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替换式金刚线切割的导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7007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金刚线切割领域,特指一种可替换式金刚线切割的导线装置,包括套设于转轴上的导轮,导轮分为外圈和内圈,外圈为铝材层,内圈为钢材层,内圈的厚度与外圈的厚度比值范围为1/7‑1/4。采用了上述方案后,减轻了导线装置的整体重量,降低了金刚线切割时的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替换式金刚线切割的导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金刚线切割领域,特指一种可替换式金刚线切割的导线装置。
技术介绍
钕铁硼是现今磁性最强的永久磁铁,也是最常使用的稀土磁铁,钕铁硼磁铁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子产品,而金刚线切割作为一种新兴的切割方式,在晶体硅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将金刚石颗粒以一定的分布密度均匀的固着在高强度的钢线上,通过将金刚线反复缠绕在若干导线装置上,对金刚线高速的来回拉扯,来完成对物体的切割。导线装置包括在外圈开设有线槽的导线辊,或若干外圈开设有线槽的导轮,上述导线辊或导轮的线槽皆是与导线辊或导轮一体式结构或是相对固定结构,当线槽一旦磨损,就需要将整个导轮或导线辊更换掉,会造成较大的浪费,更换也会造成工时的浪费,降低生产效率,因此,申请人于2019年12月11日提交了名为“一种金刚线线切割可替换式导线装置”,其申请号为2019222197195的专利申请,该专利涉及的技术方案主要在于,利用在导轮外侧设置可拆卸的线槽层,来避免上诉问题,该导轮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套设于转轴上使用(相当于导线辊)。当采用转轴结构时,需要将导轮依次套入到转轴上,而原有的导线辊或者上述转轴+导轮结构的主材料皆由钢材制成,总体重量极大,从而需要相对应的动力才能驱动切割,也变相提高了对金刚线的拉力。因此,本专利技术人对此做进一步研究,研发出一种可替换式金刚线切割的导线装置,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替换式金刚线切割的导线装置,减轻了导线装置的整体重量,降低了金刚线切割时的能耗,提高金刚线的使用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替换式金刚线切割的导线装置,包括套设于转轴上的导轮,导轮分为外圈和内圈,外圈为铝材层,内圈为钢材层,内圈的厚度与外圈的厚度比值范围为1/7-1/4。铝材的密度远小于钢材的密度,但是考虑到导轮与转轴之间的配合,直接用全铝材制造导轮容易在内圈与转轴接触部受到损伤,因此将内圈做成钢材层,而从工业技术手段上考虑,将导轮内的钢材层做到极薄又要起到预期中的作用是比较困难的,从制造成本上考虑,其性价比不高,因此作为内圈的钢材层需要具有一定的厚度。进一步,内圈的厚度与外圈的厚度比值范围为1/6-1/5。经申请人的实际生产制造经验,将内圈与外圈之间的比值定在这个范围其性价比是最高的,既考虑到了重量问题,也考虑到了实际制造难度。进一步,转轴的表面开设有若干第一定位槽,第一定位槽与用于固定导轮的固定件相对应。通过在转轴表面开槽,使固定件的固定端位于定位槽中,而由于定位槽的表面低于转轴整体的表面,因此在进行导轮的更换时,即使在定位槽中有损伤也不会对整个转轴造成影响,通过简单的结构改变解决了上述看似复杂的问题。进一步,固定件为紧定螺钉。紧定螺钉是一种专供固定机件相对位置用的螺钉,常用于将一机件固定在另一机件上。进一步,所有的导轮套设到转轴上后,转轴的端部通过固定套圈进行封堵。通过固定套圈进一步对导轮进行固定。进一步,转轴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定位槽,第二定位槽用于限制固定套圈,固定套圈由两个半圆组成。本方案的固定效果要优于采用整圆的固定套圈配合紧定螺钉进行固定。进一步,转轴的一端设置有垫圈。垫圈属于最先套设到转轴上的构件。进一步,导轮之间设置有轴套,轴套同样通过固定件固定,对应固定件的转轴上开设有第一定位槽。轴套用于分割导轮,使金刚线的切割间距拉开,轴套可以和导轮是一体式结构。进一步,第一定位槽的表面是粗糙的。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对新设计出的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在半导体行业迅速发展的当下,使之其具有工业以及商业上更佳的使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标号说明转轴1,第一定位槽11,第二定位槽12,导轮2,内圈21,外圈22,紧定螺钉3,固定套圈4,轴套5,垫圈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所示,一种可替换式金刚线切割的导线装置,包括套设于转轴1上的导轮2,导轮2分为外圈22和内圈21,外圈22为铝材层,内圈21为钢材层,内圈21的厚度与外圈22的厚度比值范围为1/6。铝材的密度远小于钢材的密度,但是考虑到导轮2与转轴1之间的配合,直接用全铝材制造导轮容易在内圈21与转轴1接触部受到损伤,因此将内圈21做成钢材层,而从工业技术手段上考虑,将导轮内的钢材层做到极薄又要起到预期中的作用是比较困难的,从制造成本上考虑,其性价比不高,因此作为内圈的钢材层需要具有一定的厚度;经申请人的实际生产制造经验,将内圈21与外圈22之间的比值定在这个范围其性价比是最高的,既考虑到了重量问题,也考虑到了实际制造难度。转轴1上一般先套入一个垫圈6,作为端部,然后将导轮2和轴套5依次套设到转轴1上,最后通过固定套圈4封尾;固定套圈4两个半圆组成,固定套圈4所在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定位槽12,第二定位槽12用于限制固定套圈4。轴套5用于分割导轮2,使金刚线的切割间距拉开,轴套5可以和导轮2是一体式结构;转轴1的表面开设有若干第一定位槽11,第一定位槽11的表面是粗糙的,第一定位槽11与用于固定导轮2或轴套5的紧定螺钉3相对应。通过在转轴1表面开槽,使固定件的固定端位于定位槽中,而由于定位槽的表面低于转轴1整体的表面,因此在进行导轮2的更换时,即使在定位槽中有损伤也不会对整个转轴1造成影响。上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同时凡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词,仅作参考用,并非绝对限定,凡利用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替换式金刚线切割的导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于转轴上的导轮,导轮分为外圈和内圈,外圈为铝材层,内圈为钢材层,内圈的厚度与外圈的厚度比值范围为1/7-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替换式金刚线切割的导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于转轴上的导轮,导轮分为外圈和内圈,外圈为铝材层,内圈为钢材层,内圈的厚度与外圈的厚度比值范围为1/7-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替换式金刚线切割的导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内圈的厚度与外圈的厚度比值范围为1/6-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替换式金刚线切割的导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转轴的表面开设有若干第一定位槽,第一定位槽与用于固定导轮的固定件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替换式金刚线切割的导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件为紧定螺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替换式金刚线切割的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招海韩金阳钟杨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