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海霞专利>正文

一种采用斜管的浸入式超滤膜短流程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7610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斜管的浸入式超滤膜短流程水处理装置,属于净水处理技术领域,该采用斜管的浸入式超滤膜短流程水处理装置,包括混合池,混合池的右侧依次设有絮凝池、超滤膜池和清水池,混合池和絮凝池之间通过第一连通管道连通,第一连通管道的上端固定有絮凝剂进料口,絮凝剂进料口的下端贯穿第一连通管道的上内壁,絮凝池和超滤膜池之间通过第二连通管道连通,超滤膜池内自上而下依次固定有超滤膜和斜管,超滤膜池和清水池之间通过第三连通管道连通,本装置使得水经过多重过滤和消毒,然后经过超滤膜进行深度过滤,使得超滤膜不易堵住,使得短流程净水处理工艺的工作效率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斜管的浸入式超滤膜短流程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净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斜管的浸入式超滤膜短流程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市政净水行业超滤膜工艺的应用,按其流程不同一般可分为长流程超滤膜工艺和短流程超滤膜工艺;所谓“长流程”,一般是指在常规混凝、沉淀甚至是过滤工艺之后接入超滤膜工艺;“短流程”一般指原水经过适当预处理之后直接进入浸没式超滤膜进行膜过滤,同时在膜池内完成浓水回收和污泥浓缩,然后进入清水池。近两年,以浸入式超滤膜为核心的短流程净水处理工艺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工程上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充分证明了该工艺的可行性和成功性。在以浸入式超滤膜为核心的短流程净水处理工艺中,原水经混凝后直接进入膜池处理,能有效改善膜污染机制,但絮凝剂增大了颗粒尺寸,容易导致膜孔阻塞,从而使得产水量变慢,大大影响了短流程净水处理工艺的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斜管的浸入式超滤膜短流程水处理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絮凝剂增大了颗粒尺寸,容易导致膜孔阻塞,从而使得产水量变慢,大大影响了短流程净水处理工艺的作业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斜管的浸入式超滤膜短流程水处理装置,包括混合池,所述混合池的右侧依次设有絮凝池、超滤膜池和清水池,所述混合池和絮凝池之间通过第一连通管道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道的上端固定有絮凝剂进料口,所述絮凝剂进料口的下端贯穿第一连通管道的上内壁,所述絮凝池和超滤膜池之间通过第二连通管道连通,所述超滤膜池内自上而下依次固定有超滤膜和斜管,所述超滤膜池和清水池之间通过第三连通管道连通,所述清水池的右端固定有出水口,且出水口的左端贯穿清水池的右内壁,所述第三连通管道上安装有抽水泵,所述混合池的左端固定有进水管,且进水管的右端贯穿混合池的左内壁,所述进水管的上端固定有第一消毒水进料管,所述第一消毒水进料管的下端贯穿进水管的上内壁,所述混合池和絮凝池内均设有搅拌机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絮凝剂增大了颗粒尺寸,容易导致膜孔阻塞,从而使得产水量变慢,大大影响了短流程净水处理工艺的作业效率的问题。为了使得混合池和絮凝池内水和消毒水及絮凝剂充分融合,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每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电机、转轴和螺旋叶片,两个所述电机分别固定于混合池和絮凝池的上端,且两个电机的输出轴分别贯穿混合池和絮凝池的上内壁并向下延伸,两个所述转轴分别与两个电机的输出轴之间固定,两个所述螺旋叶片分别固定于两个转轴的表面。为了使得原水中的杂质及漂浮物便于被过滤掉,使得水更干净,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混合池的内壁之间固定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位于混合池内转轴的下侧,所述絮凝池的内壁之间固定有防污栅栏,所述防污栅栏位于絮凝池内转轴的下侧。为了使得混合池、絮凝池和超滤膜池杂质、污泥等沉淀物能够更好集中在底部,便于排出,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混合池、絮凝池和超滤膜池的下端均为“弧形”状,所述混合池、絮凝池和超滤膜池的下端分别固定有第三排污管、第二排污管和第一排污管,所述第三排污管、第二排污管和第一排污管的下侧设有总排管,所述总排管与第三排污管、第二排污管和第一排污管之间分别连通。为了使得本装置内水不易被污染,同时混合池、絮凝池和超滤膜池内的水不易自动流出,不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一消毒水进料管、絮凝剂进料口、第三排污管、第二排污管和第一排污管上均安装有阀门。