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拾器识别系统及汽车生产线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07080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端拾器识别系统及汽车生产线,识别系统包括标识码、阅读器、控制器和报警器,标识码包括两组,一组标识码分别设置于端拾器支杆上,存储有第一数据;另一组标识码分别设置于端拾器主杆/主盘上插座上,存储有第二数据;相匹配的支杆与插座,所对应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也一一匹配;所述阅读器用于读取所述标识码,并将读取的数据传输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对比每个插座和与其匹配支杆的标识码内数据,若不对应,发送信号给报警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准确识别端拾器是否因人为原因更换错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端拾器识别系统及汽车生产线
本技术属于汽车自动化
,具体涉及一种端拾器识别系统及汽车生产线。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现机器人/机械手代替人工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及减少了人工成本。因此,机器人/机械手在智能控制、自动化装配等
有着广泛应用。在汽车装配时,目前机器人/机械手的下一批次生产用的端拾器一般都是通过操作人员更换到待更换的端拾器主杆/主盘上,待当前批次生产完成后,机器人/机械手自动交换当前批次及下一批次的端拾器。但是此过程中,有操作人员参与端拾器更换的过程,不可避免的存在因人为失误更换端拾器插杆错误导致后续生产过程中出现故障/危险。据专利技术人了解,目前的解决方案包括两种:第一种是配置核校人员来进行检查,但这种方式,对于汽车冲压线来说,有多处需要更换端拾器,如果每个更换处都配备一个核校人员,需要较多的人力投入;同时,更换端拾器的时间有限,操作人员不可避免的会犯错,经统计,新核校人员大概存在3%左右的错误率,熟练人员仍有1%左右的错误率,仍会造成漏检、错检等问题。另一种方式是使用不同颜色来区分不同的端拾器主杆/主盘与端拾器支杆,但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汽车冲压线不光生产一种车型,每个端拾器不仅要对照车型,还要表明机器零件、安装位置等信息,这就需要在一个端拾器支杆上喷涂多种颜色来表征,但一个支杆的表面积是非常有限的,一般无法喷涂多种颜色,即便喷涂了,每种颜色所占区域十分有限,并不易观察和分辨,因此仍存在人为失误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端拾器识别系统及汽车生产线,本技术能够识别出端拾器是否人为更换错误。根据一些实施例,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端拾器识别系统,包括标识码、阅读器、控制器和报警器,其中:所述标识码包括两组,一组标识码分别设置于端拾器支杆上,存储有第一数据;另一组标识码分别设置于端拾器主杆/主盘上插座上,存储有第二数据;相匹配的支杆与插座,所对应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也一一匹配;所述阅读器用于读取所述标识码,并将读取的数据传输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对比每个插座和与其匹配支杆的标识码内数据,若不对应,发送信号给报警器。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数据包括对应生产零件编号和对应插座编号。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数据为当前插座编号。当然,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数据或/和第二数据也可以是其他类型数据。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控制器为逻辑控制器。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标识码为RFID电子标签。所述阅读器为RFID读写器。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标识码为二维码。所述阅读器为二维码扫描器。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标识码为条形码。所述阅读器为条形码扫描器。当然,其他实施例中,标识码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标识码,只要能够存储并表示数据即可。每一组标识码可以有多个。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阅读器可以是手持的,也可以是固定式的,但固定位置需要保证在各端拾器主杆/主盘或支杆上标识码的读取范围内。或者可以说,各端拾器主杆/主盘或支杆上标识码与阅读器的距离,需要在可读取范围内。作为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所述报警器为多频道可录音式报警器、人机交互模块HMI、灯光报警器、声音报警器和声光报警器中的一个。一种汽车生产线,包括上述端拾器识别系统。汽车生产线上还可以有其他设备,如冲压机器人等,在此不做限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配置端拾器支杆和对应插座的标识码的数据相匹配,能够通过阅读器读取出相应的标识码内数据,控制器根据两个数据是否匹配/一一对应,就可以准确识别端拾器是否因人为原因更换错误,预防了因人为失误更换端拾器插杆错误导致后续生产过程中出现故障/危险。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的使用过程图。其中:1、端拾器主杆/主盘;2、端拾器支杆;3、端拾器主杆/主盘插座处的RFID电子标签;4、端拾器支杆上的RFID电子标签;5、RFID读写器;6、逻辑控制器;7、RFID读写器通讯线;8、报警提示器;9、报警器通讯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在本技术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侧”、“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技术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中,术语如“固接”、“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一:端拾器识别系统,具体包括:端拾器主杆/主盘上每个插座处的RFID电子标签;端拾器支杆上的RFID电子标签;RFID读写器;逻辑控制器;报警提示器。在端拾器支杆上增加RFID电子标签,在该RFID电子标签内编辑或存储内容可以是对应生产零件编号和对应插座编号。在端拾器主杆/主盘上的每个插座处都增加对应的RFID电子标签,每个RFID电子标签内的编辑或存储内容可以是:当前插座编号。使用RFID读写器先读取端拾器主杆/主盘上插座的RFID电子标签,再使用RFID读写器读取该插座上的各端拾器支杆上的RFID电子标签。当然,也可以先使用RFID读写器读取该插座上的某端拾器支杆上的RFID电子标签,再读取对应的端拾器主杆/主盘上插座的RFID电子标签。RFID读写器读取到的信息数据传送给逻辑控制器(PLC),逻辑控制器(PLC)比较端拾器主杆/主盘上插座的RFID电子标签数据当前插座编号与端拾器支杆上RFID电子标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端拾器识别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标识码、阅读器、控制器和报警器,其中:/n所述标识码包括两组,一组标识码分别设置于端拾器支杆上,存储有第一数据;/n另一组标识码分别设置于端拾器主杆/主盘上插座上,存储有第二数据;/n相匹配的支杆与插座,所对应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也一一匹配;/n所述阅读器用于读取所述标识码,并将读取的数据传输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对比每个插座和与其匹配支杆的标识码内数据,若不对应,发送信号给报警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拾器识别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标识码、阅读器、控制器和报警器,其中:
所述标识码包括两组,一组标识码分别设置于端拾器支杆上,存储有第一数据;
另一组标识码分别设置于端拾器主杆/主盘上插座上,存储有第二数据;
相匹配的支杆与插座,所对应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也一一匹配;
所述阅读器用于读取所述标识码,并将读取的数据传输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对比每个插座和与其匹配支杆的标识码内数据,若不对应,发送信号给报警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拾器识别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数据包括对应生产零件编号和对应插座编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拾器识别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数据为当前插座编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拾器识别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控制器为逻辑控制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三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达宝文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