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无定形碳-硅-碳纳米纤维-石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706531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无定形碳‑硅‑碳纳米纤维‑石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是在石墨烯表面,先利用金属催化化学气相沉积生成碳纳米纤维,脱除金属催化剂后,再利用碳纳米纤维催化化学气相沉积硅,最后沉积无定形碳,得到无定形碳‑硅‑碳纳米纤维‑石墨复合材料,该方法能够避免金属催化剂等在复合材料中的残留,且制备的硅碳复合材料电化学活性高,稳定性好,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定形碳-硅-碳纳米纤维-石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具体涉及一种无定形碳-硅-碳纳米纤维-石墨复合材料,还涉及利用气相沉积制备无定形碳-硅-碳纳米纤维-石墨复合材料的方法,以及无定形碳-硅-碳纳米纤维-石墨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属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

技术介绍
硅作为最具有开发前景的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具有理论储锂容量4200mAh/g,充放电过程中析锂可能性低,安全性能高等优点。但是硅的导电性差,在脱嵌锂的过程中体积变化率约为400%,造成负极材料结构的坍塌,材料粉化,以及与集流体分离,会大大降低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另外,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效应,使得SEI膜破裂重构,消耗电解液中大量的锂,造成电池容量的衰减。硅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上述的缺陷严重影响了其商业化的应用进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推进硅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的进展,目前国内外对硅基负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将硅与无定形碳、石墨等碳材料复合,制备硅碳复合负极材料。此种材料兼具硅的高容量和石墨的循环性能。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球磨法制备硅碳复合负极材料,这种机械的复合方法制备得到纳米硅与基底碳之间的结合强度差,多次充放电后由于硅与基底的脱嵌锂膨胀收缩系数的差距导致硅从基底碳表面脱落。而化学气相沉积是另一种主要的、易于工业化生产的制备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通常在基底表面通过化学气相沉积上纳米硅,得到的纳米硅-碳复合材料中硅和基底的结合强度远高于球磨法制备得到的,从而有利于提高复合负极材料的电池性能。常规的化学气相沉积要借助Fe、Co、Ni、Cu等第四周期的过渡元素作为催化剂催化硅的沉积。其中Fe、Co、Ni为磁性元素,这类杂质元素能在电池中由于原电池的形成,位于负极材料中的这些金属杂质会游离出来,在隔膜表面沉积造成隔膜导通,形成物理微短路,从而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而Cu、Mo等微量杂质会影响电解液的性能,造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使用寿命。国标GB/T24533-2009锂离子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技术指标中明确微量金属元素Fe含量小于10ppm,Cu、Ni、Co等含量小于5ppm。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明确规定企业应具有电池正负极材料金属有害杂质的检测能力,电池正负极材料中铁、锌、铜等有害单质含量分别不超过1ppm。同时在产品质量中明确指出负极材料如碳(石墨)、钛酸锂、硅碳、无定形碳负极材料(包括软碳,硬碳)以及其他负极材料中磁性不纯物含量小于100ppb。这些要求限制了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制备碳硅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化学气相沉积技术通过金属催化剂催化硅沉积,由于微量金属存在导致的诸多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先金属催化气相沉积碳纳米纤维,再高温脱除金属,再利用碳纳米纤维来催化化学气相沉积硅,最后化学气相沉积无定形碳,获得无定形碳-硅-碳纳米纤维-石墨复合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在化学气相沉积硅之前高温脱除了金属催化剂,利用碳纳米纤维来催化化学气相沉积硅,避免了金属催化剂在复合材料中的残留,改善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金属杂质残留低,碳硅结合稳定,电化学性能好的无定形碳-硅-碳纳米纤维-石墨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无定形碳-硅-碳纳米纤维-石墨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可以获得循环稳定好的锂离子电池。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定形碳-硅-碳纳米纤维-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1)将金属类催化剂和天然石墨混合均匀后,在天然石墨表面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碳纳米纤维,再采用高温挥发脱除金属类催化剂,即得碳纳米纤维-天然石墨复合材料;2)在碳纳米纤维-天然石墨复合材料表面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硅,得到硅-碳纳米纤维-天然石墨复合材料;3)在硅-碳纳米纤维-天然石墨复合材料表面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无定形碳,即得无定形碳-硅-碳纳米纤维-石墨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首先将金属类催化剂与石墨复合,利用金属催化剂催化在石墨烯表面原位生成碳纳米纤维,通过金属类催化剂催化化学气相沉积生成的碳纳米纤维表面会生成很多缺陷,这些缺陷成为高活性的催化活性中心,从而可以在化学气相沉积过程中催化硅的原位生成。