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训练绳及跳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06279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训练绳及跳绳,其横截面为圆形,包括从左往右顺序连接的左侧段、左侧过渡段一、中间段、右侧过渡段一和右侧段,所述左侧段和右侧段相较于所述中间段外径较大,所述左侧过渡段一自左向右方向外径逐渐减小,右侧过渡段一自右向左方向外径逐渐减小,左侧过渡段和右侧过渡段的长度不超过2厘米,左侧段左侧连接有左侧手柄,右侧段的右侧连接有右侧手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快速训练绳及跳绳风阻小、跳绳速度快、能优化重量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快速训练绳及跳绳
本技术涉及跳绳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训练绳及跳绳。
技术介绍
跳绳是一项简单有效的健身运动,没有场地、设备的限制,只需一根合适的绳子,便可以随时进行,而且在学校更是将跳绳作为体育考核的重要项目之一,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跳绳均是粗细大小一致的一根,各部分重力相同,使得挥动跳绳转动比较费力,而且风阻大,跳绳速度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风阻小、跳绳速度快、能优化重量分布配置的快速训练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快速训练绳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供快速训练绳,其横截面为圆形,包括从左往右顺序连接的左侧段、左侧过渡段一、中间段、右侧过渡段一和右侧段,所述左侧段和右侧段相较于所述中间段外径较大,所述左侧过渡段一自左向右方向外径逐渐减小,右侧过渡段一自右向左方向外径逐渐减小,左侧过渡段和右侧过渡段的长度不超过2厘米。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快速训练绳的呈现外径由中部向两侧变大的外形,外径的减小可以减小与空气的摩擦接触面,进而有效减少风阻,提高跳绳速度;左侧过渡段和右侧过渡段外径逐渐变化,使得表面线条流畅,且过渡段长度设计的比较短,相比起长度比较长的过渡段,能够更进一步减少的表面积,进而减少与空气的接触面,进一步减小风阻,更利于的加工,再者左侧过渡段和右侧过渡段长度设计比较短,其所占整个绳子的重量比例较小,对于快速训练绳的整体重量分布影响不大,可以根据各外径不同的段的重量不同,来优化配置的重量分布,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侧段为左侧段一,所述右侧段为右侧段一,所述快速训练绳为左右对称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跳绳左右侧重力分布均匀,绳段外径也分布均匀,有利于使用者跳绳过程中左右侧均匀用力,符合跳绳使用者的使用习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侧过渡段一两端的外径分别与其所连接的左侧段一和中间段的外径相等,使快速训练绳的外径由中部往左右两侧变大且外表面平滑。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左侧过渡段一和右侧过渡段一使得相邻两段不同外径的段连接顺畅自然,相比起沙式跳绳采用相邻两段套接形成一个台阶,过渡段可以使外表面平滑,能更有效的减少风阻。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侧段一和右侧段一均为等径绳段,所述中间段为等径绳段。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各绳段外形均匀,跳绳过程稳定性好,便于加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侧段包括至少两段左侧分段,相邻所述左侧分段之间通过左侧分段过渡段连接,外径较小的所述左侧分段靠近所述中间段;所述右侧段包括至少两段右侧分段,相邻所述右侧分段之间通过右侧分段过渡段连接,外径较小的所述右侧分段靠近所述中间段;所述左侧分段过渡段自左向右方向外径均逐渐减小,所述右侧分段过渡段自右向左方向外径逐渐减小,所述左侧分段过渡段和右侧分段过渡段的长度均不超过2厘米。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既可以增加快速训练绳的长度,又能在配置外径更大的左侧分段和右侧分段,从而使得接近快速训练绳左右两侧的重量更大,起到类似于加重块的效果,使得该快速训练绳可以适用各种手柄,以满足对于长度和重量分布比例的需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侧段包括左侧段一和左侧段二,所述左侧分段过渡段为左侧过渡段二,所述左侧段一和左侧段二通过左侧过渡段二连接,所述左侧段一的外径小于所述左侧段二的外径,所述右侧段包括右侧段一和右侧段二,所述右侧过渡段为右侧过渡段二,所述右侧段一和右侧段二通过右侧过渡段二连接,所述右侧段一的外径小于所述右侧段二的外径,所述快速训练绳从左往右顺序连接为左侧段二、左侧过渡段二、左侧段一、左侧过渡段一、中间段、右侧过渡段一、右侧段一、右侧过渡段二和右侧段二,所述快速训练绳为左右对称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左侧段和右侧段分别采用两个分段,提高该快速训练绳的重心位置,增加了其长度,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侧连接段二两端的外径分别与其所连接的左侧段一和左侧段二的外径相等;所述左侧过渡段一两端的外径分别与其所连接的左侧段一和中间段的外径相等,使快速训练绳的外径由中部往左右两侧变大且外表面平滑。