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回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7870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门体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回位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转轴固定件、预紧力调节件、转轴轴套和转轴连接件,转轴固定件与固定型板连接,转轴连接件与门轴连接;转轴固定件内设置有方孔,转轴轴套插接在方孔内,预紧力调节件处于转轴轴套内,预紧力调节件的一端从转轴轴套穿出与处于转轴固定件上的锁紧件连接,预紧力调节件的另一端与扭簧连接,转轴连接件通过轴承连接在转轴轴套内,扭簧的另一端与转轴连接件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门轴转动时会使扭簧产生扭力来实现自动回位功能,预紧力调节件没有被锁死的情况下可以调节扭力大小,转轴轴套和转轴连接件之间的限位功能结构从而限制了门轴打开后的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回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门体连接
,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回位装置。
技术介绍
门打开后回位是一种普遍存在需求,但是具体到门的结构不同,又对实现回位功能的机构提出了不同的需求,目前常见的具备此功能的具体产品主要有合页、闭门器、地弹簧等,但是其普遍存在一定的应用局限性,不能自动回位,且安装位置明显,不美观,占据空间较大。在公交车领域内,公交车司机围门,因为其本身空间较小,为了方便司机驾驶操作,亟需一种自动回位的转轴机构来满足需求,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回位装置,通过门轴转动时会使扭簧产生扭力来实现自动回位功能,预紧力调节件没有被锁死的情况下可以调节扭力大小,转轴轴套和转轴连接件之间的限位功能结构从而限制了门轴打开后的角度。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回位装置,其分别与门轴和固定型板上连接,其中,包括转轴固定件、预紧力调节件、转轴轴套和转轴连接件,所述转轴固定件与所述固定型板连接,所述转轴连接件与所述门轴连接;所述转轴固定件内设置有方孔,所述转轴轴套插接在所述方孔内,所述预紧力调节件处于所述转轴轴套内,所述预紧力调节件的一端从所述转轴轴套穿出与处于所述转轴固定件上的锁紧件连接,所述预紧力调节件的另一端与扭簧连接,所述转轴连接件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转轴轴套内,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件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预紧力调节件上设置有一字型卡槽,所述扭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预紧力调节件上的一字型卡槽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轴连接件上也设置有一字型卡槽,所述扭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转轴连接件上的一字型卡槽内。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预紧力调节件呈螺柱结构。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锁紧件包括螺母和平垫,所述预紧力调节件穿过所述转轴固定件分别与平垫、螺母连接。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锁紧件还包括弹垫,所述预紧力调节件穿过所述转轴固定件分别与平垫、弹垫、螺母连接。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轴承分别与所述转轴轴套和转轴连接件过盈配合连接。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轴连接件与所述门轴过盈配合连接。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轴固定件通过螺栓与所述固定型板连接。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轴轴套内设置有弧形的卡条,所述转轴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于卡入所述卡条的限位槽。在本技术内,门轴转动时会使扭簧产生扭力来实现自动回位功能,预紧力调节件没有被锁死的情况下可以调节扭力大小,转轴轴套和转轴连接件之间的限位功能结构从而限制了门轴打开后的角度;本技术操作方便,简单实用。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应用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转轴固定件,11-方孔,2-预紧力调节件,21-一字型卡槽,3-转轴轴套,31-卡条,4-转轴连接件,41-限位槽,5-锁紧件,51-螺母,52-弹垫,53-平垫,6-扭簧,7-轴承,8-门轴,9-固定型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自动回位装置分别与门轴8和固定型板9上连接。