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飞机驾驶舱的光致变色隔热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7639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飞机驾驶舱的光致变色隔热膜,从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一PET膜层、光致变色聚氨酯胶层、第二PET膜层、聚氨酯防护胶层、第三PET膜层、丙烯酸酯粘结剂层和保护层;第一PET膜层的材质为耐高温聚酯;光致变色聚氨酯胶层的材质为光致变色聚氨酯;第二PET膜层的材质为耐高温聚酯;聚氨酯防护胶层的材质为聚氨酯;第三PET膜层包括红外阻隔膜层和单PET膜层。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调节太阳光线中的可见光,避免影响飞行员视线,提高飞行的安全性,同时可以阻隔太阳光线中的红外线,在阳光照射下降低驾驶舱内的温度,增加空间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飞机驾驶舱的光致变色隔热膜
本技术涉及隔热膜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飞机驾驶舱的光致变色隔热膜。
技术介绍
太阳强烈的光线对人的眼睛容易造成刺激,产生不舒适感,容易产生疲劳,特别是飞机飞行时,阳光直射飞行员或在经过云层时,阳光的强烈照射或阳光的快速变化,会使人眼瞳孔产生收缩和放大,这样,会使飞行员产生盲区并伴有炫目,这时极易发生事故,增加了飞行过程中的不安全性;同时由于可见光的强度过大,容易使得人们变得疲劳,影响乘机者的身心健康。中国专利CN106541651A公开了一种高性能纳米复合隔热膜及其制备方法,由耐磨层、第一PET层、磁控溅射层、纳米隔热层、第二PET层、安装层和离型层依次排列构成,其具有抗紫外和隔热双重功效,但是其没有光致变色层,不能解决强光炫目的问题。中国专利CN102774111A公开了一种双层PET结构隔热膜,为层状组合结构,该隔热膜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硬化涂层、第一PET层、镀膜层A、第一胶层、第二PET层、第二压敏胶层和防粘层,其主要解决了反射型隔热膜带来光污染的问题,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且可见光反射率低。但是,同样的其没有光致变色层,不能解决强光炫目的问题。对于强光炫目,目前还没有较佳的解决办法,虽然市场上有出售各种不同的隔热膜,但是这些隔热膜多数不具有变色功能,因此防止强光照射,同时在阳光照射下能够降低驾驶舱内的温度,提高飞行员的舒适度,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飞机驾驶舱的光致变色隔热膜,即能够解决强光对飞行员造成视觉疲劳的问题,又能降低驾驶舱内的温度,增加空间舒适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飞机驾驶舱的光致变色隔热膜,从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一PET膜层、光致变色聚氨酯胶层、第二PET膜层、聚氨酯防护胶层、第三PET膜层、丙烯酸酯粘结剂层和保护层;所述第一PET膜层与第二PET膜层通过光致变色聚氨酯胶层粘结,所述第二PET膜层与第三PET层膜通过聚氨酯防护胶层粘结,所述保护层通过丙烯酸酯粘结剂层粘结于第三PET膜外侧;所述第一PET膜层的材质为耐高温聚酯;所述光致变色聚氨酯胶层的材质为光致变色聚氨酯;所述第二PET膜层的材质为耐高温聚酯;所述聚氨酯防护胶层的材质为聚氨酯;所述第三PET膜层包括红外阻隔膜层和单PET膜层,所述红外阻隔膜层的材质为红外阻隔膜,所述单PET膜层的材质为耐高温聚酯;所述丙烯酸酯粘结剂层的材质为丙烯酸酯;所述保护层的材质为离型膜。优选的,所述第二PET膜层与聚氨酯防护胶层中,至少一层包括紫外线吸收层,所述紫外线吸收层的材质为紫外线吸收剂。优选的,所述红外阻隔膜层的重量是所述第三PET膜层总质量的40%~65%。优选的,所述红外阻隔膜层包括相互粘结的透明基材层和折射率层,所述透明基材层对波长为850nm~1150nm的光的反射率为60~70%,且所述透明基材层对波长为380nm~780nm的光的透过率大于91%。优选的,所述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2.0~2.5。优选的,所述红外阻隔膜层的厚度为20nm~35n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飞机驾驶舱的光致变色隔热膜,能够调节太阳光线中的可见光,避免了强烈太阳光线影响飞行员视线,提高了飞行的安全性,同时又阻隔了太阳光线中的红外线,在阳光照射下降低驾驶舱内的温度,增加空间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适用于飞机驾驶舱的光致变色隔热膜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第一PET膜层,2、光致变色聚氨酯胶层,3、第二PET膜层,4、聚氨酯防护胶层,5、第三PET膜层,6、丙烯酸酯粘结剂层,7、保护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附图,一种适用于飞机驾驶舱的光致变色隔热膜,从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一PET膜层1、光致变色聚氨酯胶层2、第二PET膜层3、聚氨酯防护胶层4、第三PET膜层5、丙烯酸酯粘结剂层6和保护层7。