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漂浮物配重流速传感器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05777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漂浮物配重流速传感器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渠道量水监测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内置流速传感器(5)、流速传感器配重(6)、引导管(7)、尾管(8)和十字尾翼(9)构成配重流速传感器,配重流速传感器的质心(11)位于流速传感器配重(6)上;流速传感器吊架(2)的吊点位于质心(11)下方的流速传感器配重(6)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当漂浮物挂在配重流速传感器前端时,当配重流速传感器上升时前端会自动下垂,漂浮物自然脱落,从而使得维护量大大减小,使得本测流技术更加适用自动监测、无人值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漂浮物配重流速传感器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漂浮物配重流速传感器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渠道量水监测

技术介绍
在渠道量水监测
,利用流速面积法作为测流技术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但是渠道中,过水断面的流速场分布却是非常复杂,为得到过水断面的平均流速,通常的做法是将过水断面做分割,将分割后的小的断面流速作为这个小断面的平均流速,再将所有的小断面的流速综合,作为整个过水断面的平均流速。通常过水断面测流一般定时进行,比如每天监测2-4次。这个过程中,使用配重流速传感器在渠道内的水面下进行测流,要求对每个细分的小的断面流速进行测量,配重流速传感器需要上下移动。但是,渠道水中有大量漂浮物,这些漂浮物会挂在测流的配重流速传感器上,由于配重流速传感器的工作方式是在输水断面水下,对诸多测点进行检测,水中漂浮物是多年来绕不开的难题,其维护工作量致使测流设备不能做到无人值守,自动监测;水中漂浮物严重时可以使流速检测无法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抗漂浮物配重流速传感器及其使用方法,当配重流速传感器在水下做流速检测时,一旦挂上漂浮物,在配重流速传感器上升时漂浮物会自动脱离,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漂浮物配重流速传感器,包含流速传感器吊架、内置流速传感器、流速传感器配重、引导管、尾管和十字尾翼;流速传感器配重内设有内置流速传感器,前方设有引导管,后方设有尾管,引导管的前端朝向来水方向1,尾管的后端设有十字尾翼,内置流速传感器、流速传感器配重、引导管、尾管和十字尾翼布置在同一条朝向来水方向的直线上,内置流速传感器、流速传感器配重、引导管、尾管和十字尾翼构成配重流速传感器,配重流速传感器的质心位于流速传感器配重上;流速传感器吊架的吊点位于质心下方的流速传感器配重上。所述流速传感器吊架上面连接吊索。所述质心为质量中心。所述流速传感器吊架为倒U型,流速传感器配重的质点下方两侧分别设有吊架活动支点一和吊架活动支点二,倒U型的流速传感器吊架两端部分别铰接在吊架活动支点一和吊架活动支点二上;吊索固定在倒U型流速传感器吊架的顶部。所述流速传感器吊架的迎水面上布设旋管或多个抗漂浮物旋轮,使得挂在流速传感器吊架上的漂浮物更容易脱落。一种抗漂浮物配重流速传感器的使用方法,流速传感器配重内设有内置流速传感器,前方设有引导管,后方设有尾管,引导管的前端朝向来水方向,尾管的后端设有十字尾翼,内置流速传感器、流速传感器配重、引导管、尾管和十字尾翼布置在同一条朝向来水方向的直线上,内置流速传感器、流速传感器配重、引导管、尾管和十字尾翼构成配重流速传感器,配重流速传感器的质心位于流速传感器配重上;流速传感器吊架的吊点位于质心下方的流速传感器配重上;引导管、内置流速传感器和尾管前后贯通,水从中间流过时,测出流速;所述流速传感器吊架的吊点铰接在配重流速传感器两侧偏下位置,位于质心之下,配重流速传感器的两端可以围绕吊点上下自由摆动,配重流速传感器前端挂了漂浮物,就会因漂浮物自身重量,在配重流速传感器上升时前端自动下垂,漂浮物自然脱落。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内置流速传感器、吊索和十字尾翼等为本领域公知公用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由于配重流速传感器的工作方式是在输水断面水下,对诸多测点进行检测,水中漂浮物是多年来绕不开的难题。采用本专利技术,漂浮物挂在配重流速传感器前端时,当配重流速传感器上升时前端会自动下垂,漂浮物自然脱落,从而使得维护量大大减小,使得本测流技术更加适用自动监测、无人值守。