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自动回位装置包括转轴固定件1、预紧力调节件2、转轴轴套3和转轴连接件4,转轴固定件1与固定型板9连接,转轴连接件4与门轴8连接。如图1所示,转轴固定件1内设置有方孔11,转轴轴套3插接在方孔11内,预紧力调节件2处于转轴轴套3内,预紧力调节件2的一端从转轴轴套3穿出与处于转轴固定件1上的锁紧件5连接,预紧力调节件2的另一端与扭簧6连接,转轴连接件4通过轴承7连接在转轴轴套3内,扭簧6的另一端与转轴连接件4连接。在本技术内,门轴8转动时会使扭簧6产生扭力来实现自动回位功能,预紧力调节件2没有被锁死的情况下可以调节扭力大小,转轴轴套3和转轴连接件4之间的限位功能结构从而限制了门轴打开后的角度。在本技术内,转轴轴套3内设置有弧形的卡条31,转轴连接件4上设置有用于卡入卡条31的限位槽41,通过卡条31卡入限位槽41内,从而限制了门轴打开后的角度。在本技术内,预紧力调节件2上设置有一字型卡槽21,扭簧6的一端连接在预紧力调节件2上的一字型卡槽21内,转轴连接件4上也设置有一字型卡槽,扭簧6的另一端连接在转轴连接件4上的一字型卡槽内;具体地讲,转轴连接件4通过过盈配合和门轴8连接,且具备螺纹孔可以和门轴8通过螺丝连接以防止两者之间的轴向转动,通过内部一字型卡槽21与扭簧6连接;扭簧6两端分别通过一字型卡槽21与转轴连接件4和预紧力调节件2连接;预紧力调节件2放置在转轴轴套3内,通过一字型卡槽21与扭簧6配合。在本技术内,预紧力调节件2具备螺柱结构,其螺柱分别穿过转轴轴套3和转轴固定件1;锁紧件5包括螺母51和平垫53,预紧力调节件2穿过转轴固定件1分别与平垫53、螺母51连接;进一步优化,锁紧件5还包括弹垫52,预紧力调节件2穿过转轴固定件1分别与平垫53、弹垫52、螺母51连接。在本技术内,轴承7分别与转轴轴套3和转轴连接件4过盈配合连接。在本技术内,转轴固定件1通过螺栓与固定型板9连接;转轴固定件1呈L型。在本技术内,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门轴8转动时带动转轴连接件4转动,转轴连接件4通过其上的一字型卡槽带动扭簧6一端转动,扭簧6的另一端与预紧力调节件2上的一字型卡槽21配合连接,而通过螺母51、弹垫52、平垫53锁紧限制预紧力调节件2轴向转动,从而限制了扭簧6的另一端的轴向转动。转轴固定件1通过螺栓固定,转轴轴套3插接在转轴固定件1的方孔11内,从而限制转轴轴套3轴向转动。轴承7使转轴轴套3和转轴连接件4具备相对转动的功能,同时通过过盈配合使两者成为整体。转轴轴套3和转轴连接件4之间有相应的结构进行限位,以限制相互之间转动的角度,从而限制了门打开后的角度。综上所述,门轴8转动时会使扭簧6产生扭力来实现自动回位功能,预紧力调节件2没有被锁死的情况下可以调节扭力大小,转轴轴套3和转轴连接件4之间的限位结构限制了门打开后的角度。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回位装置,其分别与门轴和固定型板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固定件、预紧力调节件、转轴轴套和转轴连接件,所述转轴固定件与所述固定型板连接,所述转轴连接件与所述门轴连接;所述转轴固定件内设置有方孔,所述转轴轴套插接在所述方孔内,所述预紧力调节件处于所述转轴轴套内,所述预紧力调节件的一端从所述转轴轴套穿出与处于所述转轴固定件上的锁紧件连接,所述预紧力调节件的另一端与扭簧连接,所述转轴连接件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转轴轴套内,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件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回位装置,其分别与门轴和固定型板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固定件、预紧力调节件、转轴轴套和转轴连接件,所述转轴固定件与所述固定型板连接,所述转轴连接件与所述门轴连接;所述转轴固定件内设置有方孔,所述转轴轴套插接在所述方孔内,所述预紧力调节件处于所述转轴轴套内,所述预紧力调节件的一端从所述转轴轴套穿出与处于所述转轴固定件上的锁紧件连接,所述预紧力调节件的另一端与扭簧连接,所述转轴连接件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转轴轴套内,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回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力调节件上设置有一字型卡槽,所述扭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预紧力调节件上的一字型卡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回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连接件上也设置有一字型卡槽,所述扭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转轴连接件上的一字型卡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回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力调节件包含有螺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惠永安邓伟韩闯闯韩庆威贾志豪孙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泰达精密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