,迎水面无扰流,背水面无涡流,因而可以在低速潮流中平稳取力;通过相邻取力叶板错位安装,让低速潮流与取力叶板的接触面更多,更平滑,还能消除组间扰流和涡流;倾斜且悬空端收窄的设计,让取力叶板与潮流接触面变宽,单又让渡一部分水流,进一步解决扰流和涡流,最终实现低流速潮流能平稳发电。尽管上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给予了详细描述和说明,但是应该指明的是,我们可以依据本技术的构想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等效改变和修改,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流速或浪涌潮流能发电装置,包括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在安装框架中设置与水面平行的转动轴,在转动轴上设置若干组取力轮,其中每组取力轮由若干取力叶板沿着转动轴圆周分布组成,相邻两组取力轮上的取力叶板互相错位分布;取力叶板与转动轴连接处的宽度大于悬空末端的宽度,取力叶板与转动轴垂直安装,且取力叶板中线与转动轴呈垂直或非垂直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流速或浪涌潮流能发电装置,包括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在安装框架中设置与水面平行的转动轴,在转动轴上设置若干组取力轮,其中每组取力轮由若干取力叶板沿着转动轴圆周分布组成,相邻两组取力轮上的取力叶板互相错位分布;取力叶板与转动轴连接处的宽度大于悬空末端的宽度,取力叶板与转动轴垂直安装,且取力叶板中线与转动轴呈垂直或非垂直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流速或浪涌潮流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力叶板为多通孔网孔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流速或浪涌潮流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力叶板中线与转动轴呈非垂直状态,取力叶板板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世光郭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恋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