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提篮头靠挡位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5997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儿童提篮头靠挡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头靠调节把手(1)、头靠调节底座(2)、头靠挡位调节块(3)、头靠调节挡位板(4)、复位弹簧(5)、头靠调节挡位管(6)、及头靠调节挡位轴(7);通过头靠调节把手使头靠朝相应挡位停靠,从而针对同一孩童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体型,以及不同孩童所具备的不同体型,可以更加贴合孩童的头部和颈部形状,从而有效规避婴幼儿受到意外的风险,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儿童提篮头靠挡位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儿童提篮的
,具体涉及一种儿童提篮头靠挡位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大部分儿童提篮的头靠缺少挡位调节装置,使得头靠无法与孩童的头部、肩部完美贴合,从而存在婴幼儿受到意外伤害的风险;同时对于单一婴幼儿的生长速度较快,固定位置及尺寸的提篮头靠也无法长期有效满足婴幼儿的生长过程中的完美贴合需求;对于不同体型的婴幼儿,也无法实现对应的调节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儿童提篮头靠挡位调节装置。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如下:儿童提篮头靠挡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头靠调节把手、头靠调节底座、头靠挡位调节块、头靠调节挡位板、复位弹簧、头靠调节挡位管、及头靠调节挡位轴;其中,所述头靠调节底座包括底板、位于底板上方的盖板、位于所述底板与盖板两侧用于连接所述底板与盖板的侧板,在所述侧板的内部设置有头靠调节挡位框架,在所述头靠调节挡位框架上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调节挡位,所述盖板内部通过左右两侧连接肋划分为中间空腔和两侧空腔,在中间空腔中设置有能够沿中间空腔前后移动的头靠调节把手;在头靠调节把手的内部设置有弹簧空腔,在弹簧空腔的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前端连接头靠调节把手,所述复位弹簧的后端连接头靠挡位调节块,所述头靠挡位调节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头靠调节挡位管的下方且能够跟随所述头靠调节挡位管同步前后移动;所述头靠调节挡位管设置于两侧的所述头靠调节挡位框架的中间且能够跟随头靠调节把手同步运动,在所述头靠调节把手的下方开设有呈倒八字形的斜向腰形孔,在所述头靠调节挡位管的中央开设有横向腰形孔,头靠调节挡位板分别设置于头靠调节挡位管的内部左右两侧且能够相对于头靠调节挡位管左右横向移动,在所述头靠调节挡位板的内侧端部凸出设置有头靠调节挡位轴,头靠调节挡位轴从下至上依次穿过斜向腰形孔及横向腰形孔后从横向腰形孔上方穿出;进一步地,在上下方向上,所述头靠调节把手设置为平滑曲线状。进一步地,所述头靠调节把手的前端设置有拉环。进一步地,所述头靠调节挡位框架的内侧沿前后方向分别等间距向内侧伸出设置有凸筋,相邻2个凸筋之间设置有凹槽,每个凹槽对应于所述头靠调节挡位框架上的1个调节挡位。进一步地,所述头靠挡位调节块包括设置于内侧靠近中间位置的内侧挡位调节块和设置于外侧靠近两侧位置的外侧挡位调节块,位于中间空腔内部且在所述内侧挡位调节块的四周位置向上凸出设置有内定位柱,位于两侧空腔内部且在所述外侧挡位调节块的四周位置向上凸出设置有外定位柱。进一步地,所述内定位柱与所述外定位柱分别从中间空腔和两侧空腔的内部穿出。进一步地,所述内定位柱中位于后侧的内定位柱与所述外定位柱中位于后侧的外定位柱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内定位柱中位于前侧的内定位柱位于所述外定位柱中位于前侧的外定位柱的后侧。进一步地,所述头靠调节挡位板分别左右对称设置有2个且位于头靠调节挡位管的内部,所述头靠调节挡位板的外端设置为与所述头靠调节挡位框架的内侧设置的凹槽相匹配的形状。