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配重流速传感器侧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配重流速传感器正面轴向示意图;图中:来水方向1、流速传感器吊架2、吊架活动支点一3、吊索4、内置流速传感器5、流速传感器配重6、引导管7、尾管8、十字尾翼9、吊架活动支点二10、质心11、抗漂浮物旋轮1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种抗漂浮物配重流速传感器,包含流速传感器吊架2、内置流速传感器5、流速传感器配重6、引导管7、尾管8和十字尾翼9;流速传感器配重6内设有内置流速传感器5,前方设有引导管7,后方设有尾管8,引导管7的前端朝向来水方向1,尾管8的后端设有十字尾翼9,内置流速传感器5、流速传感器配重6、引导管7、尾管8和十字尾翼9布置在同一条朝向来水方向1的直线上,内置流速传感器5、流速传感器配重6、引导管7、尾管8和十字尾翼9构成配重流速传感器,配重流速传感器的质心11位于流速传感器配重6上;流速传感器吊架2的吊点位于质心11下方的流速传感器配重6上。所述流速传感器吊架2上面连接吊索4。所述质心11为质量中心。所述流速传感器吊架2为倒U型,流速传感器配重6的质点11下方两侧分别设有吊架活动支点一3和吊架活动支点二10,倒U型的流速传感器吊架2两端部分别铰接在吊架活动支点一3和吊架活动支点二10上;吊索固定在倒U型流速传感器吊架的顶部。所述流速传感器吊架2的迎水面上布设旋管或多个抗漂浮物旋轮12,使得挂在流速传感器吊架上的漂浮物更容易脱落。一种抗漂浮物配重流速传感器的使用方法,流速传感器配重6内设有内置流速传感器5,前方设有引导管7,后方设有尾管8,引导管7的前端朝向来水方向1,尾管8的后端设有十字尾翼9,内置流速传感器5、流速传感器配重6、引导管7、尾管8和十字尾翼9布置在同一条朝向来水方向1的直线上,内置流速传感器5、流速传感器配重6、引导管7、尾管8和十字尾翼9构成配重流速传感器,配重流速传感器的质心11位于流速传感器配重6上;流速传感器吊架2的吊点位于质心11下方的流速传感器配重6上;引导管、内置流速传感器和尾管前后贯通,水从中间流过时,测出流速;所述流速传感器吊架2的吊点铰接在配重流速传感器两侧偏下位置,位于质心之下,配重流速传感器的两端可以围绕吊点上下自由摆动,配重流速传感器前端挂了漂浮物,就会因漂浮物自身重量,在配重流速传感器上升时前端自动下垂,漂浮物自然脱落。所述流速传感器吊架2的吊点在配重流速传感器的质心之下,即配重流速传感器的质心在流速传感器吊架2的吊点之上,配重流速传感器的前端挂了漂浮物就会更容易自动下垂,漂浮物更容易脱落。所述配重流速传感器在水中,在没有漂浮物的情况下,由于配重流速传感器后端十字尾翼的作用,使得配重流速传感器的前端始终朝向来水方向。所述配重流速传感器的内置流速传感器匹配在流速传感器配重的内部,前部匹配有引导管,后部匹配有尾管,十字尾翼匹配在尾管上,内置流速传感器、引导管、尾管前后贯通,流速传感器吊架2的吊点匹配在配重流速传感器质心11的下部。所述流速传感器吊架迎水面布设抗漂浮物旋轮,使得挂在流速传感器吊架上的漂浮物更容易脱落。在实施例中,内置流速传感器、引导管和尾管前后贯通,水从中间流过时,测出流速,内置流速传感器是管段式超声波流量计,是市售产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漂浮物配重流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流速传感器吊架(2)、内置流速传感器(5)、流速传感器配重(6)、引导管(7)、尾管(8)和十字尾翼(9);流速传感器配重(6)内设有内置流速传感器(5),前方设有引导管(7),后方设有尾管(8),引导管(7)的前端朝向来水方向(1),尾管(8)的后端设有十字尾翼(9),内置流速传感器(5)、流速传感器配重(6)、引导管(7)、尾管(8)和十字尾翼(9)布置在同一条朝向来水方向(1)的直线上,内置流速传感器(5)、流速传感器配重(6)、引导管(7)、尾管(8)和十字尾翼(9)构成配重流速传感器,配重流速传感器的质心(11)位于流速传感器配重(6)上;流速传感器吊架(2)的吊点位于质心(11)下方的流速传感器配重(6)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漂浮物配重流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流速传感器吊架(2)、内置流速传感器(5)、流速传感器配重(6)、引导管(7)、尾管(8)和十字尾翼(9);流速传感器配重(6)内设有内置流速传感器(5),前方设有引导管(7),后方设有尾管(8),引导管(7)的前端朝向来水方向(1),尾管(8)的后端设有十字尾翼(9),内置流速传感器(5)、流速传感器配重(6)、引导管(7)、尾管(8)和十字尾翼(9)布置在同一条朝向来水方向(1)的直线上,内置流速传感器(5)、流速传感器配重(6)、引导管(7)、尾管(8)和十字尾翼(9)构成配重流速传感器,配重流速传感器的质心(11)位于流速传感器配重(6)上;流速传感器吊架(2)的吊点位于质心(11)下方的流速传感器配重(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漂浮物配重流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速传感器吊架(2)上面连接吊索(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抗漂浮物配重流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速传感器吊架(2)为倒U型,流速传感器配重(6)的质点(11)下方两侧分别设有吊架活动支点一(3)和吊架活动支点二(10),倒U型的流速传感器吊架(2)两端部分别铰接在吊架活动支点一(3)和吊架活动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树利钱谷杨茂张喜张家铭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现代工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