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绳、特别是用于张紧风能设备的部件的缆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7076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53
一种具有束的缆绳(10),由拉挤的、纤维增强塑料型材(20)构成,其中,束在横截面中构造为具有扇形构造的多个塑料型材(20)的芯部(12),芯部由至少一个圆环(14、16)围绕,圆环具有圆环段状构造的多个塑料型材(20)。此外,公开了一种这样的缆绳(10),其具有锥形构造的、用树脂浇注的缆绳端部套筒(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缆绳、特别是用于张紧风能设备的部件的缆绳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缆绳。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张紧风能设备的部件的缆绳。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张紧风能设备的塔架的缆绳以及具有该缆绳的风能设备。从众所周知的预先使用中已经充分知道用于张紧建筑物的缆绳,特别是张紧具有桅杆的风能设备。这种构造为钢缆绳的缆绳由双绞线组成,这些双绞线特别用于传输在吊舱区域内发生的载荷并将其转向到风能设备的基座中。为了传输大的载荷,使用了平行金属丝缆绳,由彼此平行而置的,即没有扭转或碰撞(松弛)的金属丝制成,并且实现了金属丝缆绳(钢丝缆绳(钢丝绳))均匀的应力,并且使得能够在钢金属丝缆绳(钢丝缆绳(钢丝绳))的横截面上均匀分配的载荷传输。然而,这种平行金属丝缆绳(钢丝缆绳(钢丝绳))非常昂贵,大多数情况下仅在使用地点直接生产,并且在许多应用场合中不适合使用。另外,金属丝缆绳(钢丝缆绳(钢丝绳))通常很重。由于它们的重量,它们具有低的弯曲固有频率,并且在受到相应的刺激时趋向于振动,这种振动会对风能设备产生有害的影响。因此,必需提高拉索的固有频率,由此不再发生激励。为此,必须使拉索的弹性模量与其比质量之比最大化。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缆绳,该缆绳使得能够在横截面上均匀地引入并传输载荷,并且对于许多应用场合相对容易制造。该任务根据本专利技术由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缆绳来解决。从属权利要求又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构造。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思想是由平行布置的多个拉挤塑料型材(即挤出的塑料型材)生产缆绳。提供塑料型材、优选地塑料型材分别具有相同的横截面面积,使得能够进行缆绳的工业化制造方法,该工业制造方法将平行金属丝缆绳(钢丝绳)的优点与简单的制造方法相结合,并且与使用钢丝相比具有较轻的重量。特别地,本专利技术主要是提高使用时在风能设备处出现的缆绳的固有频率,以设计缆绳结构,从而可以将高载荷引入传输结构中。这尤其是通过使用横截面小的单独的型材来实现,这些单独的型材组装成缆绳。由此,在使用由挤出单向纤维制成的碳纤维缆绳的情况下,其弹性模量与比段重量的比值与相同强度的钢缆绳的情况相比高约5倍。根据本专利技术,也提出了一种缆绳,该缆绳具有拉挤的纤维增强塑料型材构成的束,其中,束横截面构造为具有扇形构造的多个塑料型材的芯部,芯部由至少一个圆环围绕,圆环具有环状扇形(环段状)构造的多个塑料型材。组装成芯部和圆环的型材在此相应地一起形成圆环形周缘。特别地,芯部和至少一个圆环分别具有偶数个塑料型材。缆绳优选地具有成束的、平行布置的、拉挤的纤维增强塑料型材。塑料型材优选地由嵌入在环氧基体中的碳纤维材料形成。在此,特别优选,将在圆环中相邻布置的、环状扇形(环段状)构造的塑料型材的对接边缘(邻抵边缘)布置在相邻的芯部的塑料型材的对接边缘之间和/或另一圆环的塑料型材的对接边缘之间。特别地,组装成环的塑料型材的数量在相邻各环之间是不同的。特别地,组装成环的塑料型材的数量是质数。如果塑料型材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具有预先确定的粗糙度的表面,则进一步优选地规定,塑料型材的表面被研磨(打磨)并具有预先确定的粗糙度。塑料型材的束优选地由抗紫外和/或耐气候和/或电绝缘的绝缘体围绕。该绝缘体例如可以是围绕塑料型材的涂层,特别是具有聚氨酯的涂层或具有交联聚乙烯(VPE)的涂层。根据另一个优选的构造,提供了一种锥形缆绳端部套筒,该缆绳端部套筒与缆绳连接,并具有布置在基部处的附接点,使得缆绳能毫无问题地附接(固定)到相应的连接装置。特别地,附接点具有螺纹,该螺纹与布置在缆绳端部套筒处的螺纹相拧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在于,在缆绳端部套筒中设置有钉板,钉板迫使塑料型材径向地离开彼此,钉板优选地由不能导电的材料形成。钉板使各单独的塑料型材相对于彼此保持均匀的距离。这用于实现型材在彼此之间以及与金属套筒的优化粘结。特别地,提出一种锥体状的套筒插入件,该套筒插入件由缆绳端部套筒容纳并且由钉板封闭,并且容纳塑料型材的端部,所述套筒插入件具有穿过其外表面的至少一个开口。作为钉板的替代,也可以使用穿孔板,其具有多个孔,所述多个孔优选地分别容纳塑料型材。