第一PET膜层1与第二PET膜层3通过光致变色聚氨酯胶层2粘结,第二PET膜层3与第三PET层膜通过聚氨酯防护胶层4粘结,保护层7通过丙烯酸酯粘结剂层6粘结于第三PET膜外侧。第一PET膜层1、第二PET膜层3和单PET膜层的材质均为耐高温聚酯,其中耐高温聚酯的具体型号可以选用FBDW(单面哑黑)或FBSW(双面哑黑)中的一种或多种。光致变色聚氨酯胶层2的材质为光致变色聚氨酯,在光致变色聚氨酯胶层2中均匀混入光致变色粉和抗氧剂,能够实现随着太阳光强弱自主调节可见光的透过率的功能。光致变色粉可以选用螺吡喃、螺噁嗪中的一种或多种,抗氧剂可以选用BHT、1076、1010、168、1135、300、1330、626等中的一种或多种。聚氨酯防护胶层4的材质为聚氨酯。第二PET膜层3与聚氨酯防护胶层4中,至少一层包括紫外线吸收层,紫外线吸收层的材质为紫外线吸收剂。也就是在第二PET膜和/或聚氨酯防护胶层4中均匀混有紫外线吸收剂,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增加膜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少对人体的紫外伤害。紫外线吸收剂可以选用水杨酸酯类、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取代丙烯腈类、三嗪类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三PET膜层5包括红外阻隔膜层和单PET膜层,红外阻隔膜层的材质为红外阻隔膜,单PET膜层的材质为耐高温聚酯。红外阻隔膜层的重量是第三PET膜层5总质量的40%~65%,红外阻隔膜中包含红外阻隔组分,如粒度在5~100纳米的氧化锡、氧化铟锡,铯钨青铜的纳米颗粒,红外阻隔组分的含量是红外阻隔膜总质量的20%~45%。红外阻隔膜层的厚度为20nm~35nm。红外阻隔膜层包括相互粘结的透明基材层和折射率层,透明基材层对波长为850nm~1150nm的光的反射率为60~70%,且透明基材层对波长为380nm~780nm的光的透过率大于91%。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2.0~2.5。丙烯酸酯粘结剂层6的材质为丙烯酸酯。保护层7的材质为离型膜。选用丙烯酸酯粘结剂层6作为安装胶层,粘贴效果更佳,并且在其外侧设置了离型膜,起到保护丙烯酸酯粘结剂层6的作用。本技术涉及的适用于飞机驾驶舱的光致变色隔热膜的结构简单合理,能够根据太阳光照的强度自动调节驾驶舱的明暗度,降低了驾驶舱的温度,避免了阳光产生的眩目,降低了阳光对飞行员造成的眼部疲劳,提升了驾驶的舒适度和飞行的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飞机驾驶舱的光致变色隔热膜,其特征在于,从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一PET膜层、光致变色聚氨酯胶层、第二PET膜层、聚氨酯防护胶层、第三PET膜层、丙烯酸酯粘结剂层和保护层;/n所述第一PET膜层与第二PET膜层通过光致变色聚氨酯胶层粘结,所述第二PET膜层与第三PET层膜通过聚氨酯防护胶层粘结,所述保护层通过丙烯酸酯粘结剂层粘结于第三PET膜外侧;/n所述第一PET膜层的材质为耐高温聚酯;所述光致变色聚氨酯胶层的材质为光致变色聚氨酯;所述第二PET膜层的材质为耐高温聚酯;所述聚氨酯防护胶层的材质为聚氨酯;所述第三PET膜层包括红外阻隔膜层和单PET膜层,所述红外阻隔膜层的材质为红外阻隔膜,所述单PET膜层的材质为耐高温聚酯;所述丙烯酸酯粘结剂层的材质为丙烯酸酯;所述保护层的材质为离型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飞机驾驶舱的光致变色隔热膜,其特征在于,从内到外依次包括:第一PET膜层、光致变色聚氨酯胶层、第二PET膜层、聚氨酯防护胶层、第三PET膜层、丙烯酸酯粘结剂层和保护层;
所述第一PET膜层与第二PET膜层通过光致变色聚氨酯胶层粘结,所述第二PET膜层与第三PET层膜通过聚氨酯防护胶层粘结,所述保护层通过丙烯酸酯粘结剂层粘结于第三PET膜外侧;
所述第一PET膜层的材质为耐高温聚酯;所述光致变色聚氨酯胶层的材质为光致变色聚氨酯;所述第二PET膜层的材质为耐高温聚酯;所述聚氨酯防护胶层的材质为聚氨酯;所述第三PET膜层包括红外阻隔膜层和单PET膜层,所述红外阻隔膜层的材质为红外阻隔膜,所述单PET膜层的材质为耐高温聚酯;所述丙烯酸酯粘结剂层的材质为丙烯酸酯;所述保护层的材质为离型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飞机驾驶舱的光致变色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宣英男殷宏明张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珀力玛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