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侧过渡段一和所述右侧过渡段一均为连接件,所述左侧过渡段一分别与所述左侧段和所述中间段可拆卸连接,所述右侧过渡段一分别与所述右侧段和所述中间段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快速训练绳可以拆卸,便于收纳,也便于更换损坏的部分,避免造成部分损坏浪费整条绳子的情况。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快速训练绳一体成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绳子更加牢固、不易断裂。本技术快速训练绳,可以采用多个不同外径尺寸的分段连接而成,有效减少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少风阻,提高跳绳速度;采用外径逐渐变小的左侧过渡段和右侧过渡段来连接相邻的段,使得整个连接更加平滑;快速训练绳左右侧的绳段外径大于中间段的外径,使得左右侧绳段的重量大于中间侧,从而优化快速训练绳的各部分重量配置;跳绳运动过程中,第二跳绳段可以直接利用惯性转动,方便省力;在跳的过程中既大大减小了风阻,又增大了与使用者脚底的距离,减少了触碰的概率不打身、不绊脚,且省力、速度又快。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跳绳,包括左侧手柄和右侧手柄,还包括上述的快速训练绳,所述左侧手柄连接于所述左侧段的左侧,所述右侧手柄连接于右侧段的右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快速训练绳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3提供快速训练绳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4提供跳绳结构示意图。图中:1、左侧段一;2、中间段;3、左侧过渡段一;4、右侧过渡段一;5、右侧段一;6、左侧过渡段二;7、左侧段二;8、右侧过渡段二;9、右侧段二;10、左侧手柄;11、右侧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扣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如图1所示,本技术以左侧段一1所在侧为左侧,以右侧段一5所在侧为右侧。实施例1本技术公开一种快速训练绳,如图1所示,包括从左往右顺序排列的左侧段、左侧过渡段一3、中间段2、右侧过渡段一4和右侧段,本实施例中左侧段为左侧段一1,右侧段为右侧段一5,左侧段一1和右侧段一5相较于中间段2外径较大,左侧过渡段一3自左向右方向外径逐渐减小,右侧过渡段一4自右向左方向外径逐渐减小,左侧过渡段一3和右侧过渡段一4的长度不超过2厘米。可以优化快速训练绳各段的重量配置,起到低风阻,高转速,跳绳省力的作用。具体说明,本实施例的快速训练绳的横截面为圆形,本实施例的快速训练绳为左右对称设置,即左侧段一1与右侧段一5的外径对应相同,左侧过渡段一3和右侧过渡段一4的外径对应相同,中间段2左右对称。进一步的,左侧段一1和右侧段一5的均为等径绳段;中间段2亦为等径绳段。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快速训练绳,其特征在于,其横截面为圆形,包括从左往右顺序连接的左侧段、左侧过渡段一(3)、中间段(2)、右侧过渡段一(4)和右侧段,所述左侧段和右侧段相较于所述中间段(2)外径较大,所述左侧过渡段一(3)自左向右方向外径逐渐减小,右侧过渡段一(4)自右向左方向外径逐渐减小,左侧过渡段和右侧过渡段的长度不超过2厘米。/n

【技术特征摘要】
1.快速训练绳,其特征在于,其横截面为圆形,包括从左往右顺序连接的左侧段、左侧过渡段一(3)、中间段(2)、右侧过渡段一(4)和右侧段,所述左侧段和右侧段相较于所述中间段(2)外径较大,所述左侧过渡段一(3)自左向右方向外径逐渐减小,右侧过渡段一(4)自右向左方向外径逐渐减小,左侧过渡段和右侧过渡段的长度不超过2厘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训练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段为左侧段一(1),所述右侧段为右侧段一(5),所述快速训练绳为左右对称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训练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过渡段一(3)两端的外径分别与其所连接的左侧段一(1)和中间段(2)的外径相等,使快速训练绳的外径由中部往左右两侧变大且外表面平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训练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段一(1)和右侧段一(5)的外形均为等径绳段,所述中间段(2)的外形为等径绳段。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训练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段包括至少两段左侧分段,相邻所述左侧分段之间通过左侧分段过渡段连接,外径较小的所述左侧分段靠近所述中间段(2),所述右侧段包括至少两段右侧分段,相邻所述右侧分段之间通过右侧分段过渡段连接,外径较小的所述右侧分段靠近所述中间段(2),所述左侧分段过渡段自左向右方向外径均逐渐减小,所述右侧分段过渡段自右向左方向外径逐渐减小,所述左侧分段过渡段和右侧分段过渡段的长度均不超过2厘米。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速训练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段包括左侧段一(1)和左侧段二(7),所述左侧分段过渡段为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永潮陈焕庆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悦涛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