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6995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细长的手柄(1)的扳手,所述手柄在其两个端部(1'、1")的每个端部上承载有能围绕枢转轴(4、5)枢转的、分别具有两个转矩传输边(15、16)的头部(2、3),并且所述手柄具有力加载边(6、7),以便引入用于在远离相应的力加载边(6、7)的头部(2、3)上产生转矩的力,其中,在头部(2、3)的枢转终端位置中头部(2、3)的止挡(8)贴靠在手柄(1)的配合止挡(9)上,在所述枢转终端位置中头部(2、3)的在功能上远离止挡(8)指向的窄侧(10、11)构成力加载边(6、7)的延长部。第二头部(2、3)构成力加载边(6、7)的延长部并且可用作把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扳手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细长的手柄的扳手,所述手柄在其两个端部的至少一个端部上承载有可围绕枢转轴枢转的、分别具有两个转矩传输边的头部。手柄具有力加载边,以便引入用于在头部产生转矩的力。力加载边离头部越远,在力不变的情况下施加在头部的转矩越大。
技术介绍
由文献DE9404031U1已知开始所述类型的扳手。头部位于细长的手柄的第一端部上,所述头部具有两个转矩传输边。若头部围绕旋转轴相对于手柄枢转,则与头部固定连接的固定的颚相对于可滑动地布置在头部上的能移动的颚之间的距离就会改变。这两个颚中的每个都构成转矩传输边。在通过手柄将转矩施加到头部上时,这两个转矩传输边相互接近。为了使能移动的颚相对于固定的颚移位,手柄的端部的齿装置咬合到能移动的颚的齿条装置中。类似扳手在文献DE102017108014A1中说明。文献US2,697,371说明了一种带有细长手柄的螺母扳手,该手柄在其两个端部上分别承载具有开口的头部,该头部固定地与手柄连接。由文献US2,751,802已知一种环形扳手,其中,两个环形的螺栓头作用型段分别布置在细长手柄的端部上。此外,文献WO2010/002239A1也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使用方面有利地改进开始所述的扳手(或称为旋拧工具)。上述技术问题通过在权利要求中给出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中,从属权利要求不仅是在独立权利要求中给出的本专利技术的有利改进设计方案,而且也是上述技术问题的独立的解决方案。首先并且基本上建议一种扳手,其中,在手柄的每个端部上布置有能围绕枢转轴枢转的头部。手柄构成两个力加载边,可以在力加载边上施加力,以便在远离力加载边布置的头部上施加转矩。按照本专利技术,力加载边与布置在附近的头部相邻。与相应的力加载边靠近的头部的窄侧构成力加载边的延长部。两个头部中的每个都在枢转终端位置中通过止挡支撑在手柄的配合止挡上。因此在枢转终端位置中,头部分别构成力加载边的基本刚性的延长部,该延长部受力的加载,以便把转矩施加到相应的其他头部上。因此,头部的窄侧构成可枢转地对应配属手柄的杠杆延长部,该杠杆延长部优选齐平地连接在手柄的力加载边上。尤其规定,手柄具有两个相对置的宽侧和两个相对置的窄侧。枢转轴延伸穿过两个宽侧的端部,头部利用所述枢转轴铰接在手柄上。两个窄侧中的一个窄侧构成力加载边。两个头部中的每个头部同样构成两个相对置的宽侧。两个头部的以及手柄的宽侧优选在平行平面中延伸。在该宽侧平面中,头部相对于手柄可枢转地布置。该头部可以具有固定的颚和相对于所述固定的颚能平移地能移动的颚。两个颚可以构成相互面对的转矩传输边。能移动的颚相对于固定的颚的平移移位在宽侧平面中进行。固定的颚的背部构成窄侧,该窄侧构成支撑边,该支撑边基本上无弯折地连接在手柄的力加载边上并且因此构成力臂延长部。两个头部中的每个头部都具有止挡,在第一枢转终端位置中所述止挡贴靠在手柄的配合止挡上。优选设置有弹簧元件,所述弹簧元件将头部保持在第一止挡位置中。所述弹簧元件优选对能移动的颚加载,使得在第一枢转终端位置中在两个转矩传输边之间的距离是最小的。分别在手柄的端部上能枢转地与手柄连接的两个头部的区别优选在于,在两个第一枢转终端位置中,它们的转矩传输边的最小距离是相互不同的。这两个头部设置为,它们分别可以咬合六边螺母或者具有三个或者四个不同口宽的螺栓头。两个头部的转矩传输边的最小距离不同,可以使得待用该扳手旋拧的口宽的数量增加一倍。能移动的颚与手柄的臂这样运动式耦连,即在头部相对于手柄枢转时,两个转矩传输边的距离或者说能移动的颚与固定的颚的距离改变。所述臂优选作用在能动的颚的挤压边上,所述挤压边由凹空部构成,由手柄的臂构成的齿部咬合在该凹空部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改进设计方案中,两个头部能沿相反指向的枢转方向从第一枢转终端位置移位到第二枢转终端位置,在第二枢转终端位置中两个转矩传输边的距离是最小的。