这种构造还可以将塑料型材在缆绳端部套筒的区域中分开(散开)。此外,在缆绳端部套筒中引入一种树脂,该树脂迫使塑料型材在缆绳端部套筒的区域中离开彼此并且将它们以材料配合(材料锁合/材料粘接)的方式彼此连接。特别优选地,使树脂穿过套筒插入件的外表面的开口引到穿过在由钉板分开(散开)的塑料型材之间。最后,提出了给缆绳端部套筒加衬的、使缆绳端部套筒相对于塑料型材电绝缘的绝缘件。当塑料型材具有能导电的碳纤维材料时,则绝缘是特别有必要的,从而避免通过缆绳的闪电电流引流(漏电)。接下来根据在附图中示出、特别是优选设计构造的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附图示出:图1示出了优选地构造的漂浮式风能设备的侧视图,该漂浮式风能设备具有借助根据本专利技术特别优选地构造的缆绳来张紧的塔架;图2示出在风能设备的机舱(吊舱)的区域中图1所示的风能设备的详视图;图3是特别优选地构造的缆绳的分解视图;图4示出布置在套筒插入件中的缆绳的详视图(A、B);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设计的布置在套筒插入件中的缆绳的正视图(A)和缆绳的横截面(B、C);图6以纵剖面(A)、俯视图(B)和正视图(C)示出在端部套筒的区域中特别优选地构造的缆绳的详视图;以及图7示出了穿孔板的两个优选构造的实施例的俯视图,该穿孔板代替钉板用于在缆绳端部套筒的区域中迫使塑料型材分开。图1示出了优选地构造的漂浮式风能设备的侧视图,该漂浮式风能设备具有借助根据本专利技术特别优选地构造的缆绳来张紧的塔架。基本上从EP3019740B1中已知图1所示的漂浮式风能设备100的构造。漂浮(浮动)式风能设备100具有漂浮(浮动)的基座110,该基座具有与基座110固定连接的(漂)浮体120,所述漂浮体120也能构造为基座110的一体的组成部分。塔架(或桅杆)130布置在基座110上,在塔架(或桅杆)上布置有承载有转子150的机舱140。桅杆130借助多根缆绳10张紧,所述多根缆绳10一方面布置在塔架130或机舱140的上侧处,并且另一方面布置在基座110处或与基座110连接的漂浮体120处。因此,借助缆绳10将在上部塔架区段的区域中出现的载荷转向到漂浮式风能设备100的基座110中。为了将缆绳10紧固在塔架130或机舱140处或在基座110处,如图2所示,缆绳具有锥形构造的缆绳端部套筒40,在缆绳端部套筒的基部处布置有附接点(止动点)80。在图3中以分解图示出了特别优选地构造的缆绳的结构。绳索10由平行布置的、拉挤的(挤出)多个纤维增强塑料型材20组成,它们由抗紫外且电绝缘的涂层30围绕并且被保持在一起以形成束。所述束的端部在缆绳端部套筒40内布置成由电绝缘件50相对于所述缆绳端部套筒电绝缘。电绝缘是必需的,用于防止闪电电流通过特别是从导电碳纤维材料制成的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束的缆绳(10),所述束由拉挤的、纤维增强的塑料型材(20)构成,/n其特征在于,/n所述束在横截面中构造为具有扇形构造的多个塑料型材(20)的芯部(12),所述芯部由至少一个圆环(14、16)围绕,所述圆环具有环段状构造的多个塑料型材(20)。/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606 DE 102018113466.51.一种具有束的缆绳(10),所述束由拉挤的、纤维增强的塑料型材(20)构成,
其特征在于,
所述束在横截面中构造为具有扇形构造的多个塑料型材(20)的芯部(12),所述芯部由至少一个圆环(14、16)围绕,所述圆环具有环段状构造的多个塑料型材(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绳(10),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部(12)和所述至少一个圆环(14、16)分别具有偶数个所述塑料型材。


3.如权利要求1和2中一项所述的缆绳(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圆环(14、16)中相邻布置的、环段状构造的所述塑料型材(20)的对接边缘布置在相邻的所述芯部(12)的所述塑料型材(20)的对接边缘之间和/或另一所述圆环(14、16)的塑料型材的对接边缘之间。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缆绳(10),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型材(20)的表面被打磨。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缆绳(10),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由电绝缘的绝缘体(30)围绕。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缆绳(10),其特征在于锥形构造的缆绳端部套筒(40),其具有布置在基部处的附接点(8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缆绳(10),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西格弗里德森
申请(专利权)人:艾罗丁咨询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