一般来说,化学气相沉积硅都主要利用金属类催化剂促进硅的生成,但是沉积硅后金属催化剂脱除困难,导致金属类催化剂残留而影响其电化学性能。由此,本专利技术申请技术方案在生成碳纳米纤维后可以直接通过高温挥发将金属类催化剂高效脱除,再利用生成的碳纳米纤维具有高活性催化促进硅沉积的特点,从而避免了金属催化剂在复合材料中的残留。同时碳纳米纤维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高导电性,利用其高比表面积的碳纳米纤维来与硅原位复合,提高了硅的稳定性和分散性,同时利用其良好的导电性,提供电子传输通道。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在沉积硅以后,在进一步沉积不定型碳,无定形碳层的存在使得电解液不与电极中的硅直接接触,避免电极循环过程中SEI膜的反复形成与破坏,以进行稳定循环。作为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金属类催化剂和天然石墨通过干法混合或湿法混合。干法混合是直接将天然石墨和金属类催化剂机械混合,如研磨,球磨等方式。而湿法混合主要是将金属类催化剂溶于溶剂后,再与天然石墨混合,干燥。优选为湿法混合,将金属盐均匀负载在石墨烯上有利于在石墨烯表面均匀生成碳纳米纤维。作为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类催化剂为含有铁、镍、铜、钴中至少一种的金属化合物。具体的金属类催化剂如氯化铁、硝酸镍、硫酸铜、氯化钴等等。作为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类催化剂的质量为金属类催化剂和天然石墨总质量的0.01%~10%。作为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化学气相沉积碳纳米纤维的条件为:以脂肪烃为碳源,压力为常压,温度为500~1100℃,时间为0.5~3小时。脂肪烃主要为短链气态脂肪烃,如甲烷、乙炔、丙烯、天然气等。作为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高温挥发脱除金属类催化剂的条件为:温度为1500~2500℃,时间为0.5~2小时。在该条件下能够实现金属类催化剂的高效挥发脱除。作为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化学气相沉积硅的条件为:以硅烷和/或氯硅烷为硅源,压力为常压,温度为500~1100℃,时间为1~3小时。氯硅烷如二氯二甲基硅烷。作为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化学气相沉积无定形碳的条件为:以脂肪烃或芳烃为碳源,压力为负压或正压,温度为500~1100℃,时间为1~3小时。碳源具体如甲苯、二甲苯、甲烷、乙炔、丙烯、天然气等。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无定形碳-硅-碳纳米纤维-石墨复合材料,其由上述制备方法得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无定形碳-硅-碳纳米纤维-石墨复合材料的应用,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应用。相对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无定形碳-硅-碳纳米纤维-石墨复合材料中硅与碳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复合,硅分散均匀,且与碳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定形碳-硅-碳纳米纤维-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n1)将金属类催化剂和天然石墨混合均匀后,在石墨表面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碳纳米纤维,再采用高温挥发脱除金属类催化剂,即得碳纳米纤维-石墨复合材料;/n2)在碳纳米纤维-石墨复合材料表面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硅,得到硅-碳纳米纤维-石墨复合材料;/n3)在硅-碳纳米纤维-石墨复合材料表面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无定形碳,即得无定形碳-硅-碳纳米纤维-石墨复合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定形碳-硅-碳纳米纤维-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1)将金属类催化剂和天然石墨混合均匀后,在石墨表面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碳纳米纤维,再采用高温挥发脱除金属类催化剂,即得碳纳米纤维-石墨复合材料;
2)在碳纳米纤维-石墨复合材料表面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硅,得到硅-碳纳米纤维-石墨复合材料;
3)在硅-碳纳米纤维-石墨复合材料表面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无定形碳,即得无定形碳-硅-碳纳米纤维-石墨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定形碳-硅-碳纳米纤维-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金属类催化剂和天然石墨通过干法混合或湿法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定形碳-硅-碳纳米纤维-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类催化剂为含有铁、镍、铜、钴中至少一种的金属化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定形碳-硅-碳纳米纤维-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类催化剂的质量为金属类催化剂和天然石墨总质量的0.01%~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定形碳-硅-碳纳米纤维-石墨复合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志勇刘备黄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