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的水上漂浮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05650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15 1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的水上漂浮发光装置,涉及水上用具技术领域。包括底壳、配重块、集成控制电路板、防水硅胶按键、蓄电池、灯罩、太阳能板、防水圈及透明罩壳,所述配重块安装于底壳内,所述集成控制电路板安装于底壳内,所述防水硅胶按键安装于集成控制电路板上。该太阳能的水上漂浮发光装置,由于底壳内配置了配重块,且底壳的内部下端为空腔体,利用浮力原理可使该装置漂浮于水上,同时采用的防水硅胶按键和防水圈均起到防水的作用,产品可达到IP67的防水等级,采用水上漂浮的方式即便于安装、维护,又能够随着水流在一定的水域内自由漂浮或限程漂浮,可达到良好的发光照明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的水上漂浮发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上用具
,具体为一种太阳能的水上漂浮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筑设施美化,越来越多使用水系设施来装点美化,水中照明设备孕育而生,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埋设在水底的水密灯或固定在水面的装饰灯。但上述两种灯具都是固定在水中,其维护、展示效果都不足以满足现代城市个性化、创新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的水上漂浮发光装置,具备采用水上漂浮的方式即便于安装、维护,良好的发光照明效果,防水性能佳的优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采用水上漂浮的方式即便于安装、维护,良好的发光照明效果,防水性能佳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的水上漂浮发光装置,包括底壳、配重块、集成控制电路板、防水硅胶按键、蓄电池、灯罩、太阳能板、防水圈及透明罩壳,所述配重块安装于底壳内,所述集成控制电路板安装于底壳内,所述防水硅胶按键安装于集成控制电路板上,所述蓄电池安装于底壳内并与集成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灯罩安装于底壳上,所述太阳能板安装于灯罩上,所述透明罩壳螺纹连接于底壳上,所述防水圈位于透明罩壳和底壳的连接处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壳的底部开设有键孔,所述防水硅胶按键穿出于键孔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壳呈半圆形结构,且底壳的开口处安装有格栅网,所述配重块安装于格栅网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灯罩内安装有LED灯板与微型逆变器,所述LED灯板与集成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太阳能板与微型逆变器电性连接,并通过微型逆变器与蓄电池电性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透明罩壳呈半圆形结构,且透明罩壳的外表面为光滑的平面,内面做成无数个棱形凸面,形成多个凸面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的水上漂浮发光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太阳能的水上漂浮发光装置,由于底壳内配置了配重块,且底壳的内部下端为空腔体,利用浮力原理可使该装置漂浮于水上,同时采用的防水硅胶按键和防水圈均起到防水的作用,产品可达到IP67的防水等级,采用水上漂浮的方式即便于安装、维护,又能够随着水流在一定的水域内自由漂浮或限程漂浮,可达到良好的发光照明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仰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图。图中:1、底壳;2、配重块;3、集成控制电路板;4、防水硅胶按键;5、蓄电池;6、灯罩;7、太阳能板;8、防水圈;9、透明罩壳;10、键孔;11、格栅网;12、LED灯板;13、微型逆变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3,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的水上漂浮发光装置,包括底壳1、配重块2、集成控制电路板3、防水硅胶按键4、蓄电池5、灯罩6、太阳能板7、防水圈8及透明罩壳9,所述配重块2安装于底壳1内,所述集成控制电路板3安装于底壳1内,所述防水硅胶按键4安装于集成控制电路板3上,所述蓄电池5安装于底壳1内并与集成控制电路板3电性连接,所述灯罩6安装于底壳1上,所述太阳能板7安装于灯罩6上,所述透明罩壳9螺纹连接于底壳1上,所述防水圈8位于透明罩壳9和底壳1的连接处之间,由于底壳1内配置了配重块2,且底壳1的内部下端为空腔体,利用浮力原理可使该装置漂浮于水上,同时采用的防水硅胶按键4和防水圈8均起到防水的作用,产品可达到IP67的防水等级,采用水上漂浮的方式即便于安装、维护,又能够随着水流在一定的水域内自由漂浮或限程漂浮,可达到良好的发光照明效果。