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7203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包括下模机构,所述下模机构包括下模,所述下模的右侧表面设置有注塑腔,所述注塑腔的内腔左侧插接有注塑管,且注塑管的左侧延伸出下模的左侧表面,所述下模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右侧设置有齿板,上模机构,所述上模机构设置于所述下模的右侧。该注塑成型模具,该装置可有效的方便注塑成型模具对工件进行快速的脱模操作,无需外接多部设备才能实现脱模操作,为使用者节约成本,操作使用更加简单方便,增加了注塑成型模具使用的便利性和实用性,更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为一种注塑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mújù),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目前,现有的注塑成型模具在进行脱模时,大多通过外接设备使其上下模脱模,并对工件进行脱模操作,通过使用多台外接设备进行脱模增加使用成本,提高了工件脱模的难度,花费较多的时间脱模,降低了注塑成型模具使用的便利性和实用性,不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注塑成型模具脱模成本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包括下模机构,所述下模机构包括下模,所述下模的右侧表面设置有注塑腔,所述注塑腔的内腔左侧插接有注塑管,且注塑管的左侧延伸出下模的左侧表面,所述下模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右侧设置有齿板;上模机构,所述上模机构设置于所述下模的右侧。优选的,所述齿板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齿板相对注塑腔对称设置。优选的,所述上模机构包括上模,所述上模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轴承座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所述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与齿板啮合相连的齿轮,所述螺杆的外壁上下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左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内侧左端设置有第一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外侧设置有圆杆,所述螺杆的外壁中心位置设置有蜗杆,所述上模的内腔左右两端均通过轴承座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所述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丝杠,所述丝杠的外壁右侧设置有与蜗杆啮合相连的蜗轮,所述丝杠的外壁中心位置螺纹连接有矩形板,所述矩形板的左侧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左侧设置有顶杆。优选的,所述螺杆的外壁上下两端螺纹为相反方向的螺纹。优选的,所述顶杆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顶杆位于两个支撑板的内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注塑成型模具,通过拉动上模带动螺杆、齿轮和连接杆向右侧移动,通过第一弹簧恢复形变的弹力,拉动支撑板向外侧移动,脱离与工件上下两端的接触,通过第二弹簧恢复形变的弹力,推动固定板和顶杆向左侧移动,将工件从上模的左侧弹出,完成脱模操作,该装置可有效的方便注塑成型模具对工件进行快速的脱模操作,无需外接多部设备才能实现脱模操作,为使用者节约成本,操作使用更加简单方便,增加了注塑成型模具使用的便利性和实用性,更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下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上模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蜗轮右视图。图中:1、下模机构,11、下模,12、注塑腔,13、注塑管,14、连接座,15、齿板,2、上模机构,21、上模,22、螺杆,23、齿轮,24、连接块,25、连接杆,26、第一弹簧,27、支撑板,28、圆杆,29、蜗杆,30、丝杠,31、蜗轮,32、矩形板,33、第二弹簧,34、固定板,35、顶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包括下模机构1,下模机构1包括下模11,下模11的右侧表面设置有注塑腔12,注塑腔12的内腔左侧插接有注塑管13,且注塑管13的左侧延伸出下模11的左侧表面,下模11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座14,通过拉动上模21向右侧移动,上模21带动螺杆22、齿轮23和连接杆25向右侧移动,通过齿轮23与齿板15啮合相连的关系,方便齿轮23带动螺杆22和蜗杆29旋转,连接座14的右侧设置有齿板15,上模机构2,上模机构2设置于下模11的右侧。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齿板15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齿板15相对注塑腔12对称设置,通过拉动上模21向右侧移动,上模21带动螺杆22、齿轮23和连接杆25向右侧移动,通过齿轮23与齿板15啮合相连的关系,方便齿轮23带动螺杆22和蜗杆29旋转。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上模机构2包括上模21,上模21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轴承座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螺杆22,螺杆22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与齿板15啮合相连的齿轮23,螺杆22的外壁上下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连接块24,连接块24的左侧设置有连接杆25,连接杆25的内侧左端设置有第一弹簧26的一端,第一弹簧26的另一端设置有支撑板27,支撑板27的外侧设置有圆杆28,螺杆22的外壁中心位置设置有蜗杆29,上模21的内腔左右两端均通过轴承座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丝杠30,丝杠30的外壁右侧设置有与蜗杆29啮合相连的蜗轮31,丝杠30的外壁中心位置螺纹连接有矩形板32,矩形板32的左侧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弹簧33的一端,第二弹簧33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板34,固定板34的左侧设置有顶杆35,通过拉动上模21带动螺杆22、齿轮23和连接杆25向右侧移动,通过第一弹簧26恢复形变的弹力,拉动支撑板27向外侧移动,脱离与工件上下两端的接触,通过第二弹簧33恢复形变的弹力,推动固定板34和顶杆35向左侧移动,将工件从上模21的左侧弹出,完成脱模操作。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螺杆22的外壁上下两端螺纹为相反方向的螺纹,通过拉动上模21带动螺杆22、齿轮23和连接杆25向右侧移动,通过齿轮23与齿板15啮合相连的关系,促使齿轮23带动螺杆22和蜗杆29旋转,通过螺杆22和连接块24螺纹连接的关系,促使连接块24带动连接杆25向内侧或向外侧移动。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顶杆35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顶杆35位于两个支撑板27的内侧,通过拉动上模21带动螺杆22、齿轮23和连接杆25向右侧移动,通过齿板15促使齿轮23带动螺杆22和蜗杆29旋转,通过丝杠30促使矩形板32推动第二弹簧33、固定板34和顶杆35向左侧移动,通过第二弹簧33恢复形变的弹力,推动固定板34和顶杆35向左侧移动,将工件从上模21的左侧弹出。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和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型号与本方案适配可正常运作均可,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n包括下模机构(1),所述下模机构(1)包括下模(11),所述下模(11)的右侧表面设置有注塑腔(12),所述注塑腔(12)的内腔左侧插接有注塑管(13),且注塑管(13)的左侧延伸出下模(11)的左侧表面,所述下模(11)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座(14),所述连接座(14)的右侧设置有齿板(15);/n上模机构(2),所述上模机构(2)设置于所述下模(11)的右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
包括下模机构(1),所述下模机构(1)包括下模(11),所述下模(11)的右侧表面设置有注塑腔(12),所述注塑腔(12)的内腔左侧插接有注塑管(13),且注塑管(13)的左侧延伸出下模(11)的左侧表面,所述下模(11)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座(14),所述连接座(14)的右侧设置有齿板(15);
上模机构(2),所述上模机构(2)设置于所述下模(11)的右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板(15)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齿板(15)相对注塑腔(12)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机构(2)包括上模(21),所述上模(21)的上下两端均通过轴承座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所述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螺杆(22),所述螺杆(22)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与齿板(15)啮合相连的齿轮(23),所述螺杆(22)的外壁上下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连接块(2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裕
申请(专利权)人:德清县新市镇恒讯通信器材商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