一个头部为此必须例如顺时针方向,而两个头部中的另一个头部例如逆时针方向枢转。第一枢转终端位置向第二枢转终端位置的移位优选抵抗弹簧的复位力进行。在第二枢转终端位置中,两个转矩传输边具有距离,转矩传输边通过该距离能咬合具有分别最大的口宽的六边型廓。一个头部的两个转矩传输边的最大距离可以小于另一个头部的两个转矩传输边的最小距离。扳手的能由使用者手部抓握的第二头部根据本专利技术构成手柄,该手柄表现为距离第二头部最远的力引入点。为此尤其有利的是,头部的两个颚的材料厚度大于手柄的材料厚度,尤其头部的窄侧比由手柄的窄侧构成的力加载边宽。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图1示出扳手的宽侧视图,其中,工人的手抓在头部3上,图2示出扳手的窄侧视图,图3示出按照图2中直线III-III的扳手剖切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所示的扳手具有细长的由钢制成的手柄1。手柄1具有端部1'和与其对置的第二端部1"。第一头部2位于第一端部1'上,第一头部2能围绕枢转轴4相对于手柄1枢转。头部2具有固定的颚13和相对于所述固定的颚13能平移地能移动的颚14。固定的颚13构成定向到能移动的颚14上的转矩传输边15,能移动的颚14构成与转矩传输边15对置的转矩传输边16。能移动的颚14通过齿槽构成挤压边18,手柄1的第一端部1'的齿形构造的臂17咬合在挤压边18中。能移动的颚14由弹簧12向固定的颚13上加载。弹簧12将头部2保持在第一枢转终端位置中,在第一枢转终端位置中头部2的止挡8支撑在手柄的配合止挡9上。在该枢转终端位置中,在两个转矩传输边15、16之间的距离S1是最小的。第二头部3固定在手柄1的第二端部1"上,第二头部3能围绕枢转轴5相对于手柄1枢转。第二头部3具有固定的颚13和相对于所述固定的颚13能移位地能移动的颚14。在此,两个颚13、14也构成相互指向的转矩传输边15、16,在头部3相对于手柄1的枢转终端位置中转矩传输边15、16具有最小距离S2,距离S2小于距离S1,使得通过第一头部2可以在转矩传输边15、16之间容纳与通过头部3不同的口宽的六边型廓,以便将转矩施加到螺栓或螺母上。第二头部3的能移动的颚14通过弹簧12加载,使得头部3的止挡8贴靠在手柄1的配合止挡9上。在此也设有在手柄1和能移动的颚14之间的运动耦连系统,其中,臂17作用在头部3的挤压边18上。若头部2顺时针围绕枢转轴4枢转,则两个转矩传输边15、16之间的距离S1增大。若头部3逆时针围绕枢转轴5枢转,则两个转矩传输边15、16之间的距离S1增大。手柄1的窄侧分别与两个头部2、3中的一个头部邻接地构成力加载边6、7。在该实施例中,力加载边6、7略微凹形地拱曲。若在相应的力加载边6、7上施加力,则以此可以将转矩施加到头部2、3上,头部2、3远离相应的力加载边6、7地布置。靠近力加载边6、7并且直接相邻的头部2、3通过其窄侧11构成力加载边6、7的延长部。延长的力加载边6、7因此形成由窄侧10、11构成的支撑边,支撑边齐平地、即无弯折地连接在由手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细长的手柄(1)的扳手,所述手柄在其两个端部(1'、1")的每个端部上承载有能围绕枢转轴(4、5)枢转的、分别具有两个转矩传输边(15、16)的头部(2、3),并且所述手柄具有力加载边(6、7),用于引入用于在远离相应的力加载边(6、7)的头部(2、3)上产生转矩的力,其中,在头部(2、3)的枢转终端位置中头部(2、3)的止挡(8)贴靠在手柄(1)的配合止挡(9)上,在所述枢转终端位置中头部(2、3)的在功能上远离止挡(8)指向的窄侧(10、11)构成力加载边(6、7)的延长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606 DE 102018113479.71.一种带有细长的手柄(1)的扳手,所述手柄在其两个端部(1'、1")的每个端部上承载有能围绕枢转轴(4、5)枢转的、分别具有两个转矩传输边(15、16)的头部(2、3),并且所述手柄具有力加载边(6、7),用于引入用于在远离相应的力加载边(6、7)的头部(2、3)上产生转矩的力,其中,在头部(2、3)的枢转终端位置中头部(2、3)的止挡(8)贴靠在手柄(1)的配合止挡(9)上,在所述枢转终端位置中头部(2、3)的在功能上远离止挡(8)指向的窄侧(10、11)构成力加载边(6、7)的延长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窄侧(10、11)基本上齐平地连接在力加载边(6、7)上。


3.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头部(2、3)借助弹簧(12)保持在所述枢转终端位置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阿贝尔
申请(专利权)人:维拉工具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