具体的,所述底壳1的底部开设有键孔10,所述防水硅胶按键4穿出于键孔10外。本实施方案中,防水硅胶按键4与键孔10紧密贴合并可采用防水密封胶填充连接间隙,防水硅胶按键4起到开关该装置的作用。具体的,所述底壳1呈半圆形结构,且底壳1的开口处安装有格栅网11,所述配重块2安装于格栅网11上。本实施方案中,由于底壳1内配置了配重块2,通过格栅网11使底壳1的内部下端为空腔体,利用浮力原理可使该装置漂浮于水上。具体的,所述灯罩6内安装有LED灯板12与微型逆变器13,所述LED灯板12与集成控制电路板3电性连接。本实施方案中,集成控制电路板3控制LED灯板12发光,微型逆变器13是指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功率小于等于1000瓦、具组件级MPPT的逆变器。具体的,所述太阳能板7与微型逆变器13电性连接,并通过微型逆变器13与蓄电池5电性连接。本实施方案中,微型逆变器13将太阳能板7所转化的直流电能转变成定频定压或调频调压交流电,用于为蓄电池5供电。具体的,所述透明罩壳9呈半圆形结构,且透明罩壳9的外表面为光滑的平面,内面做成无数个棱形凸面,形成多个凸面镜。本实施方案中,当阳光照射透明罩壳9的表面时,光线透过内面的凸镜,由于内部凸镜作用,能将不同角度光线作用于太阳能表面,可大范围将阳光完全作用于太阳能板7的表面,实现高利用率充电。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由于底壳1内配置了配重块2,且底壳1的内部下端为空腔体,利用浮力原理可使该装置漂浮于水上,同时采用的防水硅胶按键4和防水圈8均起到防水的作用,产品可达到IP67的防水等级,采用水上漂浮的方式即便于安装、维护,又能够随着水流在一定的水域内自由漂浮或限程漂浮,同时,当阳光照射透明罩壳9的表面时,光线透过内面的凸镜,由于内部凸镜作用,能将不同角度光线作用于太阳能表面,可大范围将阳光完全作用于太阳能板7的表面,实现高利用率充电。综上所述,该太阳能的水上漂浮发光装置,由于底壳1内配置了配重块2,且底壳1的内部下端为空腔体,利用浮力原理可使该装置漂浮于水上,同时采用的防水硅胶按键4和防水圈8均起到防水的作用,产品可达到IP67的防水等级,采用水上漂浮的方式即便于安装、维护,又能够随着水流在一定的水域内自由漂浮或限程漂浮,可达到良好的发光照明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的水上漂浮发光装置,包括底壳(1)、配重块(2)、集成控制电路板(3)、防水硅胶按键(4)、蓄电池(5)、灯罩(6)、太阳能板(7)、防水圈(8)及透明罩壳(9),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2)安装于底壳(1)内,所述集成控制电路板(3)安装于底壳(1)内,所述防水硅胶按键(4)安装于集成控制电路板(3)上,所述蓄电池(5)安装于底壳(1)内并与集成控制电路板(3)电性连接,所述灯罩(6)安装于底壳(1)上,所述太阳能板(7)安装于灯罩(6)上,所述透明罩壳(9)螺纹连接于底壳(1)上,所述防水圈(8)位于透明罩壳(9)和底壳(1)的连接处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的水上漂浮发光装置,包括底壳(1)、配重块(2)、集成控制电路板(3)、防水硅胶按键(4)、蓄电池(5)、灯罩(6)、太阳能板(7)、防水圈(8)及透明罩壳(9),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2)安装于底壳(1)内,所述集成控制电路板(3)安装于底壳(1)内,所述防水硅胶按键(4)安装于集成控制电路板(3)上,所述蓄电池(5)安装于底壳(1)内并与集成控制电路板(3)电性连接,所述灯罩(6)安装于底壳(1)上,所述太阳能板(7)安装于灯罩(6)上,所述透明罩壳(9)螺纹连接于底壳(1)上,所述防水圈(8)位于透明罩壳(9)和底壳(1)的连接处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的水上漂浮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的底部开设有键孔(10),所述防水硅胶按键(4)穿出于键孔(10)外。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刚斌殷本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酷特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