进一步地,所述复位弹簧选用预压缩弹簧。进一步地,所述头靠调节挡位管的外端位于两侧头靠调节挡位框架的内部。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头靠调节把手使头靠朝相应挡位停靠,从而针对同一孩童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体型,以及不同孩童所具备的不同体型,可以更加贴合孩童的头部和颈部形状,从而有效规避婴幼儿受到意外的风险,结构简单、调节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呈进挡锁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呈调挡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图1-4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儿童提篮头靠挡位调节装置。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儿童提篮头靠挡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装置包括头靠调节把手1、头靠调节底座2、头靠挡位调节块3、头靠调节挡位板4、复位弹簧5、头靠调节挡位管6、及头靠调节挡位轴7;其中,头靠调节底座2包括底板2-1、位于底板2-1上方的盖板2-2、位于底板2-1与盖板2-2两侧用于连接底板2-1与盖板2-2的侧板2-3,在侧板2-3的内部设置有头靠调节挡位框架2-4,在头靠调节挡位框架2-4上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调节挡位,盖板2-2内部通过左右两侧连接肋2-5划分为中间空腔2-A和两侧空腔2-B,在中间空腔2-A中设置有能够沿中间空腔2-A前后移动的头靠调节把手1;在头靠调节把手1的内部设置有弹簧空腔1-2,在弹簧空腔1-2的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5,复位弹簧5的前端连接头靠调节把手1,复位弹簧5的后端连接头靠挡位调节块3,头靠挡位调节块3固定设置于头靠调节挡位管6的下方且能够跟随头靠调节挡位管6同步前后移动;头靠调节挡位管6设置于两侧的头靠调节挡位框架2-4的中间且能够跟随头靠调节把手1同步运动,在头靠调节把手1的下方开设有呈倒八字形的斜向腰形孔1-1,在头靠调节挡位管6的中央开设有横向腰形孔6-1,头靠调节挡位板4分别设置于头靠调节挡位管6的内部左右两侧且能够相对于头靠调节挡位管6左右横向移动,在头靠调节挡位板4的内侧端部凸出设置有头靠调节挡位轴7,头靠调节挡位轴7从下至上依次穿过斜向腰形孔1-1及横向腰形孔6-1后从横向腰形孔6-1上方穿出;具体地,在上下方向上,头靠调节把手1设置为平滑曲线状,从而更加贴近孩童的颈背曲线,有效规避婴幼儿受到意外及棱角形状抵触的风险。具体地,头靠调节把手1的前端设置有拉环1-3,从而便于调挡时的手拉前后动作。具体地,头靠调节挡位框架2-4的内侧沿前后方向分别等间距向内侧伸出设置有凸筋,相邻2个凸筋之间设置有凹槽,每个凹槽对应于头靠调节挡位框架2-4上的1个调节挡位,从而通过头靠调节挡位板4伸入凹槽中实现对应挡位的进挡锁定,而通过头靠调节挡位板4从凹槽中脱出实现对应挡位的调挡解锁。具体地,头靠挡位调节块3包括设置于内侧靠近中间位置的内侧挡位调节块3-1和设置于外侧靠近两侧位置的外侧挡位调节块3-2,位于中间空腔2-A内部且在内侧挡位调节块3-1的四周位置向上凸出设置有内定位柱3-11,位于两侧空腔2-B内部且在外侧挡位调节块3-2的四周位置向上凸出设置有外定位柱3-21。具体地,内定位柱3-11与外定位柱3-21分别从中间空腔2-A和两侧空腔2-B的内部向上穿出,从而在头靠调节把手1前后移动实现挡位调节时,保证头靠调节把手1和头靠调节挡位管6的左右位置固定,避免左右侧翻和倾移。