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低信号延迟的液晶显示装置及数据线断线的修复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7566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降低信号延迟的液晶显示装置及数据线断线的修复方法,包括多条栅极线与多条数据线,栅极线和数据线交叉形成的像素显示区域,在上述像素显示区域的外围形成的封框胶区域,及设置在封框胶区域之外的配线;可修复数据线断线缺陷的液晶显示器还包括多条与上述数据线交叉设置的修复用辅助线,修复用辅助线分布设置在封框胶区域之外。封框胶区域外由于没有液晶存在,该处配线和彩膜基板的共通电极层之间的电容基本为零,有效解决了由于这些配线与彩膜侧基板形成耦合电容而造成的信号延迟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修复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是目前最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平面显示器,具有低功耗、外型薄、重量轻以及低驱动电压等优点。一般而言,LCD包括有阵列下基板、彩膜上基板及填充在上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LCD的显示区域包含多个子像素区域,每个子像素区域一般为两条栅极线(gate line,又称扫描线)与两条数据线(data line)交叉所形成的矩形或者其他形状区域,其内设置有薄膜晶体管(TFT)以及像素电极,薄膜晶体管充当开关元件。随着液晶显示面板尺寸的增加及分辨率的提高,LCD的配线(扫描线、栅极线、辅助线等)的信号延迟(RCDelay)也会随之增大,RC Delay中的R指配线上电阻、C指该层配线和阵列基板其它导电层间的电容以及该层配线与彩膜基板上的共通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容。而过大的RC Delay会影响液晶显示器的亮度、对比度等,从而降低显示品质。栅极线与数据线主要用来提供影像信号以驱动像素电极,但是由于制作时候成膜、微影、刻蚀等制造工艺的影响,栅极线与数据线容易发生断线,导致线缺陷。而且当LCD面板面积扩大,分辨率提高时,由于开口率等因素的制约,栅极线与数据线线宽变窄,更容易发生断线现象。另外,由于长宽比的原因,数据线一般比栅极线设计得更窄一些,更容易发生断线。因此,为避免LCD面板生产由于断线缺陷而导致的良率下降,需要对断线缺陷特别是最容易发生的数据线断线缺陷进行修复。现有的数据线修复技术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走环形绕线,通过绕线从断线的数据线的另一端(与驱动电压输入端相对)输入对应的数据信号,使断线的数据线上下部分能保持同一信号,改善缺陷甚至消除缺陷;一是在每个像素内配置修复用备用配线,发生断线后通过备用配线把断线的两端连接起来。针对第一种修复技术,中国专利CN1527268A和日本公开专利特开平8-171081公开了几种环形走线的修复方法。如图1所示为现有修复数据线断线方法之一的上视图。液晶基板10上设置栅极线12及其端子14,数据线16及其端子18,像素22组成的显示区域20,修复用辅助线24A、24B、24C,每条辅助线都跨越并环绕数据线16两端。举例来说,当数据线16A在开口A处发生断线时,可以利用激光技术,使数据线16A与辅助线之一(比如24A)的交叉点26a、26b产生电气连接,并依据选择的最短路径在切点28a、28b将辅助线24A切断,这样,传送到数据线16A下半部分的信号可以由辅助线24A提供,因而修复了断线缺陷。此外,还有辅助线通过印刷线路板(PWB)进行走线配线,以对断线缺陷进行修复。这种修复技术主要缺点是由于辅助线长度较大,由此而造成的信号延迟往往不可忽略,导致修复效果变差甚至完全达不到修复的目的。特别对于COG结构的面板,由于辅助线走线都在面板上,因此而造成的信号延迟更大,对于修复效果的影响更为显著。针对第二种修复技术,中国公开专利CN1527268A和中国公开专利CN1716068A公开了几种修复方法。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藉由配置于数据线50旁的遮光金属线32以及跨于数据线50/遮光金属线32的修补备用导线38作为修补线,若是同一条数据线中具有多处断线,均可以就近选择适当的遮光金属线32和修补备用导线38,由激光熔融技术,使数据线绕过断线处。不过,这种修复技术对于在数据线50和栅极线40交叉处的断线往往无法修复,因此不是彻底的修复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减少配线和彩膜基板共通电极之间的电容、降低配线信号延迟的液晶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另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同的数据线断线位置进行修复、同时降低辅助线造成的信号延迟、提高修复效果的修复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降低信号延迟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多条栅极线与多条数据线,栅极线和数据线交叉形成的像素显示区域;在上述像素显示区域的外围形成的封框胶区域;及设置在封框胶区域之外的配线。上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多条与上述数据线交叉设置的修复用辅助线,其中所述修复用辅助线分布设置在封框胶区域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数据线断线的修复方法,其中可修复数据线断线缺陷的液晶显示器包括多条栅极线与多条数据线,栅极线和数据线交叉形成的像素显示区域;在上述像素显示区域的外围形成的封框胶区域;多条与上述数据线交叉设置的修复用辅助线;修复用辅助线分布设置在封框胶区域之外;所述修复方法包括当所述数据线之一发生缺陷时,在该数据线两端与修复用辅助线的交叉部位通过激光照射进行熔接,使数据线两端与修复用辅助线连接;同时在修复用辅助线的输出端通过激光照射熔接,使有缺陷的数据线的两端通过控制电路形成环形连接。基于上述构思,本专利技术的可降低信号延迟的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将部分原来设置在封框胶区域内的配线拉伸出来分布设置在封框胶区域之外,而封框胶区域外由于没有液晶存在,该处配线和彩膜基板的共通电极层之间的电容基本为零,有效解决了由于这些配线与彩膜侧基板形成耦合电容而造成的信号延迟问题。同样,本专利技术的数据线断线的修复方法,由于修复用辅助线有一大部分分布设置在封框胶区域之外,修复用辅助线和彩膜基板的共通电极层之间的电容基本为零,有效减小了由于修复用辅助线造成的信号延迟,当数据线出现缺陷时,从该数据线两端通过激光装置进行数据线与修复用辅助线的熔接,即可实现缺陷的修复,并保证较低的修复信号延迟,保证正常的显示效果。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供参考与辅助说明用,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数据线断线修复结构的上视图;图2是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修复结构的上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上视图,图中虚线框区域为现有配线的配置区域; 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修复结构的上视图,图中虚线部分为现有修复线的走线配置;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修复结构的上视图。图中标记说明现有技术10、基板 12.栅极线14.端子16.数据线16A.数据线18.端子 20.显示区域22.像素24A、24B、24C.辅助线26a、26b.交叉点28a、28b.切点 32、32a、32b.遮光金属线34.薄膜晶体管38.修补备用导线(凸起)38a、38b.导线341.栅极 342.漏极 343.源极40.栅极线46.接触孔50.数据线本专利技术60.基板61.栅极线(扫描线)62.数据线63.像素显示区域64.封框胶区域65.配线66.薄膜晶体管(TFT)62a.数据线 65a、65b.修复用辅助线621.输入端子622.终端部623.信号输出部624.断线点 625.输出端67a、67b、67c.熔接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典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上视图。参照图3,可降低信号延迟的液晶显示装置,基板60上设置有多条栅极线61与多条数据62线,栅极线61和数据线62交叉形成的像素显示区域63,像素显示区域63内设置有薄膜晶体管66,像素显示区域63的外围形成有封框胶区域64,配线65设置在封框胶区域64之外,配线65可以是栅极线、数据线等或是不同功能使用的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降低信号延迟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多条栅极线与多条数据线,栅极线和数据线交叉形成的像素显示区域;在上述像素显示区域的外围形成的封框胶区域;及设置在封框胶区域之外的配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华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