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7162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54
线束(10)具备:电线(20);管(30),插通有电线(20);以及可挠性的保持体(40),设置于管(30)的端部(30a)与电线(20)之间,保持电线(20)。保持体(40)将电线(20)包围并且插入到管(30)的端部(30a),通过管(30)的端部(30a)被敛紧而使保持体(40)挠曲变形,从而管(30)的内周面和保持体(40)的外周面紧贴,并且保持体(40)的内周面和电线(20)的外周面紧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线束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将电线保持于管的保持体的线束。
技术介绍
以往,在布设于车辆等的线束中,有具备电线和插通有电线的金属制屏蔽管的线束。电线的端部从屏蔽管的端部引出并连接到机器。在这样的线束中具备保持体,该保持体以将屏蔽管的端缘覆盖的方式装配于屏蔽管以保护电线,并且限制电线的引出长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记载的保持体具备:圆筒状的主体部,内嵌于屏蔽管的端部并且被插通电线;和保持片,从该主体部的端部沿着电线的引出方向朝向屏蔽管的外侧延伸。从主体部引出的电线通过带卷绕等保持于保持片,从而被限制从屏蔽管的引出长度。另外,在主体部的外周面设置有突起,通过该突起与屏蔽管的周壁的装配孔卡止,从而可进行保持体相对于屏蔽管的防脱。根据这样的保持体,屏蔽管的端缘被保持体覆盖,且电线由保持体的保持片保持,因此可避免电线与屏蔽管的端缘接触。由此,可抑制由于与屏蔽管接触而导致的电线的损伤。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技术专利第605717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线束中,电线由从屏蔽管的端缘朝向外侧延伸的保持体的保持片保持。因此,当进行线束的布设时,例如在需要使从屏蔽管的端缘引出的电线弯曲的情况等,有可能受到布设路径的制约。另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线束中,为了将保持体卡止于屏蔽管,除了在保持体的主体部的外周面设置突起之外,还需要在屏蔽管的周壁形成装配孔。因此,不仅保持体的结构变得复杂,而且需要对屏蔽管进行孔加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利用简易的结构限制电线的引出长度的线束。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线束,具备:电线;管,插通有所述电线;以及可挠性的保持体,设置于所述管的端部与所述电线之间,保持所述电线,所述保持体将所述电线包围并且插入到所述管的所述端部,通过所述管的所述端部被敛紧而使所述保持体挠曲变形,从而所述管的内周面和所述保持体的外周面紧贴,并且所述保持体的内周面和所述电线的外周面紧贴。根据该结构,通过管的端部被敛紧而使保持体挠曲变形,从而管的内周面和保持体的外周面紧贴,并且保持体的内周面和电线的外周面紧贴。因此,可限制保持体相对于管的移位,并且可限制电线相对于保持体的移位。由此,可限制电线从管的端缘的引出长度。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限制电线的引出长度。在上述线束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管的所述端部的外周面设置有紧固构件,所述紧固构件将所述管的所述端部的所述外周面紧固。根据该结构,利用在管的端部的外周面设置的紧固构件将该外周面紧固。因此,能够维持管和保持体的紧贴状态、及保持体和电线的紧贴状态。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电线从管的引出长度变更。另外,例如在管的端部的外周面将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编织构件等屏蔽构件固定的情况下,能够利用一个紧固构件进行屏蔽构件的固定及管的端部的紧固。在上述线束中,优选的是,在所述保持体的外周面设置有沿着所述保持体的周向延伸的槽部,在所述槽部卡合有所述管的所述端部的被敛紧的部分。根据该结构,通过管的端部被敛紧,从而该端部的被敛紧的部分与主体部的槽部卡合。由此,能够限制管的轴线方向上的保持体的相对移位,能够适当地进行保持体的定位。在上述线束中,所述保持体具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位于所述管的外侧,将所述管的端缘覆盖。根据该结构,因为管的端缘由保持体的凸缘部覆盖,所以能够抑制从管的端部引出的电线与管的端缘接触。因此,能够抑制电线由于与管的端缘接触而损伤。在上述线束中,优选的是,所述保持体呈筒状,在所述保持体的周向的一部分设置有沿着轴线方向延伸并能相互分离的一对分离面,通过所述管的所述端部被敛紧而使所述保持体挠曲变形,从而所述分离面彼此抵接。