具体地,内定位柱3-11中位于后侧的内定位柱3-11与外定位柱3-21中位于后侧的外定位柱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儿童提篮头靠挡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头靠调节把手(1)、头靠调节底座(2)、头靠挡位调节块(3)、头靠调节挡位板(4)、复位弹簧(5)、头靠调节挡位管(6)、及头靠调节挡位轴(7);其中,/n所述头靠调节底座(2)包括底板(2-1)、位于底板(2-1)上方的盖板(2-2)、位于所述底板(2-1)与盖板(2-2)两侧用于连接所述底板(2-1)与盖板(2-2)的侧板(2-3),在所述侧板(2-3)的内部设置有头靠调节挡位框架(2-4),在所述头靠调节挡位框架(2-4)上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调节挡位,所述盖板(2-2)内部通过左右两侧连接肋(2-5)划分为中间空腔(2-A)和两侧空腔(2-B),在中间空腔(2-A)中设置有能够沿中间空腔(2-A)前后移动的头靠调节把手(1);/n在头靠调节把手(1)的内部设置有弹簧空腔(1-2),在弹簧空腔(1-2)的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5),所述复位弹簧(5)的前端连接头靠调节把手(1),所述复位弹簧(5)的后端连接头靠挡位调节块(3),所述头靠挡位调节块(3)固定设置于所述头靠调节挡位管(6)的下方且能够跟随所述头靠调节挡位管(6)同步前后移动;/n所述头靠调节挡位管(6)设置于两侧的所述头靠调节挡位框架(2-4)的中间且能够跟随头靠调节把手(1)同步运动,在所述头靠调节把手(1)的下方开设有呈倒八字形的斜向腰形孔(1-1),在所述头靠调节挡位管(6)的中央开设有横向腰形孔(6-1),头靠调节挡位板(4)分别设置于头靠调节挡位管(6)的内部左右两侧且能够相对于头靠调节挡位管(6)左右横向移动,在所述头靠调节挡位板(4)的内侧端部凸出设置有头靠调节挡位轴(7),头靠调节挡位轴(7)从下至上依次穿过斜向腰形孔(1-1)及横向腰形孔(6-1)后从横向腰形孔(6-1)上方穿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儿童提篮头靠挡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头靠调节把手(1)、头靠调节底座(2)、头靠挡位调节块(3)、头靠调节挡位板(4)、复位弹簧(5)、头靠调节挡位管(6)、及头靠调节挡位轴(7);其中,
所述头靠调节底座(2)包括底板(2-1)、位于底板(2-1)上方的盖板(2-2)、位于所述底板(2-1)与盖板(2-2)两侧用于连接所述底板(2-1)与盖板(2-2)的侧板(2-3),在所述侧板(2-3)的内部设置有头靠调节挡位框架(2-4),在所述头靠调节挡位框架(2-4)上等间距开设有若干个调节挡位,所述盖板(2-2)内部通过左右两侧连接肋(2-5)划分为中间空腔(2-A)和两侧空腔(2-B),在中间空腔(2-A)中设置有能够沿中间空腔(2-A)前后移动的头靠调节把手(1);
在头靠调节把手(1)的内部设置有弹簧空腔(1-2),在弹簧空腔(1-2)的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5),所述复位弹簧(5)的前端连接头靠调节把手(1),所述复位弹簧(5)的后端连接头靠挡位调节块(3),所述头靠挡位调节块(3)固定设置于所述头靠调节挡位管(6)的下方且能够跟随所述头靠调节挡位管(6)同步前后移动;
所述头靠调节挡位管(6)设置于两侧的所述头靠调节挡位框架(2-4)的中间且能够跟随头靠调节把手(1)同步运动,在所述头靠调节把手(1)的下方开设有呈倒八字形的斜向腰形孔(1-1),在所述头靠调节挡位管(6)的中央开设有横向腰形孔(6-1),头靠调节挡位板(4)分别设置于头靠调节挡位管(6)的内部左右两侧且能够相对于头靠调节挡位管(6)左右横向移动,在所述头靠调节挡位板(4)的内侧端部凸出设置有头靠调节挡位轴(7),头靠调节挡位轴(7)从下至上依次穿过斜向腰形孔(1-1)及横向腰形孔(6-1)后从横向腰形孔(6-1)上方穿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提篮头靠挡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下方向上,所述头靠调节把手(1)设置为平滑曲线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提篮头靠挡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靠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蕾吕军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艺高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