为了使得滤后的水不易产生二次污染,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第三连通管道的上端固定有第二消毒水进料口,所述第二消毒水进料口的下端贯穿第三连通管道的上内壁,所述第二消毒水进料口上安装有阀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方案首先通过进水管将原水送入混合池内,打开第一消毒水进料管上的阀门,从第一消毒水进料管处加入消毒水,通过启动两个搅拌机构中的电机,使得其输出轴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螺旋叶片进行转动,螺旋叶片使得混合池内的原水与消毒水充分融合在一起,对水起到净化的作用,通过混合池内设置有的过滤网,使得原水中部分较大杂质被首次过滤掉并沉淀至混合池的下内壁处,当混合池内水到达第一连通管道的高度后,此时水通过第一连通管道进入絮凝池内,此时从絮凝剂进料口处加入絮凝剂至第一连通管道内,然后通过絮凝池内的螺旋叶片进行充分搅拌,使得絮凝剂与水充分融合,通过絮凝池内设置有的防污栅栏,使得原水中漂浮物进一步被防污栅栏阻挡住过滤,并积累在防污栅栏下侧,当絮凝池中水到达第二连通管道处并通过第二连通管道进入超滤膜池内后,通过超滤膜池内下侧设有的斜管,使得超滤膜池内水流呈稳定状态,当水漫过斜管后接触到超滤膜时,超滤膜使得较小絮体在超滤膜的表面形成滤饼层,由于絮体具有一定的活性,使得成为滤饼层后的絮体依旧可以吸附后期的絮体,使得絮体不易堵住超滤膜,同时使得清洗后的滤饼颗粒大又重,具有良好的沉降特性,便于排出,此时启动抽水泵,使得抽水泵进行抽吸,使得超滤膜池内水从第三连通管道内抽出,并最终流至清水池内,当水在第三连通管道内流动时,从第二消毒水进料口内加入少量的消毒水,防止二次污染,最后通过清水池右端固定有的出水口排出,本装置使得水经过多重过滤和消毒,然后经过超滤膜进行深度过滤,使得超滤膜不易堵住,使得短流程净水处理工艺的工作效率大大增加。2、本方案通过混合池、絮凝池和超滤膜池的下部均成“弧线”状,使得混合池、絮凝池和超滤膜池内的杂质、污泥等沉淀物能够更好集中在底部,并通过底部设有的第三排污管、第二排污管和第一排污管排出,最终通过总排管同意排出,使得混合池、絮凝池和超滤膜池不易堆积杂质、污泥等沉淀物,且清理便捷。3、本方案通过第一消毒水进料管、絮凝剂进料口、第二消毒水进料口、第一排污管、第二排污管和第三排污管上均安装有的阀门,使得本装置内水不易被污染,同时混合池、絮凝池和超滤膜池内的水不易自动流出,不易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螺旋叶片处局部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中:1-混合池;2-进水管;3-第一消毒水进料管;4-阀门;5-电机;6-转轴;7-螺旋叶片;8-絮凝剂进料口;9-过滤网;10-第一连通管道;11-絮凝池;12-超滤膜池;13-防污栅栏;14-第二连通管道;15-第二消毒水进料口;16-第三连通管道;17-抽水泵;18-超滤膜;19-斜管;20-清水池;21-出水口;22-第一排污管;23-第二排污管;24-第三排污管;25-总排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斜管的浸入式超滤膜短流程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池(1),所述混合池(1)的右侧依次设有絮凝池(11)、超滤膜池(12)和清水池(20),所述混合池(1)和絮凝池(11)之间通过第一连通管道(10)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道(10)的上端固定有絮凝剂进料口(8),所述絮凝剂进料口(8)的下端贯穿第一连通管道(10)的上内壁,所述絮凝池(11)和超滤膜池(12)之间通过第二连通管道(14)连通,所述超滤膜池(12)内自上而下依次固定有超滤膜(18)和斜管(19),所述超滤膜池(12)和清水池(20)之间通过第三连通管道(16)连通,所述清水池(20)的右端固定有出水口(21),且出水口(21)的左端贯穿清水池(20)的右内壁,所述第三连通管道(16)上安装有抽水泵(17),所述混合池(1)的左端固定有进水管(2),且进水管(2)的右端贯穿混合池(1)的左内壁,所述进水管(2)的上端固定有第一消毒水进料管(3),所述第一消毒水进料管(3)的下端贯穿进水管(2)的上内壁,所述混合池(1)和絮凝池(11)内均设有搅拌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斜管的浸入式超滤膜短流程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池(1),所述混合池(1)的右侧依次设有絮凝池(11)、超滤膜池(12)和清水池(20),所述混合池(1)和絮凝池(11)之间通过第一连通管道(10)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道(10)的上端固定有絮凝剂进料口(8),所述絮凝剂进料口(8)的下端贯穿第一连通管道(10)的上内壁,所述絮凝池(11)和超滤膜池(12)之间通过第二连通管道(14)连通,所述超滤膜池(12)内自上而下依次固定有超滤膜(18)和斜管(19),所述超滤膜池(12)和清水池(20)之间通过第三连通管道(16)连通,所述清水池(20)的右端固定有出水口(21),且出水口(21)的左端贯穿清水池(20)的右内壁,所述第三连通管道(16)上安装有抽水泵(17),所述混合池(1)的左端固定有进水管(2),且进水管(2)的右端贯穿混合池(1)的左内壁,所述进水管(2)的上端固定有第一消毒水进料管(3),所述第一消毒水进料管(3)的下端贯穿进水管(2)的上内壁,所述混合池(1)和絮凝池(11)内均设有搅拌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斜管的浸入式超滤膜短流程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电机(5)、转轴(6)和螺旋叶片(7),两个所述电机(5)分别固定于混合池(1)和絮凝池(11)的上端,且两个电机(5)的输出轴分别贯穿混合池(1)和絮凝池(11)的上内壁并向下延伸,两个所述转轴(6)分别与两个电机(5)的输出轴之间固定,两个所述螺旋叶片(7)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海霞肖芳金连军
申请(专利权)人:邓海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