根据该结构,通过管的端部被敛紧而使保持体挠曲变形,从而保持体的一对分离面彼此抵接。由此,可限制保持体的进一步的挠曲变形。因此,能够抑制由于保持体挠曲变形为规定量以上而导致的电线的变形。在上述线束中,优选的是,所述保持体由分别呈半分割筒状的一对半分割体构成,通过所述管的所述端部被敛紧而使所述一对半分割体挠曲变形,从而所述一对半分割体的周向上的两端面彼此抵接。根据该结构,保持体由分别呈半分割筒状的一对半分割体构成,因此能够将保持体以从外周侧夹着的方式装配到插通于管的电线。因此,能够将保持体容易装配到电线。另外,通过一对半分割体的周向上的两端面彼此抵接,从而能够抑制保持体挠曲变形为规定量以上而导致的电线的变形。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利用简易的结构限制电线的引出长度。附图说明图1是关于线束的一实施方式示出布设于车辆的状态的线束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线束的A部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保持体的立体图。图4是沿着图2的4-4线的线束的剖视图。图5是与图2对应的剖视图,是示出保持体挠曲变形前的状态的线束的剖视图。图6是沿着图5的6-6线的线束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适用于变更例的线束的保持体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6对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线束10例如布设于包括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车辆70的地板下面在内的路径,对配置于车辆70的前部的机器71和配置于车辆70的后部的机器72进行电连接。如图2所示,线束10具备:多条(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条)电线20;管30,插通有两条电线20;以及保持体40,设置于管30的两端部,将两条电线20一并保持。如图1及图2所示,在管30的两端部的外周面设置有屏蔽构件50,屏蔽构件50将管30与机器72(71)之间电磁屏蔽。各屏蔽构件50与机器72(71)电连接。电线20具有芯线21和将芯线21的外周覆盖的筒状的绝缘包覆部22。芯线21例如通过由铜合金构成的多根金属线材构成。绝缘包覆部22例如通过对聚氯乙烯(PVC)等绝缘材料进行挤压成形而形成。如图1及图2所示,管30例如由铝合金等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构成,并弯曲加工成与电线20的布设路径相应的预定形状。另外,管30的两端部周边的结构基本上相同,因此以后对管30的一端部(图1的右端部)周边的结构进行说明,对另一端部(图1的左端部)周边的结构省略说明。如图2所示,在管30的一端部30a内嵌有保持电线20的保持体40。保持体40由树脂材料构成,具有可挠性。如图2及图3所示,保持体40具有:呈大致圆筒状的主体部41;和凸缘部42,从主体部41的一端(图2的右端)朝向外周侧遍及全周而突出。另外,保持体40的内径大于两条电线20之和(参照图6)。在主体部41的外周面遍及全周设置有沿着主体部41的周向延伸的槽部43。槽部43的宽度、即轴线方向上的长度遍及全周为一定。如图3所示,在保持体40的周向的一部分设置有一对分离面40a、40b,一对分离面40a、40b沿着保持体40的轴线方向延伸并能相互分离。如图2所示,在主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具备:/n电线;/n管,插通有所述电线;以及/n可挠性的保持体,设置于所述管的端部与所述电线之间,保持所述电线,/n所述保持体将所述电线包围并且插入到所述管的所述端部,/n通过所述管的所述端部被敛紧而使所述保持体挠曲变形,从而所述管的内周面和所述保持体的外周面紧贴,并且所述保持体的内周面和所述电线的外周面紧贴。/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516 JP 2018-0947031.一种线束,具备:
电线;
管,插通有所述电线;以及
可挠性的保持体,设置于所述管的端部与所述电线之间,保持所述电线,
所述保持体将所述电线包围并且插入到所述管的所述端部,
通过所述管的所述端部被敛紧而使所述保持体挠曲变形,从而所述管的内周面和所述保持体的外周面紧贴,并且所述保持体的内周面和所述电线的外周面紧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
在所述管的所述端部的外周面设置有紧固构件,所述紧固构件将所述管的所述端部的所述外周面紧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其中,
在所述保持体的外周面设置有沿着所述保持体的周向延伸的槽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井洋和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