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持多种吊装方式的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绞线吊点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7547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持多种吊装方式的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绞线吊点体系,包括第一钢绞线、第一端板及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钢绞线的中部弯折形成环形的吊点,所述第一钢绞线的两端向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内部延伸并分别固设有一所述第一端板,两个所述第一端板间隔埋设于预制混凝土构件内;所述限位组件的中部设有套环,所述套环套设于吊点处,所述限位组件埋设于预制混凝土构件内。上述结构使得吊装方便,能够承担多种吊装方式,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不影响预制构件本身的力学性能,且该吊点体系可在同一预制混凝土构件上设置多个,形成吊点体系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持多种吊装方式的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绞线吊点体系
本技术涉及预制混凝土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持多种吊装方式的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绞线吊点体系。
技术介绍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结构。与传统的建造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建筑品质好、施工速度快、节约成本、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中,预制构件的吊装直接关系到施工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对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的预制混凝土构件,由于混凝土自重大、体积大,需要设计合理的吊点满足吊装施工的需求。尤其是随着起重设备性能的提高,单个预制构件的重量越来越大,预制构件的吊装难度也随之增加。预制混凝土构件在工厂脱模和现场安装过程中,可能存在平吊、直吊和翻转吊等多种吊装方式,可能使得吊点承担轴向拉力和偏心拉力。如预制剪力墙、预制楼板等预制构件,在工厂脱模及吊装运输过程中需要采用平吊的方式,在施工现场安装时,需要将其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并进行垂直吊装和就位。大重量的预制构件的吊点在进行吊装时,易产生吊点塑性变形、吊点处劈裂以及预制构件内部受力不均等状况,导致吊装不方便、影响施工进度,且易对预制构件本身的力学性能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支持多种吊装方式的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绞线吊点体系,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大重量的预制构件的吊点在进行吊装时,易产生吊点塑性变形、吊点处劈裂以及预制构件内部受力不均等状况,导致吊装不方便、影响施工进度,且易对预制构件本身的力学性能产生影响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研发一种承载力高、能够承担多种吊装方式、施工简单、使用方便、不影响构件本身力学性能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吊点体系对于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支持多种吊装方式的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绞线吊点体系,包括第一钢绞线、第一端板及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钢绞线的中部弯折形成环形的吊点,所述第一钢绞线的两端向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内部延伸并分别固设有一所述第一端板,两个所述第一端板间隔埋设于预制混凝土构件内;所述限位组件的中部设有套环,所述套环套设于吊点处,所述限位组件埋设于预制混凝土构件内。采用第一钢绞线,由于钢绞线具有变形恢复的特点,使得吊点在吊装完成后不易塑性变形而影响到下一次吊装,采用第一端板,由于第一端板与预制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大,使得受力面积大,有利于预制构件内部受力均匀,采用限位组件埋设于预制混凝土构件内,限位组件卡设于吊点处,防止吊装时从吊点处劈裂。上述结构使得吊装方便,能够承担多种吊装方式,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不影响预制构件本身的力学性能。且该吊点体系可在同一预制混凝土构件上设置多个,形成吊点体系组。进一步地,上述支持多种吊装方式的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绞线吊点体系还包括约束套管,所述约束套管套设于吊点处,所述限位组件的套环套设于所述约束套管上。第一钢绞线穿过约束套管起到固定第一钢绞线的作用,防止在拉力作用下第一钢绞线张开使混凝土产生劈裂破坏。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根限位钢筋,两根所述限位钢筋在吊点处弯折交叉形成套环。两根限位钢筋在约束套管处弯折交叉起到限制约束套管侧向位移的作用,承担在平吊、翻转吊等过程中偏心拉力的分量,防止第一钢绞线侧移使预制混凝土构件发生劈裂破坏。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钢筋的端部设置弯钩。限位钢筋端部设置弯钩增强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使得限位钢筋的受力更好。进一步地,上述支持多种吊装方式的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绞线吊点体系还包括若干组分担受力组件,所述分担受力组件包括第二钢绞线及第二端板,所述第二端板固设于所述第二钢绞线的一端,所述第二钢绞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第二钢绞线的另一端与另一所述第二端板固定连接。采用分担受力组件可将吊装所受到的力分散于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内部,使得各处受力均匀,可提供较大抗拔承载力。进一步地,上述支持多种吊装方式的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绞线吊点体系还包括钢筋网片,所述钢筋网片设于所述第一钢绞线及所述第二钢绞线的覆盖范围内,所述钢筋网片能增加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减小吊装过程中的应力集中。钢筋网片用于增强吊点体系与预制混凝土构件之间的整体性,防止预制混凝土构件发生局部冲切破坏。进一步地,所述钢筋网片设有两层,分设于所述第一钢绞线的两侧。设置钢筋网片使得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整体性更好,且钢筋网片与限位钢筋焊接固定在一起,使得限位钢筋的受力结构更好。进一步地,所述钢筋网片包括交叉固结的水平分布钢筋及垂直分布钢筋,所述水平分布钢筋垂直于所述第一端板,所述垂直分布钢筋与所述水平分布钢筋相互垂直。垂直分布钢筋与水平分布钢筋相互垂直交叉固结形成的钢筋网结构强度高,提高了承载能力。进一步地,所述水平分布钢筋及所述垂直分布钢筋的端部均设置弯钩。垂直分布钢筋与水平分布钢筋的端部设置弯钩增强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使得整体受力效果更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第一钢绞线作为吊点,并在其端部设置第一端板增加第一钢绞线的抗拔承载力,使该吊点体系可承担较大的起重重量,适用于装配式结构的大型预制混凝土构件中。2、采用第二钢绞线及第二端板可将吊装所受到的力分散于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内部,使得各处受力均匀,进一步提高抗拔承载力。3、第一端板及其第二端板与混凝土之间具有优良的粘结性能,可承担较大的轴向拉力;限位钢筋及约束套管的使用为第一钢绞线提供侧向约束,防止在偏心拉力作用下预制混凝土构件发生劈裂破坏。因此该吊点体系能够承担多个方向的拉力,适用于平吊、两点吊和翻转吊等多种吊装方式。4、该吊点体系造价低、综合经济效益高,使用简单、方便、灵活,吊装完成后不需要拆除,不影响后续施工工序,不影响预制混凝土构件自身的力学性能。5、该吊点体系可在同一预制混凝土构件中设置单个单独使用,也可设置多个形成吊点体系组共同使用。6、结构简单可靠,适用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三维结构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去掉钢筋网片的三维结构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三维结构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约束套管的三维结构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的限位钢筋及约束套管的三维结构视图。附图标记:1-第一钢绞线;2-第一端板;3-限位组件,3a-套环,31-限位钢筋;4-约束套管;5-分担受力组件,51-第二钢绞线,52-第二端板;6-钢筋网片,61-水平分布钢筋,62-垂直分布钢筋;100-预制混凝土构件。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持多种吊装方式的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绞线吊点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钢绞线、第一端板及限位组件;/n所述第一钢绞线的中部弯折形成环形的吊点,所述第一钢绞线的两端向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内部延伸并分别固设有一所述第一端板,两个所述第一端板间隔埋设于预制混凝土构件内;/n所述限位组件的中部设有套环,所述套环套设于吊点处,所述限位组件埋设于预制混凝土构件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持多种吊装方式的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绞线吊点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钢绞线、第一端板及限位组件;
所述第一钢绞线的中部弯折形成环形的吊点,所述第一钢绞线的两端向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内部延伸并分别固设有一所述第一端板,两个所述第一端板间隔埋设于预制混凝土构件内;
所述限位组件的中部设有套环,所述套环套设于吊点处,所述限位组件埋设于预制混凝土构件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持多种吊装方式的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绞线吊点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约束套管,所述约束套管套设于吊点处,所述限位组件的套环套设于所述约束套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持多种吊装方式的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绞线吊点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根限位钢筋,两根所述限位钢筋在吊点处弯折交叉形成套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持多种吊装方式的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绞线吊点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钢筋的端部设置弯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持多种吊装方式的预制混凝土构件钢绞线吊点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组分担受力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扬兰涌森王宇航任涛杨均德骆光进张杰谭继可陈庆郭松龄王镜深刘子昂钟晓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